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历史新高考一轮复习第一单元 课题三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修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7915843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83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历史新高考一轮复习第一单元 课题三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版历史新高考一轮复习第一单元 课题三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历史新高考一轮复习第一单元 课题三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修订(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题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汉代政治一、汉代政治汉承秦制汉承秦制 1君主专制的演进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中央集权的发展:郡国并行制中央集权的发展:郡国并行制 (1)背景: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与朝廷对抗。背景: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与朝廷对抗。 (2)措施: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措施: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

2、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 。 (3)结果: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结果: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3选官制度:察举制选官制度:察举制 (1)概况: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概况: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选官标准:孝廉。选官标准:孝廉。 (3)特点: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特点: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 4政治特点政治特点 布衣将相布衣将相 是指西汉开国诸臣中,绝大多数“起自布衣” ,这些人大都没有贵族头衔,称 之为“布衣将相” 。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承认,也是削弱贵族势力的 必然产物 是指西汉开国诸臣中,绝大多数“起自布衣” ,

3、这些人大都没有贵族头衔,称 之为“布衣将相” 。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承认,也是削弱贵族势力的 必然产物 重视母族重视母族 亲属关系亲属关系 汉代皇室的母族势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西汉出现了吕后专政和窦太后专权, 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这些都是母族势力强大的表现 汉代皇室的母族势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西汉出现了吕后专政和窦太后专权, 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这些都是母族势力强大的表现 儒士受到 重用 儒士受到 重用 汉初,重视“黄老之学” ,但并不排挤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 儒士受到了重用,几乎垄断了汉代官僚体系 汉初,重视“黄老之学” ,但并不排挤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

4、,独尊儒术”后, 儒士受到了重用,几乎垄断了汉代官僚体系 地方势力 强大 地方势力 强大 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后,豪强地主逐渐成为威胁 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和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后,豪强地主逐渐成为威胁 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和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承上启下承上启下 1中央官制:出现三省体制中央官制:出现三省体制 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后有中书省和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后有中书省和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2门阀

5、政治的形成门阀政治的形成 (1)原因原因 历史根源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政治原因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 政治保障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2)特点特点 政治上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士族享有特权,把持政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士族享有特权,把持政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经济上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社会生活社会生活

6、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文化上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3)衰落:东晋末至南朝,庶族兴起,逐步执掌军政大权;唐朝中期,科举制兴起,从 而导致门阀政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衰落:东晋末至南朝,庶族兴起,逐步执掌军政大权;唐朝中期,科举制兴起,从 而导致门阀政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3选官制度选官制度 采取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依靠门第步入仕途,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采取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依靠门第步入仕途,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 注注“汉承秦制” 主要说明汉朝的规章制度基本上都是继承并维护了秦始皇开创的中央 集权制度。主要表现为

7、承袭了秦朝君主专制制度、郡县制、监察制度、官吏选任制度、法 律制度、赋税制度、官吏管理制度等,维护了秦汉“大一统”局面。 “汉承秦制” 主要说明汉朝的规章制度基本上都是继承并维护了秦始皇开创的中央 集权制度。主要表现为承袭了秦朝君主专制制度、郡县制、监察制度、官吏选任制度、法 律制度、赋税制度、官吏管理制度等,维护了秦汉“大一统”局面。 辩辩郡国并行制的合理性郡国并行制的合理性 西汉初推行的封国制导致了后来的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但它的实行有一定 的合理性。汉初诸吕叛乱时,郡县官吏消极观望,未闻有讨伐诸吕者。是齐王刘襄、琅琊 王刘泽等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

8、这表明汉初封国制 度有利于稳定政治局势。此外,郡国并行制也有利于汉初的经济恢复。 西汉初推行的封国制导致了后来的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但它的实行有一定 的合理性。汉初诸吕叛乱时,郡县官吏消极观望,未闻有讨伐诸吕者。是齐王刘襄、琅琊 王刘泽等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这表明汉初封国制 度有利于稳定政治局势。此外,郡国并行制也有利于汉初的经济恢复。 注注“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归郡 管辖,王国越分越小。推恩令并没有废除分封制,它只是分割了封国的领地,从而削弱了 地方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郡国并行制是整个汉朝时期的地方行政

9、制度。 “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归郡 管辖,王国越分越小。推恩令并没有废除分封制,它只是分割了封国的领地,从而削弱了 地方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郡国并行制是整个汉朝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 拓拓门阀士族门阀士族 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 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士族享有特权,把持政权,世代为官,严格等级,标榜门第, 构成了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门阀政治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 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 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士族享有特权,把持

10、政权,世代为官,严格等级,标榜门第, 构成了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门阀政治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 三、隋唐政治三、隋唐政治体制创新体制创新 1地方制度地方制度 (1)隋:并州、郡为一级,地方管理重归州、县二级制。隋:并州、郡为一级,地方管理重归州、县二级制。 (2)唐:根据山川形势将全国划分为诸道,设采访使唐:根据山川形势将全国划分为诸道,设采访使(又叫观察使又叫观察使)代表中央“察访善恶, 举其大纲” ,监察地方。唐朝中期设置节度使。唐玄宗后采访使逐渐介入地方事务,特别是 安史之乱后,诸道的采访使与掌管兵权的节度使合二为一,是唐后期藩镇割据局面形成的 重要原因。 代表中央“察访善恶,

11、举其大纲” ,监察地方。唐朝中期设置节度使。唐玄宗后采访使逐渐介入地方事务,特别是 安史之乱后,诸道的采访使与掌管兵权的节度使合二为一,是唐后期藩镇割据局面形成的 重要原因。 2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 (1)措施:推行三省六部制,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工 具体。 措施:推行三省六部制,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工 具体。 (2)特点特点 相权三分相权三分 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 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 能分工

12、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职权分明职权分明 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 一切政令从起草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 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中书省)、 审核、 审核(门下省门下省)至执行至执行(尚书 省 尚书 省),都经由三省处理,都经由三省处理 加强皇权加强皇权 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同时,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既限制 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 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同时,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既限制 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 节制君权节制君权 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 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

13、权,可弥补君主 才干的不足 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 才干的不足 3.选官制度:科举制选官制度:科举制 (1)形成与发展: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形成与发展: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2)作用:作用: 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 高官员文化素质。 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 高官员文化素质。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四、宋元政治四、宋元

14、政治臻于成熟臻于成熟 (一一)君主专制加强君主专制加强 1宋朝宋朝 (1)二府三司制形成二府三司制形成 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宋代文官政治的形成:宋代文官政治的形成: 两宋时期,科举制度在考试内容、考试方法上都与唐代有了很大不同,是中国科举考 试制度史上承上启下、完备定型的阶段。两宋时期,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 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量,独具特色的文臣

15、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 两宋时期,科举制度在考试内容、考试方法上都与唐代有了很大不同,是中国科举考 试制度史上承上启下、完备定型的阶段。两宋时期,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 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量,独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 2元朝元朝 (1)中书省中书省 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2)后期宰相权势扩大,有时甚至左右皇位继承。后期宰相权势扩大,有时甚至左右皇位继承。 (二二)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集权的发展 1宋朝宋朝 (1)问题:唐朝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问题:唐朝安史之

16、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2)措施:措施: 军事: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军事: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中央掌控地方大部分财政。财政:中央掌控地方大部分财政。 (3)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2元朝: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度 (1)内容: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管理,边远民 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内容: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管理,边远民 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2)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 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 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