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汉家寨》教学设计(2) 语文版必修5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7892105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汉家寨》教学设计(2) 语文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汉家寨》教学设计(2) 语文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汉家寨》教学设计(2) 语文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汉家寨》教学设计(2) 语文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汉家寨》教学设计(2) 语文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汉家寨》教学设计(2) 语文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汉家寨》教学设计(2) 语文版必修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家寨教学设计张承志,著名作家、学者,1948年生于北京,原籍山东济南。代表作有:小说集张承志集、诗集神云的诗篇、散文集张承志散文、绿风土、清洁的精神、荒芜英雄路以及牧人笔记等。流传较广的有中篇小说黑骏马、春天、北方的河和长篇小说心灵史。张承志鄙视单纯的物质追求,而非常注重精神生活的价值,视精神生活的满足为自己一生最大的幸福。为了获得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信仰自由和一个作家表达这种信仰的自由,张承志毅然辞去公职,四海漂游,做一个理想主义的“艺术浪人”。张承志出生在具有浓厚伊斯兰教氛围的家庭中,在北京接受了汉文化的教育,因此他所受到的母族文化的浸濡是相对淡薄而浅层的。他在自传中说“多少年来决无什么民族

2、意识和宗教意识”。我们知道伊斯兰教是一个尤为重视血统的宗教,穆斯林利用血缘的纯粹性强化宗教的精神凝聚力,所以往往严禁穆斯林与异教徒通婚,力图使绵延的族血成为宗教精神的永恒载体。张承志说:“我的血缘在西亚,我不喜欢炎黄子孙这个狭隘的词。” 张承志自幼丧父,加之回族是一个外来血统的民族,这一切成为他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在强大的汉文明影响下,回族失去故乡后又失去了母语,成为一个仅凭信仰来确认的民族。我们称回民为“回回”。这一词语也含有“生不能回麦加,死也要魂归麦加”之意。这种普遍的“失落心态”逐渐积淀于回族群体中并酿就了一种民族潜意识。 评论界的声音:张承志的散文是当代中国散文这座花园里盛开的一朵奇

3、葩。他的散文从题材到艺术形态都是别具一格的。对于张承志来说,散文不仅是描写人事物景、抒发情感的工具,而更重要的是使之成为自己的心灵史,记载着自己为探寻和完成自己的“天命”而不懈奔走的心路历程。当众多偏爱吟花咏月、忆旧抒怀的散文大为流行的时候,张承志以自己的散文创作来推动中国当代散文观念的变革:让作家的主体精神从简单的“托物言志”这一陈旧的套套中解放出来,让散文回归心灵,艺术地展示心灵的每一丝颤动。“回归心灵”是张承志散文的主要特点和美学追求。因而,在他的散文中,看不到对自然风景的静态描写,也少有对花草鱼虫的吟咏;而展现于读者面前的是作者生命历程的一个片断,心灵的一片“风景”。在躁动不止的文坛上

4、,从来没有张承志作秀的影子。在流行策划文学作品的年代,张承志与那些走马观花式的甚至是下作的行走文学无缘,或者说具有本质的不同,有着是否与大地民众真正相融之别。 不管是北方的河、荒芜英雄路,还是心灵史,张承志的文章几乎都流露出了惊人相似的类型主旨: 用粗硬触目的线条近乎冷峻地展现了人心中的坚忍。那种厚重与沧桑,让人觉得这才是男人写的东西。作家的心声: “是一名从未向潮流投降的作家”(语言憧憬)。“我的散文所展示的不是一种新的技巧,而是一种新鲜的发自内心的生命冲动,是自己的精神旅程和心灵图景。”“当你们感到愤怒的时候,当你们感到世俗日下没有正义的时候,当你们听不见回音找不到理解的时候,当你们仍想活

5、得干净而觉得艰难的时候请记住,世上还有我的文学。”真正的作家,必须具备良知和艺术,必须拥有独立的知识分子立场与气质,包括高贵的行为方式 。张承志以一种独立不羁,庄严深邃,冷峻热烈的审美品格,以一种独白的方式表达着他的精神哲学,以一种自信坚定的姿态捍卫着一种神圣价值观,一种熔铸诗歌、音乐、绘画、历史和哲学的复杂形态创造着“美文”。他那种具有燃烧性和震撼力的新语言和新思想,显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独创性魅力。张承志真正为所称道的,不仅仅是他的小说的独有的艺术魅力,而是熔铸其中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表现出了强烈的生命意识、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和坚强的民族骨气,是八十年代理想主义的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一)

