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备考新题分类汇编 词语、熟语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47906387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语文备考新题分类汇编 词语、熟语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高考语文备考新题分类汇编 词语、熟语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高考语文备考新题分类汇编 词语、熟语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高考语文备考新题分类汇编 词语、熟语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高考语文备考新题分类汇编 词语、熟语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考语文备考新题分类汇编 词语、熟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考语文备考新题分类汇编 词语、熟语(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备考 语文新题分类汇编:词语、熟语(高考真题+模拟新题)课标语文16.D 2011安徽卷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B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C作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奠基人,师昌绪先生多次领导攻关会战,运筹帷幄,斩关夺隘,在我国航空发动机材料的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卓越功勋。D近年来,人们购买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热情蔚然成风,主要

2、是因为国产品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也可能与某些国际品牌多次发生因质量问题被召回的事件有关。课标语文16.D 2011安徽卷 C【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对于本题而言,A项中的“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不合此处语境,可改用“耳熟能详”。B项中的“休戚与共”,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该成语的使用与“同甘共苦”类似,不能用在环境与人之间,可改为“息息相关”。D项中的“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此处用来说“人们购买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热情”,属于对象误用。课标语文2.D 2011北京卷 下列句子

3、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B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C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D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课标语文2.D 2011北京卷 A【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包括成语与熟语)的理解与运用。B项“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不合语境

4、,应该用“不期而至”;C项“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用在此处色彩不符,属于望文生义;D项“兵不血刃”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用在此处自相矛盾。A项“不足为训”指不能作为典范或法则,符合语境。今年北京卷的成语题由前两年逆选题变成了顺选题,在延续往年成语题以“望文生义”为主的错误选项设置方法的同时,又关注了语境及词语色彩,又降低了一个难度。成语的正确使用要靠平时的扎实积累,要多记成语,并准确把握成语的出处、本义、比喻义及感情色彩等。只有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有关命题方面的基本规律和解题技巧,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使用成语的能力。语文2.D2011全国卷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

5、项是()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语文2.D2011全国卷 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熟语的运用。“繁文缛节”适用于交往过程中待人接物方面礼节过多,不用于撰写学术论文,属于适用对象错误。“趋之若鹜

6、”比喻成群的人争着赶去。多指奔走权门。贬义词,这里属于感情色彩有误。“不绝如缕”指声音的延长,且多指一种或几种清晰的声音,而不用于嘈杂的声音。“高屋建瓴” 比喻居高临下,形势不可阻遏,往往用于议论、演讲、文艺创作等方面,符合句意。故选A。【点拨】 “成语的正确运用”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点,年年都出,可见高考语文试题的社会语言导向。现实社会中,成语的运用往往出问题,不是望文生义,就是不知出处、来源、适用对象、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成语是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站在这样的高度来对待成语的正确运用,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大原则。课标语文16.ABCD2011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7、从荧(png)到银幕,从歌剧院到博物院,从舞台到广场今年五一假期,文化市场分外火爆,既有演唱会这样的新时尚,又有免费演出等惠民之举。,文化市场的蓬勃发展,掩盖不了文化资源分布不均的事实。不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有文化落差,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所能享受的文化服务也有不小差别。因此如何坚持文化的普惠性是我们在欢呼成绩的同时还需冷静思考的(1)在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2)在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1分)(3)文中处的标点符号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1分)答:第_处(只填序号),改为_。课标语文16.ABCD2011福建卷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汉语基础知识,涉及字形字音、词

8、语、标点等知识点。这是最近几年中,首次考查基础知识,是对中学淡化语文基础知识的纠正,也可能是今后的命题热点之一。其中第处标点改为逗号的理由是,“如何坚持文化的普惠性”在文中仅是主语部分,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因此不能用句末标点。【答案】 (1)屏(2)然而(但是)(3)第处,改为,(逗号)课标语文2.D2011广东卷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近年来,我国历代文学巨匠的诗文专集、选集及各种汇编的整理问世,更是卷帙浩繁,蔚为大观。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涌现,使人自顾不暇,这里有各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有各国新作的争奇斗艳,也有选材不严的作品鱼目混珠,为读者所

9、诟病,但就其主流看来,文学翻译家的辛勤劳动,大有益于我们文学的“外为中用”,大有助于文学新人的迅速成长,因此也是值得重视的。A蔚为大观 B自顾不暇C鱼目混珠 D诟病课标语文2.D2011广东卷 B【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蔚为大观”,蔚:茂盛;盛大。大观:形容丰富多彩的景色;雄伟的景象。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而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合乎语境。B项“自顾不暇”,暇:空闲。光顾自己还来不及。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不合语境。可改为“应接不暇”。C项“鱼目混珠”,鱼目:鱼眼睛;混:蒙混,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一般形容物,不形容人。合乎语境。

