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918373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24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文 本 分 析 这篇课文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关于父亲的回 忆录。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捕前到被捕后壮烈牺牲的过程, 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 品质, 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整篇文章采用倒叙的写法, 开头回忆了父亲被害的日子,接着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 后的顺序叙述。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 年 4 月 28 日是父亲的被 难日, 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 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学习本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认 真阅读,理解课文, 并适当

2、展开讨论, 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 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 学 目 标 1. 会写 15 个生字,重点理解“含糊、纷乱、僻静、恐怖、严峻、 勉强”等词语。 2. 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梳理这篇回忆录主要记叙了哪 些事。 3. 理解文章内容,感受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 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4. 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 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 法,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 学 重 点 朗读课文,理清文 章的写作顺序,了解文 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李 大钊 同志 的伟 大精 神 和可贵品质

3、。 教 学 难 点 从对李大钊同志被捕 前后的语言、动作、神态 描写中,体会其精神品质; 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 连贯的表达方法。 课 时 安 排 2 课时 1. 会写“稚、避、峻”等 15 个生字,正确读写“埋头、幼稚、含糊、避免” 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楚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 3. 理清文章顺序,感知文章内容,初步感悟李大钊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 2 1. 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 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顺序,感悟革命先烈的形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导语: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 不应该忘记英雄。 我们应该铭记那些为了

4、中国的解放, 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 眼而感动, 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 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 更为狼牙山的 壮士而激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 2. 理解课题,简介人物。 (1)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明确: 本文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 年写的,正 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2)了解李大钊。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 的马克思主义者,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5、之一,在中 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有着崇高的历史地位。1927 年 4 月 6 日李大 钊被奉系军阀逮捕,被捕以后遭受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同年4 月 28 日在 北京英勇就义。李大钊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 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其著作有守 常文集李大钊选集李大钊诗选注等。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 教师检查生字、词语预习情况。同桌间互查,小组轮读。 (1)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读音,教师正音。 稚避峻啪瞪僻瞅靴魔刑哼绑啃袍执 过渡:本课的生字比较多, 在这些生字中, 你认为哪个字

6、在认读和书写时要 3 提醒一下同学们?(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避”和“僻”字形相似,读音有别, 声母分别是“b”和“p”; “瞅” 和“执”是翘舌音;“瞪” “刑”“哼”“绑”是后鼻音; “瞅”的声调是三声。 (2)出示词语卡,学生朗读识记。 埋头整理书籍文件幼稚含糊避免组织警察局势 严峻轻易新闻尖锐纷乱喊叫闪亮僻静剧烈粗暴 皮靴便衣魔鬼包围肥胖苦刑态度冷笑残暴匪徒 拘留法庭安定占据会意执行昏倒过度 (3)理解词义。学生分组交流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 提出来全班讨论。 难理解的词: 被难因灾祸或重大事故而牺牲生命。 含糊形容说话的意思不明确。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7、。 满脸横肉脸上长着带有凶相的肌肉。形容相貌凶恶。 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机智头脑灵活,能够随机应变。 怒气冲冲形容非常愤怒的样子。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3. 在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读顺。 预设:本课中有一些使用频率较低的字词,还有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 学生 读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反复认读,不仅要单独认字、认词,还 要把词语和生字放在语言环境中反复读句子,以求理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 事? (1)教师出示填空,引导学生思考。 课文除第一自然段,是按_顺序写的,主要

8、写了_、 _、_、_这几件事。 4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空白处做批注。 2.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检查初读课文情况。 预设: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应允许出现不同的答案, 鼓励学生说出自 己的理解,只要解释合理都应该予以肯定。 明确:课文除第一自然段,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主要写了父亲被捕前、被捕 时、在法庭上、被害后的情形。 教师小结:本文是作者李星华在父亲李大钊逝世十六周年时写的,通过回忆 父亲被捕前、 被捕时、在法庭上的情形以及父亲被害后全家人的沉痛心情,表达 了对父亲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文章在开头先直接交代父亲遇难的具体日子,接着 按时间顺序详细叙述了父亲遇难的经过,我们把这种叙

9、述顺序叫做倒叙。 3. 读第 1 自然段,了解倒叙及其作用。 (1)思考:第 1 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运用倒叙的叙述方式, 开篇直接交代回忆的时间, 具体到年、月、 日,突出这件事留给“我”的深刻记忆和“我”的身份,语言简洁,直接引出作 者要回忆的事情,并且照应文题。 (2)简单介绍倒叙及其作用。 倒叙的定义: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 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采用倒叙的作用: 一是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突出表现文章 的中心思想;二是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使文章曲折有致, 造成悬

