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2寡人之于国也课后巩固 人教版第一册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47864914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22寡人之于国也课后巩固 人教版第一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22寡人之于国也课后巩固 人教版第一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22寡人之于国也课后巩固 人教版第一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22寡人之于国也课后巩固 人教版第一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22寡人之于国也课后巩固 人教版第一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22寡人之于国也课后巩固 人教版第一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后巩固梯级演练 检查我的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洿池(w)鸡豚(n)饿莩(pio) 直百步耳(zh)B.丧死(sn) 庠序(in)牲畜(ch) 王天下(wn)C.数罟(c) 孝悌(t)供养(n) 移粟(s)D.胜用(shn) 树桑(sn)斧斤(h) 曳兵(y)解析:B项,“庠”应读“in”;C项,“供”应读“n”;D项,“斧”应读“f”。 答案:A2.下列词语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A.直不百步耳途有饥殍斑白者 兵刃既接B.不违农时 树之以桑梨民 无失其时C.孝悌忠信 庠序之教负载于路 狗彘食食D.移粟河内 刺人而杀王毋罪岁 不可胜用解析:B项,梨民黎民:百姓;C项,

2、负载负戴:顶东西;D项,王毋王无:王不要。 答案:A3.对下列文言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此句只表明以尽心施政来关心百姓,所以孟子批评他。)B.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三个语气词连用加重了语气,加重后的语气,以最靠近实词的一个语气词为准。)C.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前两句描绘紧张的战斗场面,后一句描绘可耻的逃跑行为,对照鲜明。)D.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此句既点明“寡人之民不加多”的原因,又正面回答了梁惠王的问话,对下文没有提起作用。)解析:A项,“移粟移民”已表示关心百姓;B项,“多个语气词连用”最后一个

3、才是表意重点;D项,对下文有提起作用。 答案:C4.对文中文言知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弃甲曳兵而走(“而”是表顺承的连词,译为“就”。)B.寡人之于国也(“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河东凶亦然”“填然鼓之”(两个“然”字用法不同:前一个是代词,后一个是拟声词的词尾。)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也”在这里表示肯定语气。)解析:A项,而:修饰关系。 答案:A5.下面句子中全都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A.B.C.D. 解析:A项,“共”通“供”,“孰”通“熟”;B项,“无”通“毋”,“颁”通“斑”;C项,“知”通“智”,“涂”通“途”。 答案:D6.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理解正确的一

4、项是() A.孟轲论辩时,善于借题发挥,“王好战,请以战喻”就属此类。B.孟轲和他的老师孔子一起创立了儒家学派。C.梁惠王、公孙丑都是封建统治者成员,都是贵族。D.孟轲施“仁政”的重要步骤,就是要“制民之产”,满足百姓必要的生活需求,本文的“不违农时”“五亩之宅”,就属此类。解析:B项,孟子的老师是子思;C项,公孙丑不是贵族;D项,“不违农时”不在“制民之产”之内。 答案:A剖析精彩文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 (一)“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二)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

5、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孟子梁惠王上)7.下面加点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约束,控制。B.定于一 一:统一。C.天下莫不与也 与:语气词“欤”。D.今夫天下之人牧 牧:官员,首领。 解析:C项,与:参与,动词。 答案:C8.下列语句

6、中与“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句子关系不相同一句是() A.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B.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C.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D.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解析:题干例句是假设句,B、C、D三项与题干例句相同,A项是转折句。 答案:A9.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非我也,岁也。”“非我也,兵也。”两句中四个“也”字相同,都表判断语气。B.“孰能与之”“沛然谁能御之”两句中两个“之”用法一致,指代内容也相同。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其意是说饿死不是统治者的责任,而是百姓自己不掩埋。D.“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意思为当

7、今天下做官的没有不恨杀人的人。 解析:B项,之:代禾苗;C项,发:发放救灾粮;D项,嗜:爱好。 答案:A10.对语段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两段选文都写到当时统治者的贪婪残暴。B.文(一)孟轲借指出梁惠王施政的不足,来提出自己的“仁政”主张。C.文(二)孟轲巧用回答“恶乎定”的话语引出施“仁政”可以统一天下的论断。D.文(一)、文(二)都用了“借题发挥,引人入构”的论辩手法。解析:D项,文(一)不在此内。 答案:D11.翻译: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参考答案:远看,他不像国君的样子;走近看,也觉察不出使人敬畏的地方。12.请谈谈“孰能与之”一段的说理特点。参考答案:比喻说理、类比推

8、理。综合拓展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8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尤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9、。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13.请用自己的话写出本文中孟子谈话的中心话题。参考答案:人都有怜悯他人的思想。14.请用自己的话说明孟子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参考答案:先举“先王行不忍人之政”来证明观点,接着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而且仁、义、礼、智“四端”也普遍存在,最后谈扩充“四端”的意义。15.请用简明的词语归纳“四端”,解释“四体”。参考答案:四端:仁、义、礼、智。四体:四肢。16.本文谈“恻隐之心”,寡人之于国也谈“仁政”,两者有何异同?请写出自己的看法。(开放性试题。)参考答案:异:“恻隐之心”是基础,“仁政”是恻隐之心的扩充,先扩充为“为政”

10、,后扩充到“人民”(百姓)。同: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中已含有“仁政”思想,所以孟子进一步将“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扩充为“减轻劳役、赋税,减少土木”的仁政,以至扩充为“恒产”这一行仁政的根本。17.谈谈“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在文中的作用。参考答案:排比句式,气势奔放,雄辩滔滔,语言专断,咄咄逼人。18.请谈谈本文第二段的语言特点。(开放性试题。)参考答案:逻辑严密,语气严厉,感情充沛。参考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恤别人的心情。先王因为有怜恤别人的心情,这就有怜恤别人的政治了。凭着怜恤别人的心情来实施怜恤别人的政治,治理天下可以像转运小物件于手掌

11、上一样的容易。我所以说每人都有怜恤别人的心情,道理就在于:譬如现在有人突然地看到一个小孩要跌到井里去了,任何人都会有惊骇同情的心情。这种心情的产生,不是为着要来和这小孩的爹娘攀结交情,不是为着要在乡里朋友中间博取名誉,也不是厌恶那小孩的哭声才如此的。从这里看来,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之心,简直不是个人;如果没有羞耻之心,简直不是个人;如果没有推让之心,简直不是个人;如果没有是非之心,简直不是个人。同情之心是仁的萌芽,羞耻之心是义的萌芽,推让之心是礼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的萌芽。人有这四种萌芽,正好比他有手足四肢一样(是自然而然的),有这四种萌芽却自己认为不行的人,这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便是暴弃他君主的人。” “所有具有这四种萌芽的人,如果晓得把它们扩充起来,便会像刚刚烧燃的火(终必不可扑灭),刚刚流出的泉水(终必汇为江河),假若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假若不扩充(让它消灭),便连赡养爹娘都不行。”4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