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人教统编版)上册-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修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7917391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6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人教统编版)上册-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人教统编版)上册-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人教统编版)上册-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修订(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727* * 有的人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纪念鲁迅有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2.了解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并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多角度、多层次地朗读,在读中 悟诗情,悟诗意,悟写法。 3.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4.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明白为人民服务的人在人民心中“永生”的道理,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 重点重点 读懂诗歌内容,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难点难点 了解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并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1.朗读诗歌1.朗读诗歌 这首现代诗对比强烈、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节奏明快,有着很强烈的情感倾向和浓 浓的时代色彩。在

2、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如:每一小节前后两句对比读; 行为和结果的对比读;还有更加细化的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 对比读。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效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 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 情带声,以声传情。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涵,也能在潜移默化 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 2.交流感受深刻的词句2.交流感受深刻的词句 诗句中部分词句生动形象,朗读时通过关键字词想象画面,如“骑” “烂” “把名字刻 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等词句。 3.体会情感3.体会情

3、感 这首诗是著名诗人臧克家 1949 年在北京参加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时所作, 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献身的美好品质和高贵精神。在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体会这种高 尚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1.预习提纲1.预习提纲 (1)课前收集、查阅了解与鲁迅相关的信息资料,并结合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了解鲁 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2)初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2.多媒体课件2.多媒体课件 3.课文录音视频3.课文录音视频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1 课时。 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 1.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带给大家一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 路。 ”你们

4、知道这是谁写的吗? 1.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带给大家一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 路。 ”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鲁迅) 2.对于鲁迅,你对他都有哪些了解呢?2.对于鲁迅,你对他都有哪些了解呢? 3.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有 83 年了。83 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 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光彩夺目。鲁迅先生身上有什么 独特的魅力让他得到了这么多人这么持久的爱戴呢?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 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 1949 年为纪念 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纪念鲁迅

5、有感 。 3.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有 83 年了。83 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 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光彩夺目。鲁迅先生身上有什么 独特的魅力让他得到了这么多人这么持久的爱戴呢?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 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 1949 年为纪念 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 (板书课题)生 齐读课题。 生 齐读课题。 4.介绍写作背景。4.介绍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949 年 10 月 19 日,是鲁迅先生逝世 13 周年纪念日。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

6、公 开隆重地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 仰了鲁迅故居, “对着这遗迹,回忆鲁迅的一生, ”心里感慨万分,便于 11 月 1 日写了这 首诗。此诗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读者喜爱,广为流传。 指名读背景介绍。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富有哲理且浅显易懂的名言, 很容易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接着介绍鲁迅先生虽逝世的时间很长,但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 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随即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再顺理成章地引出本诗的创作背景, 学生可以很快地融入课堂的学习中。 二、初识文本,指导朗读二、初识文本,指导朗读 (一)

7、看视频,听课文录音,谈体会。(一)看视频,听课文录音,谈体会。 1.看视频,听朗读录音。1.看视频,听朗读录音。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听完录音,思考:你觉得朗读得怎么样?你从朗读中听出了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听后感受。2.学生小组内交流听后感受。 (二)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二)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1.教师强调:诗歌重朗读,要读出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情感等。1.教师强调:诗歌重朗读,要读出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情感等。 2.思考:2.思考: (1)作者在诗中以鲜明的态度写出了哪两种人?找出文中的诗句,用“_”画出来。 (2)诗人是怎样描述这两种人的?请找出相应的诗句,用“ ”

8、画出来。 3.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自由朗读,读出作者对这两种人的爱与憎。3.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自由朗读,读出作者对这两种人的爱与憎。 4.指名学生朗读(可读自己喜欢的章节) ,其他学生评议。4.指名学生朗读(可读自己喜欢的章节) ,其他学生评议。 (三)再读诗歌。(三)再读诗歌。 1.调整顺序让学生分两组对比读,并说一说从中读出了什么。1.调整顺序让学生分两组对比读,并说一说从中读出了什么。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朗读要求: 1.将每节诗的前两句连起来读。 2.将每节诗的后两句连起来读。 3.男女生分别交替朗读每节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 2.学生评价朗读效果,多角度挖掘朗读的技巧。2.学生评价

