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语文版七下)_七年级语文教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913882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五首(语文版七下)_七年级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诗词五首(语文版七下)_七年级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诗词五首(语文版七下)_七年级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词五首(语文版七下)_七年级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五首(语文版七下)_七年级语文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范文诗词五首(语文版七下)_七年级语文教案诗词五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熟练朗读并背诵五首古诗词。2、 理解诗词大意,把握意境,体会感情。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对比联想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串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代文化的感情。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背诵诗词,理解大意,把握诗词描绘的形象、意境,体会感情。 难点 描绘意境。 突破方法 对古诗词的教学,就是在基本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多诵读、多感悟,通过诗词描写的形象、意境,来达到体会作者感情的目的。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投影片。学生准备熟悉五首古诗词及补充资料。教学步骤(第1课时)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

2、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情境导 1朗读,体味2重点提 2把握情感3拓展巩固 3对比朗读一、迢迢牵牛星(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情境导人。投影古诗。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2牛郎织女的故事,尽人皆知,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借助这个神话传说,抒发情感的。(板书题目)介绍:古诗十九首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失意郁闷心情;在艺术上,都属于比较成熟的五言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3“诗”是抒情色彩较浓的一种文体,要想体会作者的情感及当时的意境,就必须反复朗读,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谈谈本诗 抒发的

3、是一种什么情感。4请同学们将这种情感通过吟咏来表达。(师要做必要的示范和指导)5请同学们将此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1看投影,朗读古诗,进入情景。2结合注释了解古诗十九首:收 录在萧统编的文选,题目都是用 诗的首句为题。3自由朗读、同桌互读结合注释,理解 内容,积累词语。 谈本诗所抒发的情感(全诗抒发了 因爱情遭到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 情)4至少找五位同学来表演,可选好、 中、差同学轮流表演。5改编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想像力,内 容要充实、丰富;语言要优美,能将 人带入意境之中。 小组评议,将最佳作品在全班朗读, 朗读仍要做到有声有色。二渡荆门送别(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每个星期

4、天的下午返校的时候,母 亲送你上车,你总会觉得有些许留 恋,这时,看看路旁的树,都会觉得 它们似乎在向你招手,谈谈当时的 感受。2板书渡荆门送别,提问“送别”到底 是谁送,送谁?3请反复朗读本首诗,并结合注释,理 解诗意。请同学们把自己体会到的 意境,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4朗读表演。(本诗充满激情,最好请 几位男同学来表演)1各抒己见,谈出真情实感。2整体感知,找到理解本诗的突破口:从首尾两联看,是故乡水长江送诗人离家远游。3把握诗歌字面意义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 (如:长江水远远渡出荆门山外,伴随着自己来到楚地游览,本文是作者顺流而下,但他却说江水跟从自己游览,可见诗人的大气魄;苍茫起

5、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奔赴莽莽无际的辽阔草原,依然滔滔不绝,天开地阔,诗人开阔的胸襟、舒畅的心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晚上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镜子,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乘船的诗人仍旧喜爱那不远万里伴随着他的家乡水,诗人虽是远行,却少了几分忧愁多了几分激情) 4朗读。三、拓展阅读(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李白的诗句很多都与长江有联系, 大家就曾学过他的早发白帝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境开 阔,激情荡漾。 (投影):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2请同

6、学们朗读、比较,这首诗与渡荆门送别在意境上有何相似之处。 1朗读、比较。 这也是李白青年时期初次出四川 时,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诗人 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 眉山尖的半圆的秋月,山月的影子 映在平羌江水之中,月影总是随江 流,好似也依恋着这个初次离家的 游子,与渡荆门送别有异曲同工 之妙。2两位同学将两首诗做对比朗读表 演。四、复习导入春望(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我们在上学期学习了杜甫的望岳。,那是作者青年时代的代表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怎样的豪情壮志。可是诗人在中年却经历了安史之乱,长安被占,诗人被俘,在长安城时,诗人目睹了叛军的种种倒行逆施。第二年三月,春回大地

7、,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忧国忧民的诗人的痛苦和感伤。(板书题目、作者)背诵望岳,朗读春望,了解背景。 二、重点提示(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放录音,范读。2简介律诗各联的名称,并提问。 (1)首联写什么景象?你怎样理解 “草木深”? (2)颔联中的“花”、“鸟”怎会使作者 “溅泪”、“惊心”呢?表达了作者什 么样的情感? (3)“家书抵万金”是否太夸张了?3国难家愁使诗人变成了怎样的形 象?1听读,把握本诗的感情基调。 自由朗读,排除字词障碍。2记录、记忆。 (1)它表面是描写城市的破败、人烟 稀少、遍地草木的荒凉景象,实际深 含着人作者无限的感慨。 (2)由于感伤

