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后服务}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与服务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7851527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70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售后服务}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与服务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售后服务}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与服务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售后服务}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与服务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售后服务}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与服务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售后服务}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与服务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售后服务}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与服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售后服务}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与服务(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售后服务社区公共事务 管理与服务 售后服务社区公共事务 管理与服务 衣足食的梦想已经成真,我们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伟大跨越,大家可以从我们 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交通、卫生状况、生活环境中感觉到今天的生活和二十几年以前大 不一样,已经发生了深刻地变化。最近我们到国外去考察,在国外的朋友提起中国这些年的 改革发展变化,都是赞不绝口,承认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很迅速的大国。但是这也要求我们 经济发展要与社会发展相和谐、协调,也就是中央提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要相互统筹,这是 五个统筹之一。 十六大以来的五年间,我们的人均 GDP 已经由 2002 年的 1000 美元到去年的 2000 美元,十

2、 六大的目标是到 2020 年,我们要达到人均 GDP3000 美元。通过这个变化,我们能看出十六 大设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当然我们需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在基数比较低的情况下,很容 易实现翻番,但是在基数较高的情况下,再想实现经济翻番就会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更 加努力来发展中国的社会经济。 一个巨变使我们坚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理论体系。 十七大给提出了我们要高 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指导我们的社会建设,这一个巨变使我们坚信了要举的旗、要走的路和理 论体系,为我们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服务,提供物质基础

3、和依托。正是因为有了这 样的巨变,我们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增强,政府就有能力拿出一定的资金关注民生,发展社区 服务、公共服务来解决民生。 除了一个巨变之外,我们还应当看到两个未变。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未 改变,这就是说我们在实现现代化、赶超发达国家的路还很长,虽然我们的 GDP 总量排世界 第四位,但人均 GDP 排名在世界 100 名之后。我们还有 2300 多万绝对贫困的人口,按照联 合国每天 1 元的标准计算,我国还有近亿人口在贫困线以下。因此,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国情并没有改变。 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并没有 改变。 这两个未变使我们认

4、识到现在仍然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科学发展观中提到的“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地可持续发展” ,还需要把经济发展摆在重要的位置。党的十七大有这样几句话,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关注民生” ,也强调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 础, 没有经济的发展, 很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这就是需要我们了解的国情。 这两个未变告诉我们在提供公共服务的问题上,作为政府一方面要尽力而为,另一方面由于 国家财力有限,还要量力而行,但一定要关注民生。了解了中国的国情后,我们应该知道: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未变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给我们的一个启 示;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未变,必

5、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在发展的基础上以人为本,关注 民生。我们从事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工作要把以人为本作为第一要义和工作核心,我们的工 作要和老百姓、居民打交道,一切工作都要以老百姓关心、关注的问题为出发点,要关注老 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日常生活以及各种社会生活的需求。这是基本国情给我们的启 示和对我们的要求。 2、四个深刻变化、两个前所未有2、四个深刻变化、两个前所未有 我们的基本国情还有第二个方面,十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央所概括的,“四个深刻变化和两个 前所未有的社会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 ,这个科学判断要求我们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治 理。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四个深刻地变化

6、,一个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动。现在我 们国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形成,并逐步趋于完善,这和 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相比,我们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动,我们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从经济结构上看,有多种 所有制并存,比如有个体、民营、外资等,经济结构多层次、多元化;在城乡结构上,我国 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据统计,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了 43%;在阶层结构上,除了 传统的全民所有制国有的,还有民企的、外企的、个体的、中介等 ; 在社会组织结构上, 我们产生了许多新型的社会组织和新型的经济组织。 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人们的利益格局也就

7、产生了深刻地调整。过去在农村靠吃工分、 城市工人靠吃工资,而现在的利益格局分配的形势、要素已经多元化、复杂化。随着利益格 局的调整,我们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贫富收入差距也有逐渐拉大的趋势。据统计,1978 年贫富收入差距是 2.7 倍,2004 年则达到了 7.2 倍 ; 在城乡收入差距上,1978 年是 2.57 倍, 2004 年时达到 3.21 倍;同时在区域收入差距上也有明显区别,不同行业之间、最高收入和 最低收入之间的差距也在明显拉大。这种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就很容易造成社会不公平,因 此就需要我们加强社会管理来构建和谐社会、注重民生、实现公平正义。 再一点,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8、。随着各种知识的传播、各种媒体的发展以及对外开 放,在不同的利益驱动下,大家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多元性、复杂性和特殊性。 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深刻的变化,一方面为整个社会发展注入了前进的动力和活力,是国家发 展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应该看到这种变化需要进行调节,需要进行社会管理,也就是要注 重和谐社区建设,保证在发展中有一个稳定的社会机制。四个深刻变革的影响为我国的发展 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发展中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矛盾和 问题。 比如在座的都是北京社区的同志们,大家知道社区的流动人口多数是农民工,他们来到社区 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捷、提供了很多服务,但是如果我们不公平地对