10、念,引人入胜。 采用倒叙的叙述方法时要注意: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 倒叙与顺叙的转换 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衔接自然。特别要注意,不要 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脉络不清。 4. 全班交流,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划分文章层次。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写“我”忘不了父亲的被难日。(倒叙) 第二部分(第 27 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烧掉书籍和文件,拒绝离开北 京。(被捕前) 5 第三部分(第 818 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第四部分(第 1929 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在法庭上最后一次见面 的情景。(在法庭上) 第五部分(第 3

11、033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四、自读自悟,作业设计 1. 自主阅读,圈点批注。李大钊说的哪些话,做的哪些事令你感受最深? 2.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 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1. 理解文章内容, 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 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受到 革命传统教育。 2. 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体会 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的好处。 1. 深入理解描写李大钊的语言、 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2. 体会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的好处。 一、温故知新,导

12、入新课 1. 听写词语,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1)教师听写词语。 埋头整理书籍文件幼稚含糊避免组织警察局势 严峻轻易新闻尖锐纷乱喊叫闪亮僻静剧烈粗暴 皮靴便衣魔鬼包围肥胖苦刑态度冷笑残暴匪徒 拘留法庭安定占据会意执行昏倒过度 6 (2)同桌检查听写情况,交流写错的词语。 2.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1)本文按时间顺序讲了四件事,分别是哪四件事? 明确:第一,李大钊在局势十分危急的时刻,仍然在北京坚持革命工作;第 二,李大钊被捕的经过;第三,李大钊在法庭上所表现出的坚定与沉着;第四, 全家得知李大钊被害的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 (2)哪位同学能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这四件事?

13、 示例: 父亲坚持工作父亲视死如归父亲坚贞不屈全家悲痛欲绝。 (3)课文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预设: 学生自由发言,结合具体事例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点拨。 3. 导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说的都很不错!的确,李大钊作为中国革命先驱,他心怀崇高 的理想,为了伟大的事业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他拥有坚定的意志,不动心于高 官厚禄,不屈服于严刑拷打。危难面前,他的镇定、沉着,显示了一个革命者的 伟大情怀。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课文,去感悟李大钊同志的英雄形象。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 默读课文第 230 自然段,圈画重点语句。 预设:引导学生默读课文,重点读一读描写李大钊的语言、神态、动

14、作的句 子,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勾画出来, 然后在小组内针对自己的阅读体会展开互动交 流。 2. 引导学生思考: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 (1)教师出示阅读提示,学生读课文,圈点勾画,在空白处做批注。 读课文,画出描写李大钊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 重点品读圈画的句子,想一想李大钊是一位怎样的革命先驱。 反复朗读感受最深的句子, 体会李大钊的高尚品质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 的。 自主交流,说一说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2)引导学生展开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品析。 品评一:父亲被捕前 7 思考:被捕前,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 解析重点句子。 A.每天早晨, 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

15、了。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 埋头整理书 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预设:引导学生读这几句话, 了解李大钊的工作状态, 感受他对待革命工作 专心致志每天早出晚归, 整天埋头工作;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烧掉文件, 防止机密文件落入敌手。 B.父亲是很慈祥的, 从来没有骂过我们, 更没有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 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 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 总是耐心地讲给 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交流示例: 师:读了前面三句话,你感受到父亲怎样的特点? 生:对子女慈祥和蔼,关心子女的成长。 师:“这一次”父亲为什么“竟这样含糊地

16、回答我”? 生: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父亲为了工作才没有耐心地解答“我”的问 题。父亲如此“含糊”地回答,也可能是不让“我”知道他的工作情况,从而保 护“我”。 师:你们喜欢这位父亲吗?为什么? 生:喜欢。因为李大钊既是一个对待亲人慈爱和善的好父亲,又是一个对待 工作认真严肃的好同志。 C.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 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明确:这几句话是在严峻的局势下, 母亲和父亲的朋友都劝父亲离开北京时 父亲说的话。 最后一个句子是反问句, 语气坚定。 从这几句话中我们体会到父亲 把革命工作放在第一位, 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 处境的危险, 但他仍选择决不 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总结人物形象: 被捕前,李大钊是一个 _对待亲人慈爱和善、 对待工作认 真严肃 _的人。 带着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读第27 自然段。 8 品评二:父亲被捕时 过渡: 危险真的到来了, 4 月 6 日的早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