8、国家破败,看到美丽的 花、听到动听的鸟鸣,反而更增加了 自己的感伤。 (3)并非夸张,这是作者对亲人思念 之切所致。3描述诗人的形象。三、辐射对比(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诗人的爱国情感只有通过反复诵读 才能体会,让我们以读来进一步体 会诗歌内涵。2下学期我们将学习杜甫晚年的代表 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们通过 这三首诗会对这位诗史的一生有所 了解。(投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小组轮读课文,互评。朗读表演。 学习自学、讨论,整体感知即可。不 做过多要求。2看投影,预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形成印象。 四、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前两首诗歌,一首低回婉转,一首意境宏大,都是中国诗歌中的精品。请

9、同学反复吟咏,体会作者的情感并搜集一两首与这两首诗在内容、写法上有相似之处的诗歌做做比较。读了春望一诗,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站在残破的长安城中,目睹春花,耳闻鸟鸣,感伤国事,思念妻儿,潸然泪下。他希望战乱早日平息,他盼望得到妻儿的消息。他抓了抓那因忧伤而日渐稀少的白发,发现少得都有些插不住了簪子了。五、板书设计参考练习设计随堂练习设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皎皎 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荆门2填写诗句 迢迢牵牛星,_。 _ ,札札弄机杼。 盈盈一水间,_。 _ ,江人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 ,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个性练习设计1请写出至少三句有关写长江的诗句。2阅读相见欢

10、,回答下列问题。 相见欢。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_的感情。 (2)“剪不断,理还乱”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把_比作_,表达了作者_的心绪。这两句后人多用来比喻_。这首词中的“愁”与“春望”中的“愁”有什么不同。 3古人描绘凄惨环境时,常用一些动物形象的描写。你能举几个例子吗?教学步骤(第2课时)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情境导入 1回顾旧知2指导朗读 2感知理解3诱思导学 3思考表达4引导辐射 4拓展丰富一、情境导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李白曾有一名句:“燕

11、山雪花大如席”,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首送别诗。虽是一首送别诗,却以描写边地雪景为主。板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朗读记忆,阅读注释了解作者岑参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释题(“歌”是指歌行) 二、指导朗读(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初读课文2听读、正音、范读。3请大家大声地把课文朗读一遍。 (巡视,个别辅导)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读 课文。 2请2至3名同学朗读课文,其它同学 帮助正音。听读,把握感情基调。3自由诵读,熟悉课文内容。三、诱思导学(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诗的前四句是从什么角度写疾风 暴雪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 万树梨花开”这一比喻句的本体、

12、喻体分别是什么,你认为这个比 喻句用得好吗?为什么?2哪几句是写酷寒中的军营生 活。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作顺 序是什么? 3(投影:“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 长江天际流”)这首诗中哪一句 与李白的这一句有异曲同工之 妙。请找出来并默读。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1默读思考(从视觉角度): 作者把雪花漫天、银装素裹的世界,比喻 成春回大地、满树梨花的天下,十分新 奇、贴切。,作者不畏奇寒、昂扬向上的精 神得以表现。2分析发言: 次六句写酷寒的军营生活。运用反衬的手 法,先着意写“珠帘”、“罗幕”,以见主人地位之尊贵,取暖设施之优越;但是穿“狐裘”、盖 “锦衾”仍觉寒冷异常,乃至都护也手脚僵

13、 直,拉不开弓,穿不上甲。“瀚海”二句从帐 内写到帐外,仍紧扣“寒”来写。3默读雪地送别的四句。勾划诗句“山回 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畅谈感受。 边地虽酷寒,但不觉其苦;主客虽难舍, 但不觉缠绵。本诗气势磅礴,精神昂扬。 读后令人精神振奋。四、引导辐射(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请学生赏读沁园春雪,思考:这两首诗中的景物都是以“雪”为主,但两者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致? (此题旨在使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加深对诗中意境的理解。)学生回答,要联系词句:两首诗都对雪景做了描写,都表达的是不畏严寒,积极向上的精神。岑参的诗主要突出边地的奇寒,毛泽东的词,描写北国雪景,色彩丰富,动静结合,两

14、首诗各有千秋,都是传世名篇。五、导入西江月(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放朗读带。 2请同学谈听了这首诗后的初步感受。 1静听、欣赏。2谈感受(仿佛来到了乡村夏夜,明亮月光,惊飞了夜宿枝头的喜鹊;习习的微风,惹得树上的蝉儿嘶鸣。扑面而来的稻花香,使人联想到丰收的景象。二、朗读理解(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指名解说作者、题目。2指导朗读。1依课下注释解说:西江月,词牌名。 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字幼安,号稼轩,爱国词人。 2个人朗读、齐读。六、诱思导学(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提出思考题。 (1)在上片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景 物,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体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请同学用 自己的话说一说。 (2)上片,夜色清幽,气氛恬静,那么 下片则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2提出问题。 (1)你如何理解“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话? (2)从“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 忽见。”这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