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2.10《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案 北师大版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7915847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2.10《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2.10《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2.10《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案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2.10《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案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2.10《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案 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2.10《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案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 2.10《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案 北师大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贡献、以儒、道、法三家为主的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等基础知识;培养用历史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辩证关系,用表演、虚拟辩论等语言形式表述历史,批判吸收传统思想文化,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儒、道、法三家所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表达思想的个人素质和团队精神。教学分析知识掌握状况 历史课已学过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铁器牛耕引发社会变革两课,对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特征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心理特征 虽然说初一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阶段,从心理上表

2、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因而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但仍然需要在课堂活动中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教材处理教材较好地落实了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的规定。标准要求虽然简单,但所涵盖的教材内容思想理论性强,社会运用性强,知识结构呈开放性,这为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和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为了便于该堂师生合作活动课的开展,并参考深圳市东湖中学胡江平的教案,在尊重“内容标准”的基础上对教材作如下处理: 1、将“孔子”一目分为“为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两部分。2、将课文“百家争鸣”子目中关于“百家争鸣

3、”背景的阐述前置于课文开篇,在该子目中主要介绍“儒、道、法”代表人物的思想内容,简略增加“老子”的内容,删去墨家部分。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社会变革,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空间。课文“百家争鸣”子目中关于“百家争鸣”的背景阐述同样适应于孔子、老子等思想家产生的时代。再者,原课文开篇就直接提出孔子,显得突兀,如有背景资料引入,将更能体现历史“因果关系”的学科特点,同时也便于联系学过的知识切入新课,但背景阐述要简略。 关于老子只增加“老子是春秋末年与孔子同代齐名的思想家,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即可,不必展开。因为在“百家争鸣”中,道家是一个重要学派,适当提到老子,不但使上下教学内容

4、本源相贯,也使课文结构更具完整性。 根据课程标准,删去墨家内容属允许范围,并不会降低标准的要求。这样做的理由是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因为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能很明确地区分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的区别。在这节课中,阐述诸子百家内容的教学,设计为学生虚拟辩论活动,墨儒两家学说对立性不强,容易混淆,不利于虚拟辩论的开展,故删去。 课型选定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和对教材、学生知识、心理等方面的分析,课型选定为:师生合作型的活动课。 教师的活动形式:启发、引导等。 学生的活动形式:用分组在投影仪上选择题号的方式进行分析、表演、虚拟辩论等。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演练课件,印发有关孔子和百家争

5、鸣的有关资料给学生。2、学生预习课文与资料,熟悉孔子和各学派的思想观点,做好表演和虚拟辩论的准备。教学过程 一、导入步骤1、投影: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地图,演示本课课题: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2、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归纳出:春秋战国时期五霸争霸、七雄争雄,牛耕和铁器的广泛使用引发了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确立,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在投影上演示。3、在投影上演示本课的教学活动方法,由第一组同学任意选择投影上的一个按钮,开始进行教学活动。二、教学内容1.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是本课的重点基础知识之一,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从思想领域了解孔子,即孔子的“仁”“礼”学说。 教师活动:指

6、导一组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理解孔子的“仁”“礼”的思想内涵,并根据学生阅读、探讨的情况,指导学生明确“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的概念并归纳出孔子的“仁”“礼”思想内涵。 仁: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 礼: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 学生活动:在学生阅读探讨教材有关内容的基础上,由学生扮演孔子,再现孔子设坛讲学情景。2.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也是本课的重点基础知识之一,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从教育领域了解孔子,即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教师活动:指导一组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 引导学生回答出孔子在教育对象、教学方法方面的特点,孔子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

7、施教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学生活动:学生以“因材施教”小品表演形式,演绎出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3.“儒、道、法”代表人物的思想内容和虚拟辩论鉴于导入部分已有对春秋战国时代思想活跃背景的分析,这里着重让学生了解诸子百家中“儒、法、道”代表人物的思想内容,并以虚拟的学生在儒、法、道治国思想辩论会上的一些观点作为辩论对象,再现百家争鸣情境,是本课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活动: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指导各组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 引导学生明白孔子的言论集中在论语一书中,他因此也成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春秋末年与孔子同代齐名的思想家,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创始

8、人 。引导学生回答出孟子、庄子、韩非子中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孟子:仁政,民贵君轻;庄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韩非子:“法制”,中央集权指导各组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引导学生回答儒、法、道三家学派治理国家的主张分别是什么?分别指导三组学生进行虚拟辩论,再现百家争鸣情境。学生活动:共分为三组,通过阅读教材回答投影仪上事先设好的问题,分别进行虚拟辩论,再现百家争鸣情境。课堂小结:以一组同学对今天参加课堂活动的各组按百分制进行评分的办法进行。课外作业以一组同学做如下课外作业:以儒、道、法三家的观点谈谈你对我校校风建设的看法教案点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丰富的活动项目,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虚拟

9、辩论等形式充分体会和探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文化繁荣的历史及其内在原因。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强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认识深度。非常有利于学生历史观、方法论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一、单项选择题 1老子的学说记录在()A道德经B尚书C论语D春秋 2“苛政猛于虎也!”说这句话的是()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庄子3下列内容中属于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是()A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B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C主张减轻赋税,实行“仁政”D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孙子兵法的作者是()A孙膑B孙武C伍子胥D庞涓

10、二、双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韩非子思想主张的是()A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后代总是胜过前代B主张改革,实行法治C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D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下列古代文化典籍由孔子编订的是()A尚书B春秋C诗经D道德经三、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引文出自哪一本古书?此书中记录的是谁的学说? 引文中包含着什么哲学思想?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引文中的“子”指的是谁?上述引文包含了哪些有益的教育思想?四、识图题观察下图,请回答:下图所画是什么人?说一说他的主要思想。答案:一、1A2B3D4B二、1AB2BC三、1道德经,记录的是老子的学说。事物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2文中的“子”是指孔子。孔子提倡要谦虚好学,要有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要学思结合。四、孔子,名丘,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5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