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毕业论文】关于缺乏实践是原创性教

上传人:--****- 文档编号:147891098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理论毕业论文】关于缺乏实践是原创性教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育理论毕业论文】关于缺乏实践是原创性教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育理论毕业论文】关于缺乏实践是原创性教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育理论毕业论文】关于缺乏实践是原创性教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育理论毕业论文】关于缺乏实践是原创性教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理论毕业论文】关于缺乏实践是原创性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理论毕业论文】关于缺乏实践是原创性教(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理论毕业论文】关于缺乏实践是原创性教教育理论毕业论文摘要:时代呼唤原创性教育理论。当前教育理论由于存在“拿来主义”,未能深入扎根中国教育实践以及对中国传统教育不够重视等问题而导致发表指导实践乏力。对国外教育家、民国时期以及建国后有影响的教育家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他们都是基于教育实践与实验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足见实践之于原创性教育理论生成的重要性。身份的阻隔与工作区隔、研究者的能力与意愿问题、科研评价导向偏差、中小学学业评价制度问题是教育理论原创的主要困境。价值取向变革、制度建设、研究者实践能力的提升是扎根教育实践创生原创性教育理论的主要路径。关键词 实践 原创性教育理论 生成 瓶颈民

2、国时期基于实践进行教育研究和探索的教育家灿若星海,返观新中国建立后能够享有“教育家”美誉的学者却很少,他们逝世后往往被誉为“著名教育学家”而不是“教育家”,原因何在2014 年7 月,国家教育部公布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这些获奖的教学成果都是基于实践的研究与探索,它们无一不深深地扎根在中国教育实践之中。这引发了我们对于“实践”与“教育理论原创”之间的关系的思考。一、教育理论的“实践乏力”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在教育领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冲突和新挑战,需要原创性教育理论来加以引领。(一)时代呼唤原创性教育理论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期。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政府

3、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出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为一大批创客走上创业创新之路提供平台;针对企业效益下滑、工业增速下降问题,政府提出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策略,启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扩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新问题需要原创性的教育理论来加以发表指导,如实施生态教育切实转变人的发展理念,培育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的新理念;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经济转型需要的创造性人才等。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甚至可以说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

4、样出现大规模的价值观多元与冲突并存现象。如何在尊重价值多元的同时坚守道德底线如何实现传统和现代道德价值观的有机结合在网络、微信等新媒体时代,在碎片化阅读、网络生活与交往成为重要生活方式的时代,如何才能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方法尤其是道德教育方法这给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德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随着教育技术的革新与进步,以MOOC 为代表的新型在线教育迅速发展,它在为更多的人提供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同时也给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在家教育、现代私塾教育等对现行学校教育提出挑战,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使各自的优越性得到彰显和发挥,将需要我们长期进行研究与探索。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今天,教育领域面临的冲突与

5、挑战需要原创性教育理论加以引领和解释。当务之急是立足中国教育实际,针对中国教育的实际问题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原创性教育理论。(二)现有教育理论难以发表指导实践1.未能真正扎根中国教育实践创生本土化的教育理论。当前我国学者们以从宏观层面进行教育理论研究居多,缺乏微观层面的实践研究,很少有研究者能够长期扎根教育实践。由于体制与制度、研究者自身能力与意愿等原因,研究者往往只能从资料到资料,从国外引进概念与问题,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实践支撑。虽然在个别地区、领域也有一些本土性的实践,但从整体上来看基本上还停留在把国外的教育理论拿来,移植在中国试验、实践的水平上。2p84- 85教育理

6、论与教育实践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育理论总是表现在具体的实践之中,在人与人之间的教育活动中成就并实现着自身。3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各自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有所不同,所面临的教育问题亦不尽相同。研究者必须深入关注并扎根教育实践,在中国背景下研究中国特有的问题,才有可能进行教育理论原创。2“. 拿来主义”导致水土不服。“拿来主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西方教育理论成果的“拿来主义”;另一方面是对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邻近学科的“拿来主义”。当前,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但理论的生命力和对实践的发表指导力不足,有学者将这一现象描述为“研究者在天空自由翱翔,实践者在地上

7、艰难蠕动”。4究其成因,对国外教育理论的拿来主义是重要原因,许多教育理论工作者过度重视对西方教育理论的研究,可谓是“言必称西方”。他们的研究呈现出以下两种特征:第一,对西方教育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层面缺乏实践层面的研究;第二,对西方教育理论停留在翻译介绍阶段,没有深入探究理论生长背后的原因。西方教育理论生长于西方的文化土壤中,它体现了西方的基本价值准则,蕴含着他们几千年来对人与社会、人与国家关系认识的变革。5概言之,西方的教育理论是基于西方的社会背景、西方的教育问题,不是基于中国的社会背景、中国的教育问题,自然难以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中西方的社会背景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教育问题亦不同,

8、倘若我们把西方的教育理论奉为解决中国现实教育问题的圭臬,永远都会事与愿违。正如夸美纽斯所描述的那样:“有关教育问题的讨论因缺乏知识基础使得令人满意的教育理论一直没有出现,并导致教育研究过分依赖于业已形成的那些知识体系尤其是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6p1对邻近学科理论成果的“拿来主义”直接导致教育理论的“失语”:一是“学科失语”;二是“本土失语”。一方面,不少学者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搬到教育学领域,使教育学成为其他学科的演绎,或是对其他学科的“整合”,这导致其缺乏自身的独特性。例如,赫尔巴特以实践哲学(*学)、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奥伊肯和布德以形而上学(哲学)、施莱尔马赫和罗森克