6、 文本解读张承志是一个有坚定信仰的人。社会越无序,价值越混乱,他对信仰的呼唤就越急切。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时期,要想在这样涌动的无序的思潮中突破出去,要想以文学的形式反映这一重大的社会主题,需要一种坚忍的反叛勇气(包括反叛自己),同时需要一个坚定的信仰支持。张承志就在这样的涌动的社会中默默地孤独而艰难地突围着,他“以笔为旗,独自为战”。汉家寨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作者以一连串的想象奇特而又恰如其分的语句,勾勒出一个贫瘠、死寂的汉家寨,向读者传达了一种寂寞无边、慷慨悲凉的情绪,期间穿插人物描写,两个木讷而近乎静态的人物形象证明着汉家寨的与世隔绝,但同时也证明着汉家寨人顽强的

7、生命力,在这生生不息的人类历史中,作者似乎触摸到了某种支持人类繁衍下去的潜在本能,那就是“坚守”。这篇散文所传达的“坚守”的主题相当深刻,“坚守”绝不仅仅局限于汉家寨对于家园的守护,更指的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对“信仰、精神、传统”的执着守侯。作者从汉家寨的存在,从汉家寨人千年来的生存状态,进行民族文化的深层反思:那就是,坚守精神与汉家寨、与汉民族天衣无缝的契合,与民族精神的水乳交融。一、内容主旨1、汉家寨用苍凉而又饱含情感的笔调勾勒出一幅汉家寨人在粗犷、荒凉、孤独无援的“绝地”中顽强坚守生活的画卷,展示了人类强大的生存毅力,那就是“坚守”。启示我们每一个人,我们的民族要发展强大,也需要坚守我

8、们正确的方向,从内心深处生长出人性的高洁与坚韧。2、作者在本文中写了汉家寨地处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空寂、苍凉、荒芜、残酷,来突出其环境的恶劣,着重渲染一种空寂宁静、荒凉严酷的环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悲凉的情绪和对汉家寨人贫穷落后生活环境的深切同情。3、文章的主旨是弘扬一种坚守的精神,全文没有空洞的说教和深奥的道理,而是以荒凉寂静的环境渲染,以奇特的想象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来表达主题,这些景物苍凉广袤,磅礴开阔,是典型的西部景色,透过这些景物描写,体现出作者对西部、对自己生活的地方、对祖国、对整个民族的热爱之情。二、艺术特色 1、语言特色:沉郁、凝重本文的语言透着一股苍凉之气,作者用了一连串奇异的比喻来

9、描绘对于天山脚下独特地貌的新奇感受,如:“风蚀的痕迹像刀割过一样清晰”;“天山南麓是大地被烤伤的一块皮肤”;“无植被的枯山像铁渣堆一样”;“三道裸山之间,是三条巨流般的黑戈壁”;“汉家寨,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三个方向都像可怕的暗示”等等。丰富、蕴藉。作者通过丰富深邃的语言,带着慷慨的激情,为我们挥洒了一幅神秘、苍凉的巨幅画作大漠戈壁中的汉家寨,用墨如泼的环境描写中透着粗犷自然,惜墨如金的人物描写中透着神秘、敬畏、祝愿而深刻的主题便蕴含在这样的描写之中,又流露于言外,耐人咀嚼。如“风蚀的痕迹像刀割一样清晰,狞恶的尖石棱一浪浪堆起,布满着正对太阳的一面山坡”,用笔凝练,景物

10、刻画形象逼真。本文的语言透射出西部的广袤与狂野、苍凉与雄壮,蕴含着强烈的地域文化色彩。2、变幻交错的时空结构。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一书的首句首创了一种特殊的时空结构:“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伍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运用从未来的角度回忆过去的倒叙手法,容纳了未来、过去、现在三个时间层面,而作家显然隐匿在“现在”的叙事角度。本文有两处运用了这种结构方式。第8自然段:“这个地点在以后我的生涯中总是被我反复回忆,咀嚼吟味,我总是无法忘记它。”第2自然段:“无论后来我走到哪里,四顾无援。”第28自然段:“好多年以后,我总觉得那便是我女儿的眼睛。”3、深刻的民族文