10、D项“诟病”,侮辱。后引申为指责或嘲骂。合乎语境。【解题基本思路】 做这类题目,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看该词语的使用是否符合语境,是否合乎语法要求,是否合乎感情色彩。课标语文22.(1)D 2011广东卷 请在下列关联词语中,选取最恰当的3个,分别填入句子的空格中。(3分)既然不管尽管无论既而因而然而_古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他们_是现实主义者,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成分,_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现实。课标语文22.(1)D2011广东卷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关联词一般成对出现,第三句话开头是“但是”,前边必须有表转折的词与之对应。后

11、两句话之间是因果关系,所以必须找出表因果关系的虚词。虚词的使用,主要涉及关联词、介词、副词。做题时,可以从词语的搭配角度考虑,从表达关系的角度辨析,从词性的角度分析。【答案】 尽管既然因而语文3.D 2011湖北卷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她_盲人和正常人一样也能做很多事情,这正是她只身来到拉萨旅游的原因。她喜欢这座_在历史和信仰中的圣城,_看不见,她也能感受到这里绵延的雪山、清冽的空气、闪耀着金光的寺庙和那些_向大昭寺缓缓前行的信徒。A相信 沉醉 既然 顶礼膜拜B自信 沉溺 即使 诚心诚意C坚信 沉浸 尽管 三步一叩D确信 沉迷 虽然 毕恭毕敬语文3.D 2011湖北卷

12、C【解析】 相信:认为正确或确信而不怀疑。自信:相信自己。坚信:坚决地相信。确信:确实地相信。沉醉:大醉,多用比喻。沉溺:陷入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习惯方面)。沉浸:浸入水中,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沉迷:(对某种事物)深深地迷恋,多含贬义。“既然”一般与“就”搭配,表因果关系。“即使”与“也”搭配,表示假设关系。“尽管”与“也”搭配,表转折关系,但转折的意味比“虽然但是”要轻。顶礼膜拜:虔诚地跪拜,比喻崇拜到了极点,多含贬义。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三步一叩:走三步就叩拜一次,比喻非常虔诚。毕恭毕敬:形容十分恭敬有礼貌。【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从内

13、容上看,本题考查了实词、虚词的用法,在命题中凸显了综合考查的特点。结合2010年湖北高考试卷对该题的考查,可以预见,词语题力求大容量、大范围,意在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综合运用能力。课标语文2.D 2011湖南卷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山廊慢转,曲径轻摇,柳色乍染,黄莺初啼,几间茅屋在白云深处若隐若现,这一切令人耳目一新。B故乡的槐树,成簇成片,遍布四野,似乎散漫凌乱,却又井然有序;似乎千篇一律,却又各具情致。C满耳的阵阵蛙鼓,激昂亢奋地噪闹着,将静夜和旷野喧嚣得如同这季候一般,热情洋溢,生机勃勃。D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对对小而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天真烂

14、漫,活灵活现。课标语文2.D 2011湖南卷 D【解析】 此题考查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能力。A项,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符合语境。 B项,千篇一律: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符合语境。C项,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D项,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指一种非现实呈现的情况。D项中,前面说野兔在追逐嬉戏,是真实的现状,对象误用。成语辨析题需对常见的失误类型心中有数,如望文生义、轻重失当、重复赘言、前后矛盾、对象误用、褒贬不当等,比较容易犯的错误是望文生义。课标语文3.D2011江西卷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

15、最恰当的一组是()有人认为他之所以对日_,和他那个亲日媚日、飞扬跋扈的老婆的教唆与威逼不无关系。“五一”期间,市长_会见了新加坡贸易代表团和台湾投资考察团。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_的人。A投降分别深孚众望B投诚分别深负众望C投降分头深负众望D投诚分头深孚众望课标语文3.D2011江西卷 A【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投降:停止抵抗,放下武器,向对方屈服。投诚:军队或人员叛离所属集团,归属对方。“投诚”强调的是某个团体主动放下武器并归属对方。句中为“他”,是个人不是团体,宜用“投降”。“分头”与“分别”的区别:“分别”是一个人分多次做相关的工作,而“分头”指多人同时去做相关的工作。“分别”与“分头”的区别还表现在:(1)语义指向上,“分头”指向施事主体,所以施事主体必须出现,当施事主体为单数时,客体必须为复数;“分别”不受此限。(2)“分头”后的动词应具有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