【导与练】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47918381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与练】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导与练】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导与练】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导与练】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导与练】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导与练】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与练】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总结一、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1土地改革(1)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核心内容: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3)结果: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2农业合作化(1)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2)核心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3)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3人民公社化(1)原因:党的一些主要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核心内容:“一大二公”。即合作社的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3)结果:超越农村生产力水平

2、,严重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做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决策。(2)核心内容:坚持土地公有制,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3)结果: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二、建国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1第一次:建国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1)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2)核心内容: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

3、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3)结果: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2第二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对工业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2)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3)结果:增强了企业

4、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3第三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1)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2)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3)结果:这次调整将进一步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五个经济特区“点”:(1)概念:是国家划出一定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它的特殊主要表现在经济上而不是政治上,即不同于内地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2)内容: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特区。(3)原因:是南方对外交通的

5、重要陆路通道或重要海运港口;靠近港澳台地区,是著名的侨乡。(4)作用:这些特区二十多年来不仅实现了自身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地发挥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214个沿海开放城市“线”:(1)内容:1984年开放的沿海城市有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等14个,遍布我国沿海地区。(2)条件:这些城市交通方便,具有较大的外运港口,并且同内地铁路相连,是中国重要的外贸口岸;它们还具有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沿海经济开放区“面”:(1)1985年后,又先后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6、2)1990年,国家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1992年,开放上海浦东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同时也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四、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几点认识1含义: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所有制基础上的组织、管理国民经济的体系和制度。经济体制改革即是改革这些体系和制度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2必要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3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4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5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内容: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国有企业,增强企业活力,推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7实质: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改革生产关系和上

7、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8意义: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城乡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关注历史基本理论、概念的价值 历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并不需要我们专门去深入总结,只需要了解其基本观点及其与历史知识的一般联系。毕竟我们只是把这些理论作为帮助我们理解现象的工具,并不是真正要去研究这些理论。例如一些史观问题,历史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革命与改革性质的判断标准等,近年来经常出现在高考试题中。我们就应该从题目本身出发分析命题意图,看看命题者是否将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引入了试题,然后就可以有针对性

8、的解答试题。很多考生在听老师讲课的过程中提到某某理论时,往往兴趣不大,只是记住了这些理论,但是到做题时,却往往把这些基本理论忘到了九霄云外。考生在试卷发下来之后,可以先浏览一遍试卷,看看每个题目应该从哪个角度去解答,或者说需要用到哪些理论,千万不要盲目作答,这样只会事倍功半。实例点批(本题满分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6年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上建立起来。但是由于当时对生产关系变革过快,曾于1956年下半年和1957年进行了某些必要的整顿,把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规模划小,把小商贩小手工业者从公私合营企业中划分出来等,应该提出

9、这些做法是正确的。但是1958年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不断扩大集体经营规模和提高公有化程度。材料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方针指引下,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调整所有制结构,允许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实行国家集体劳动者个体一起上的方针,支持城镇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发展。以上均引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三1981年l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指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优势的根本前提下,实行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是我党的一项战略决策”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

10、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部分”回答:(1)19531956年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实行怎样的政策,你如何评价这一政策?(2分)(2)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有了什么发展?(3分)(3)有人说,现阶段的私营企业是20世纪5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延续和发展,你同意吗?简要说明你的理由。(5分)(4)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有什么意义?(3分)案例点批该生对本题能够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基本读懂了题意。从前三问的回答也暴露出对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牢固。第(1)问“1

11、9531956年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的措施应顾及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方面,在改造中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第(2)问说“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是错误的,应为“十五大”。第(3)问由于判断错误,以下的理由随之而全部失分,凡表明态度进而分析理由的题目一定要确保观点正确,十分审慎;要做出正确判断首先要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今天的私营工商的状况了如指掌。第(4)问理解很好。本题出错重在对历史概念把握不够。备考复习中要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完整归纳概念内容;区别概念的异同;运用概念分析问题。仅做到对概念的理解还不够,能运用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来分析历史现象才是复习中的理想境

12、界。规范答案(1)从1953年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了从限制到消灭的政策。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必要的。(2)从1978年到现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逐步深化,且将非公有制经济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结合。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承认私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优势的前提下长期存在,发展到认定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认识:不同意。理由:20世纪5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今天的私营工商业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产物。(4)半个世纪以来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对于我们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才能健康发展。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国情决定的。.5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