11、化反省。从汉家寨的存在,从汉家寨人千年来的生存状态,作者“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并由这种坚守进而开始了民族文化的深层反思:那就是,坚守精神与汉家寨、与汉民族天衣无缝的契合,与民族精神的水乳交融。4、寓情于景的表达方式。作者从渐行渐近汉家寨到零距离接触汉家寨,一路走来,满眼看到的是大地从繁盛到荒僻,写的是荒凉的景,抒的是寂寥的情;再到渐行渐远地离开汉家寨,却再也无法忘记汉家寨。永别了汉家寨悲凉严峻的风景,却深味了汉家寨人坚守的精神。自始至终作者都将笔力凝聚于汉家寨的描写,而感情的抒发是寓于其中的,是润物细无声的表达。(二) 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层次内容 2、欣赏、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

12、,明确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感受文章庄重、严肃、冷峻的语言风格。3、理解“坚守”这种精神对人生的意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并运用作者在文中采用的环境描写的手法。 2、难点:理解“坚守”这种精神对人生的意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五)教学过程导入:在西域的大漠戈壁中有一种树坚强挺立,茫茫风沙它不屈茁壮,根扎沙漠深处,寻找含水的土壤,头顶炽热的太阳,活出生命坚强,一千年不死 ,一千年不倒 ,一千年不朽,这就是西域胡杨(幻灯片投影);在塞北的戈壁滩上同样有一种人傲视风沙吹袭,他们同狂风对抗,同黄沙较量,逆境中坚强生存,没有鲜花娇艳,没有绿树青苍,注定与寂寞长

13、相伴,但他们却在那儿固守了千年,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他们就是汉家寨人。今日就让我们随同张承志先生一起走进这塞北的汉家寨吧!(幻灯片投影)一、 诵读,解决生字词褶(zh)皱 曝(p)晒 脚踝(hui) 晕眩(yn)(xun) 俯瞰 (kn)白炽(ch) 咀嚼(j)(ju) 砦(zhi)二、作家介绍:张承志,青年作家、学者,1948年生于北京,原籍山东济南。华附中毕业到内蒙古乌珠穆沁旗插队4年。1978年开始笔耕。现为自由的职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曾获第一届全国短篇小说奖,第二、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现为已出版著作30余种,代表作有:小说集张承志集、清洁的精神、诗集

14、神云的诗篇、文集张承志作品集以及心灵史。流传较广的有中篇小说黑骏马、春天、北方的河和长篇小说金牧场。张承志以一种独立不羁,庄严深邃,冷峻热烈的审美品格,以一种独白的方式表达着他的精神哲学,以一种自信坚定的姿态捍卫着一种神圣价值观,一种熔铸诗歌、音乐、绘画、历史和哲学的复杂形态创造着“美文”。作品熔铸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表现出了强烈的生命意识、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和坚强的民族骨气,是八十年代理想主义的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他的散文中孜孜追寻着和执著维护着他所理解的生存理想与生存精神,这就是人道、人性、自尊、正义、平等等生存理想和血性、刚烈、牺牲、圣洁等生存精神。“我的散文所展示的不是一种新的技巧,而

15、是一种新鲜的发自内心的生命冲动,是自己的精神旅程和心灵图景。” 张承志 三、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提问:汉家寨是天山南麓戈壁滩上的一个小村落,作者在他漫漫人生旅途中的某一天走进了汉家寨,从此便对它难以忘怀,早上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看一看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从第一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最后一句是“就这样,走近了汉家寨。”这一部分主要内容是“走近汉家寨”。第二部分从第七自然段到第三十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人一定还是能找到一种生存下去的手段。”这一部分可以概括为“进入汉家寨”。后面的就是第三部分,可以概括为“离开汉家寨”。教师总结:题目是“汉家寨”,所以文章是紧紧围绕汉家寨展开的,第一部分作者向读者展示了汉家寨所处的大的环境背景。第二部分写进入汉家寨的所见所闻,第三部分写离开汉家寨时作者的感受以及汉家寨对他以后生活所产生的影响。(用幻灯片显示文章结构图) 四、文本探究1、第一步:读文(1)在走近汉家寨的路途中,作者看到了怎样的风景?(请找出这部分中能很好地表现自然景观特点的词语)明确:“三百里空山绝谷,一路单骑,我回想着不觉一阵阵阴凉袭向周身。”“天涯何处都像是那个铁色戈壁,那么空旷,四顾无援”,这些都给人一种空旷、恐怖的感觉,(空旷、空寂、贫瘠、苍凉、荒芜、恐怖)(2)作者的主观感受如何?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