9、兰茨以实践哲学(*学)、狄尔泰以精神科学(文化学)、施瓦茨和福禄倍尔以神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7p38-39纵观我国教育学专业课程也会发现,如教育经济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哲学、教育法学、教育统计学、教育*学、教育社会学等,这些课程大多借鉴其他学科的内容充满着“演绎”与“整合”的特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不断席卷各国。正如安迪格林(Andy Green)所见:“全球化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国家教育的基础将不复存在,政府将丧失对教育的控制权,教育有可能失去其公共的和集体的特性。民族国家的教育传统遭到破坏,教育再生产民族文化的空间将受到极大的压缩因为民族文化将不再被认

10、同。”8文化全球化的浪潮在向各国教育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使弱势国家面临着丧失自己民族性的风险。当前,许多研究者选择“中话西说”的研究方式,从基本概念、术语到讨论的问题,从提问、表达方式到思维方式等都采用西方的话语体系,试图用西方的话语来表达中国的问题。然而,长期的“中话西说”带来理论话语与教育实际相悖离等问题,使得中国教育理论成为“失语症”患者,在世界教育理论界处于本土失语的境地。3.对中国传统教育与教育思想不够重视。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教育传统和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然而,由于历史、体制、制度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中国的传统教育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与研究。纵观当前教育研究现状,不难发现当前多数研究者都

11、在锲而不舍地研究西方,却极少有学者关注、研究中国的传统教育。加之我国目前的学术训练体系里没有多少中学的内容,致使研究者缺乏对传统经典文献学术思想的良好把握,缺乏研究传统教育的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教育与教育思想是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教育理论的重要资源,我们对教育理论的探讨应不断回到中国传统,实现古代与现代的对话。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教育理论的过程中,不能全盘吸收西方的教育理论,应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造性的转化上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有助于发表指导当前的教育实践。二、实践是原创性教育理论生成的沃土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存在着天然的联系,理论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形成,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真

12、正对实践有发表指导意义的原创性理论主要来源于实践与实验。(一)基于实践进行理论原创的现实必要性有学者认为“理论跟不上实践”,事实上,不是理论跟不上实践而是理论缺乏实践基础,理论与实践之间没有良好互动。基于实践进行理论原创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形成良好互动的前提;是真正引领实践的需要,是培养研究者和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需要。当前中国教育理论的重大问题是缺乏实践基础。针对该问题,程方平等学者认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既需要开阔视野,吸纳古今中外最经典、最著名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也渴望通过自身和当代教育实践的经验积累和案例分析,去构建和提炼最适合中国教育本土阶段性特点的原则和精神,共同推动

13、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9侯怀银、王喜旺等学者高度强调教育实践的重要性,提出要直面中国的教育实践,认为“创建中国教育学的立定脚根的地方是我们当前的教育实践。有志于创建中国教育学的学者,要密切关注教育实践、参与教育实践,在对教育实践有切肤之痛的基础上,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理论。”10秦玉友等人也持相似的观点,“我们只有深入本土,发表教育本土实践的学术化,并与国际学术界进行对话,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理论创新。”11可以说学术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创生中国的教育理论最重要的路径是扎根中国教育现场进行实践和实验,在此基础上提升从而生成能够真正引领教育实践的理论。当前高校研究者往往是从一所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

14、另一所高校任教,很少有实践的机会。正如叶澜等学者所观察到的“哪怕是对中小学教育,也缺乏真正的研究,头脑里有的是由大量的概念、理论、原则组成的教育,而缺乏鲜活、真实、有血有肉的教育。”12研究者教育教学实践的缺乏带来多方面的消极影响。一方面,实践的缺乏使其无法深入教学一线,难以了解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只能研究一些无意义的“伪问题”。对此王坤庆等学者提醒我们“我总是不太相信,一个对教学实践不是很了解的人,能够在教育学研究上形成原创性的思想。缺乏实践底蕴的教育学,结果必然是被实践所遗忘。”13另一方面,实践的缺乏致使研究者学术能力、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提升。基于实践进行理论原创能够促进研究者与中小学

15、教师的良好互动和相互影响;能够带动培养中小学教师,使中小学教师学习大学教师的研究方法、先进理论,使大学教师吸取中小学教师的经验和智慧,形成两支研究队伍良好互动的格局。当前教育学学科由于缺乏实践,从而没有安身立命的根基,导致发展陷入困境,出现“教育学的迷茫说”“教育学的终结说”等消极言论。邬志辉等学者认为“中国教育学的最大问题就是概念搬运和文本诠释,而忽视了教育学所赖以立基的广裹生命经验,缺少对教育现象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的关怀。”14而侯怀银、王喜旺等学者也认为“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实践支撑。真正中国化的教育学必须是反映中国教育实践并能发表指导中国教育实践的教育学。”10教育学缺乏实践支

16、撑,严重制约原创性教育理论的创生,而缺乏原创性理论成果的教育学科必然会丧失他信力。基于此,侯怀银、王喜旺等学者提出要直面中国的教育实践,认为“我们只有紧紧围绕中国现实的教育实践活动及理论探讨来进行中国教育学的创建,特别对中国教育实验的丰硕成果给予足够的关注,才能找准教育学的生长点,使中国教育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10教育学必须立足于实践,只有紧紧围绕现实的教育实践活动,才能找准学科发展的生长点,使中国教育学具备自身安身立命的基础。(二)实践对原创性教育理论生成重要性的历史证明从历史来看,对国外教育家、民国时期教育家、建国后有影响的教育家进行考察,无一不证明教育实践与实验是原创性教育理论生成的沃土。1.国外的教育家与教育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