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元一次方程(1)_七年级数学教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912922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一元一次方程(1)_七年级数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解一元一次方程(1)_七年级数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解一元一次方程(1)_七年级数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一元一次方程(1)_七年级数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一元一次方程(1)_七年级数学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范文解一元一次方程(1)_七年级数学教案课 题解一元一次方程(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概念,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2. 经历数值代入计算的过程,领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求方程的解就是将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3. 强调检验的重要性,养成检验反思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归纳等式的性质;利用性质解方程.教学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异同;教具准备天平,砝码,物体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设计意图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做一做:填表:x123452x+12.根据表格回答问题:(1)当x= 时,方

2、程2 x1=5两边相等。(2)你知道能使方程2 x1=5两边相等的x是多少吗?我们把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x=5是方程2 x1=5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求方程2 x1=5中x=5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3.试一试:分别把0、1、2、3、4代入方程,哪个值能使方程两边相等。(1)2 x-1=5 (2)3x-2=4x-3你知道方程2 x-1=5和3x-2=4x-3吗? 4.那么我们怎样求方程的解呢?引入课题。二.自主探究,合作讨论:. 1.用天平做演示实验,让学生探索得出:如果我们在两边盘内同时添上(或取下)相同质量的物体,可以看到天平依然平衡;如果我们将两边盘内物

3、体的质量同时扩大到原来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也会看到天平依然平衡,2.由实验联想到等式的几种变形.学生填表学生练习巩固方程的解的概念采用枚举这一合情推理的方法找出满足方程的未知数的值,得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设计意图2x1=52x=51,3x=32x3x2x=3;2x=4 x=42., =2x=233.学生归纳等式的性质: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零),所得结果仍是等式.三.数学运用:1.出示例1 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或整

4、式,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如果3x=-x+4,那么3x+( )=4如果x-1= x,那么( )(x-1)=x2.思考: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异同?(方程的解是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解方程是求方程解的过程,是一个等价变形过程,而求方程的解就是将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出示例2.解下列方程:(1)x5=2;(2)2x=4.引导学生自己尝试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说清楚每一步的依据,交流解题方法.教师提供正确的解题格式.强调检验方法及检验的必要性.3.思维拓展:课本p96练一练2. 四.巩固与练习:课本p96练一练1。五.回顾反思:(1)小学阶段利用加减法、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的方法解方程,学生印象深刻,教学时鼓励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来求,但不强求.(2)解方程后,虽不要书面检验,但要求学生培养检验反思的好习惯.(3)注意等式的性质中的“都”和“同”:“都”表示两边均要变形,“同”表示两边要作一样的变形.五.作业 (见作业纸) 逐步引导启发学生归纳等式的性质学生说出变形的依据交流解题方法.师生共同小结等式的性质比较抽象,教学时不必在理论上作过多的展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