9、朗读效果,多角度挖掘朗读的技巧。 3.学生初读,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以及所蕴含的情感。3.学生初读,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以及所蕴含的情感。 4.通过自读自悟,发现诗歌本身的内容和写作特点。4.通过自读自悟,发现诗歌本身的内容和写作特点。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俗话说:“书读百遍,而义自见。 ”书读得多了,其中的意义也就显现出来了。学生 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理解其中的韵味,领悟诗中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主旨。本环节采 用了多种方式的对比朗读,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语感,也可以增强学生对诗歌内涵 的领悟。 三、探究发现,走进文本三、探究发现,走进文本 小组合作议一议。 1.通过

10、多种方式的读,你发现了什么?1.通过多种方式的读,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可以说说诗歌的思想内涵、诗歌的内容,可以品评诗歌的表现手法,也可以点评诗人 的炼字艺术,还可以谈谈你认为难以理解的诗句等等。 预设 1:预设 1:诗的第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紧紧抓住参加鲁 迅纪念活动后感触最深的两点,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从对鲁迅虽 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 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第三部分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 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预设

11、2:预设 2: 采用对比手法,每一小节一反一正的对比,使正反两面人物对立得更为鲜明, 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预设 3:预设 3:诗歌赞颂了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 2.解析诗中重、难点词句。2.解析诗中重、难点词句。 (1)对词语的理解。 “有的人”分别指哪些人呢?联系所学和实际生活,说一说,两个“有的人” ,分别指 哪两类人呢? 预设:预设:前一种人指坏人,如:小偷、强盗、骗子。后一种人指对社会有用的人,如: 军人、警察、科学家。 教师指导 :教师指导 : 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派, 他们虽然 “活着” , 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 “行 尸走肉” ,他们欺压百姓,行为可耻。每节

12、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 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活”:“活”: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 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死”:“死”: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 和怀念之情。 “骑”字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用“骑”字组词吗? 预设:预设:跨坐,兼跨两边的意思。骑马、骑手、骑术、骑兵。 “骑”字在诗中运用得很巧妙,你能说说其中的含义吗? 指导:指导:“骑”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欺压人民,作威作福的丑恶嘴脸。 “摔垮” :“摔垮” : 人民要推翻反动派,打倒反动派,把仇恨

13、和力量凝聚在一个“摔”字上, “垮” 作为结果,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的可耻而又必然的下场。 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字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小组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 (2)对句子的理解。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设疑:设疑:这两种人分别指谁?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答案。 预设 1:预设 1:前一种人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 命毫无价值。 预设 2:预设 2: 后一种人指的是一生为人民、 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 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 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小结:小结:这是全诗提纲挈领的小节,抓住它品读全文,就会事半功倍

14、。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预设 1:预设 1: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派蛮横的形象和凶暴的本质。 预设 2:预设 2:“啊,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派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 进行了有力的讽刺。 预设 3:预设 3:对于鲁迅先生,则用“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 “俯下身子”把鲁迅先生的 精神表达得多么充分,刻画了鲁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预设:预设: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 教师补充:教师补充: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 ,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

15、“我自 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 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预设 1:预设 1: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 是想流芳百世, 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 灵魂早已死去, 名字早已臭名昭著。 “刻入”一词,真是入木三分。 预设 2:预设 2: 反动派想留名“不朽” ,但事实上,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这里的一 个“烂”字,既写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表现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 预设 3:预设 3:“青青的野草”则给人以无限生机、无

16、限希望的感受和联想,表现了广大人 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和爱戴的深厚感情。 预设 4:预设 4:“春风” “到处” “青青”这些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是作者对为人民奋斗一 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生命力和不朽的精神的热烈歌颂。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本诗语言浅显易懂,对比强烈,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后,基本能领悟诗面意思。诗 中有些词句蕴含着特殊的含义,此环节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挖掘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可以更 好地帮助学生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3.教师引导,深入内容:3.教师引导,深入内容: (1)同学们对两类人物已有了自己鲜明的认识,让我们用一些词语送给这两种人。 预设 1:预设 1:前一种人是“行尸走肉” ; 预设 2:预设 2:后一种人是“人民英雄” ; 预设 3: 预设 3: 后一种人为了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值得人们尊敬。 (2)人们对这两种人又是怎样的态度呢?也请同学们用词语来概括。 (请各小组就某一方 面将词语板书在黑板上) 预设关键词:预设关键词:唾弃、憎恨、踩踏(前一种人) ;尊敬、拥戴、敬佩(后一种人)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