9、待他们,在收入差 距拉大、人格尊严得不到尊重的情况下,就会造成我们和流动人口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的 新矛盾、新问题,我们必须注重这些新矛盾、新问题。 两个前所未有是指发展面临的机遇是前所未有的,也就是说我们处在发展的黄金期。当今世 界,发展、和平是主流,中国社会正处在这样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整个中华民族在党的领 导下抓住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抓发展,一方面抓稳定,努力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国际 竞争力、提高经济实力,来改善民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在四个深刻的变化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矛盾,像刚才提到的贫富之间分化、城乡差 距、区域不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不协调等,正因为这样,党中央提出

10、了科学发展观, 提出了五个统筹:统筹城乡之间的发展,统筹区域之间的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统 筹人和自然环境的发展以及统筹国内发展形势和国际环境。 这是我们在难得的发展黄金期中 所面对的挑战, 也是前所未有的。 这个时期是改革发展过程中各种新矛盾、 新问题的凸显期, 但我们必须要正视它、面对它。 民政部门从上世纪 80 年代中叶着手建立社区服务,后来着手于社区建设,现在我们提出要 构建和谐社区建设。 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重大决定, 就是要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在发展的黄金期,同时也是矛盾的凸显期中,我们既要抓住机遇发展,又要摆平各种矛盾, 使整个社会和谐、快速发展,也就是中央提出的

11、又好、又快地发展。 四个深刻和两个前所未有的社会背景、基础要求我们强化社区的社会管理,建设和谐社区, 完善公共服务。在社区里,我们的核心内容就是加强社区的公共事务管理。 3、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成为必然3、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成为必然 我们所面临的基本的社会经济背景除了上面所说的四个深刻、两个前所未有,结合社区的本 职工作,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也是迫在眉睫,体制创新成为必然。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好多“单位人”正在回归社会,变为“社会人”。原来在企 事业单位老同志都是“单位人” ,单位对他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是全包的,随着这些年 的经济体制改革, “单位办社会” 的体制已经发生了变化, 这些老同

12、志退休后回归到了社区, 重新成为“社区人”、“社会人”,成为我们社区的服务对象、管理对象。在许多新的经济 组织和社会组织当中,与原有的一些单位实行的“单位办社会”的体制不同,而是通过缴纳 一定的保险,把衣食住行的问题交给社区。今天的社会现实是大量的“单位人”已经或者正 在变成“社会人”,社区功能、地位日益重要。 现行的街道管理体制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方面也存在着种种缺位的现象。 原来街道管理的体 制主要是管理社区内一些没有单位、依靠社区生活的人,包括五保户、残疾人、没有工作的 人员,那时的公共服务主要面对这些人。随着大量的“单位人”变为“社会人” ,他们的生 活越来越依赖社会、社区,我们的街道管

13、理体制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就需要面对所有的社区 居民,服务对象扩大了,提供公共服务的内涵也需要再扩大、丰富。因此,现行的街道管理 体制也需要进行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我们最后还要专门讲这个问题。 理论界学关于我国街居体制的改革进行了很多研究, 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过, “我国的城市管理必定要实现一次从单位包干制向社区服务制转变, 这样带有历史性意义的 革命性变革。” 在注重社会管理方面,现行的街道管理体制由行政管理的体制向社会管理体制的转变,无论 是从时间上,还是理论上都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我们北京也有这样的试验,应该说在国 际社会和国内社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像北京的石景山鲁谷社区

14、,就实现了由街道管理体 制向社会管理体制的转轨,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建立公共服务型的政府, 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已经成为必然, 由权力型政府向责任型政府转变, 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已经成为必然。早在上实际世纪 70 年代,从美国、英国等 西方发达国家开始, 掀起了政府体制改革的浪潮, 也就是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从那以后, 随着改革开放, 我国引进了公共管理的理论, 在北京大学也有了公共管理硕士 MPA 的学位。 随着理论研究和社会发展,中国实行政府职能的转变建设公共服务型的政府,已经提到 了政府体制改革的议事日程上来。十六大以后,关于政府职能如何转变,胡锦涛总书记有这

15、样的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 公共服务”。政府不再是单纯追求经济上 GDP,按照经济规律,发展经济很大程度上是企业 家、经济领域应该承担的任务,政府主要的职能是通过税收、国家财政进行经济调节,使我 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我们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市场监管,来 保证民生、保证生活质量;加强社会管理,为广大居民提供公共服务。这十六个字是对政府 职能转变提出的要求,明确地表现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管什么、应该干什 么、应该做什么,这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也是下一步进行政府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十 七大胡锦涛总书记的报

16、告对于政府体制改革又做了很多的论述, 政府体制改革也提到了重要 的议事日程上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明确了政府的职能。这十 六个字中,有两个职能与我们社区工作息息相关。一个是社会管理,它不是经济管理,不是 政治管理,主要是社会层面的社会治理,保持社会稳定和谐;另一个是公共服务,通过政府 为整个公民提供的共同服务。 中央对政府体制改革和社会建设提出了的新要求。大家现在正在学习十七大报告,关于政府 体制改革,有这样一段话,“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健全政府职责体系,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作为社区工作者,我们要特别注重“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务 体系”。从街道、区县等基层政府开始着重建立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这和社区 里开展的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工作的内容、内涵是一致的。 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这样一段话, “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关于如何实现上述目 标,也有十六个字的表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 这为我们基层城市社区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