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阅读题】2012中考语文阅读专题冲刺30天晚练4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47893716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测阅读题】2012中考语文阅读专题冲刺30天晚练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预测阅读题】2012中考语文阅读专题冲刺30天晚练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预测阅读题】2012中考语文阅读专题冲刺30天晚练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预测阅读题】2012中考语文阅读专题冲刺30天晚练4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预测阅读题】2012中考语文阅读专题冲刺30天晚练4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预测阅读题】2012中考语文阅读专题冲刺30天晚练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测阅读题】2012中考语文阅读专题冲刺30天晚练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中考语文阅读专题:晨读晚练5晨读美文泊方叶 一直喜欢泊的意境。一叶渔舟,三两只画艇,或七八条竹排木筏,静静地系在清浅的水边;粼粼小波光,倒映了幢幢的剪影,那是一种何等凄幽而灵动的韵致。 我常想,泊应该属于一种静美吧。泊往往离不开平静的流水,急流险滩、惊涛骇浪之中怎么好停泊哩。风平浪静的溪岸湖畔、河洲烟渚,当然最好是僻远的荒村野水,花坞柳岸,干尺断崖之下,茫茫芦荡之中,才是泊的最佳去处。这时,把舟楫系在江风水月里,落日熔金中,哪怕是烟波浩浩,雨雾迷茫,当你独坐船头,静卧船舱,也不管是独钓寒江雪,画船听雨眠,静水观鱼戏,一杯清茶,一盏薄醪,人如天地一沙鸥。这一瞬问,所有的喧嚣与烦恼都会渐渐

2、离你而去。在这样澄静寥廓氛围里,自然而然也就泊出了一种心境。你看,当谢灵运把船泊在彭蠡湖口时,正值一轮秋月当空,烟波浩浩湖面上归帆点点,岛影幢幢,而湖边却是蒹葭苍苍,野菊灿灿,时而阵阵猿声鸟啼随风飘来。于是,诗人独立江头,昂首仰望,“乘月听哀渑,渑露馥芳荪”。感受到的正是大自然的静美,天籁的亲切,以及天地问一种无从知晓的玄机奥秘。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张志和,就不仅仅把一叶渔舟,更把自己淡怀逸致的襟怀,闲适脱俗的意趣,永远泊在了鹭飞鱼跃、桃花流水的西山塞前。那“烟波钓徒”的妙境,也常常令我们一想起来就禁不住心醉神驰。如此看来,泊,正是巧妙而充分利用了江汀远渚的奇峭、静谧,利用了

3、天光水色的飘逸、妩媚;酿造出一种凄幽的美,一种空灵的美,一种宁馨素洁的美。人置身其间,既可暂时逃避喧嚣尘世,又能从淳美的大自然中觅取心灵的滋养,精神的慰藉,故此,“移舟泊烟渚”,往往成为淡泊的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最好选择。 泊,或许还是种精神境界。漫漫人生旅途上,谁没有云帆高挂、长风破浪的航行,自然也少不了收篷歇棹、停舟靠岸。 在那幽幽水边、淡淡烟波里,栖息着高蹈文人的高情远意,他们用清风明月,溪声鸟韵,柳浪荷香祛除尘嚣,清心滤思,偷得浮生半日闲。唐代诗人张继进京赶考落第,驾一叶扁舟夜泊在枫桥下。他不以落第为意,伫立船头,把耳濡目染的秋月、红枫、渔火、江桥以及乌啼、寒山寺的钟声,熔铸成寥廓的胸臆

4、,熔铸成一帧“枫桥夜泊”的画卷,道出了泊的深刻内涵。 其实,停泊不光是休憩、等待,更是一种蓄积和进发。航程的目标还在遥遥的远方啊,岂能松懈自己,坐视观望?一生宦海浮沉的苏东坡,深谙“泊”的意蕴,他常常停棹湖山,息帆远岸;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江风明月磨砺心曲,壮阔襟怀,然后,以昂然无畏的风姿去迎接人生航道上湍流险滩,惊涛骇浪。“一蓑烟雨任平生”,正是他孤傲不屈、落拓旷达的精神写照。 是的,一个泊字,写尽了世间众生相,荡漾着人生的几多情怀!点评 文章以“泊”为线索,并且运用总起句递进式的结构泊应该属于一种静美吧,泊或许还是种精神境界,停泊不光是休憩、等待,更是一种蓄积和进发,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

5、散而不乱。文章文化底蕴深厚,作者驾轻就熟地调度了与“泊”意境有关的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如谢灵运、张志和、张继、苏东坡等。在表达方式上,作者善于熔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使文章活泼多姿,增强了可读性。晚练金题翻浆的心 毕淑敏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我要搭车,我得回家。”“不带!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我蹲大厢板就行。”“不带!”司机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6、。那个人抱住车灯说:“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司机说。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

7、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司机说:“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再看青年,他扑到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任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

8、去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 ”司机踌躇满志地说。我心里安宁了许多。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

9、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了“学”。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我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

10、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有删改)注释翻浆:春暖解冻时,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1小说中的“青年”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作答。(3分)答: 2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1)联系全文,简要说说题目中“翻浆”的含义是什么。(2分)答: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作答。(4分)答: 3小说结尾部分情节设置很巧妙,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赏析。(4分)答: 4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此的看法。(5分)答: 1(3分)“青年”是一个孝顺父母、淳朴善良、热心助人的人。(每个要点计1分,意思相近

11、即可)2(6分)(1)(2分)指我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灵魂受到的震动和心里的不平静。(2分,意思相近即可)(2)(4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极强贬义色彩的词语(2分),形象描绘出搭车“青 年”在司机的故意折腾下的狼狈情态(1分),表现出“我”对他的鄙夷和厌恶(1分)。(意思 相近即可)3(4分)参考示例1: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先前“青年”一系列“偷东西”的行为最后却发现是“青年”的善举,“坏人”原来是好人,结局出人意料,而细节的交待又和前面相照应,使结局又在情理之中。参考示例2:结尾戛然而止,引人深思。以“我”的感受收束全文,突出了我在知道真相后心里的不安和愧疚,更引起读者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赏析角度正确计2分,分析恰当计2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4(5分)主题:小说嘲讽了当今社会“人心惟危”的现象,呼唤社会相信善良,彼此信任。(2分)看法:(3分)参考示例:社会的和谐需要信任和真诚。虽然当今社会确实存在很多积弊,“农夫和蛇” 的故事时有发生,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怀疑善良和美好,拒绝信任和帮助。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越来越和谐,越来越美好。(主题归纳正确计2分,意思相近即可;结合现实谈看法计3分,言之成理即可)- 5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