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疗法(新技术新业务)描述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7813331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浮针疗法(新技术新业务)描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浮针疗法(新技术新业务)描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浮针疗法(新技术新业务)描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浮针疗法(新技术新业务)描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浮针疗法(新技术新业务)描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浮针疗法(新技术新业务)描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针疗法(新技术新业务)描述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浮 针 疗 法,浮针的概念,浮针疗法(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 FSN)是用一次性使用浮针在非病痛区域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散手法的针刺疗法。主要运用一次性浮针针具(简称浮针)为治疗工具,以局部病症为基准,在病痛周围(而不是在病痛局部)进针,针尖对准病灶,针体沿浅筋膜(主要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行进。相对于传统针刺方法而言,留针时间长,主要用于治疗局部的病症。,浮针的结构组成(部件分解图),浮针的结构组成(整体观),浮针疗法的特点(概述),浮针疗法具有痛苦极小、无副作用、见效快、适应症广等特点 传统针刺方面起作用的正是浅筋膜中的主要组织: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浮针疗法

2、不像传统针刺一样深入多层组织,仅仅作用在浅筋膜,力专效宏。浮针疗法仅仅刺激非病变部位的浅表皮下组织,所以非常安全,比传统针灸、推拿还要安全。,浮针疗法的特点(概述),浮针疗法刺激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面积是传统针刺的20-30倍,所以其疗效也大大提高:(1)只要是适应症,每次都当场见效,需要针刺的穴位(进针点)大大减少;(2)每次只要一两个进针点,传统针灸需要10-20个穴位;(3)治疗的次数大为缩短,一般慢性病变3-4次即可,而传统针灸一个疗程就需7-10次。,浮针疗法的特点(操作特点),浮针疗法与目前针灸临床常用的疗法比较,在操作方法上不同,有其特点 (1)针尖必须直对病灶 (2)针体在水平运

3、动 (3)均匀柔和的扫散动作 (4)留针时间长,浮针疗法的特点(疗效特点),(5)对软组织伤痛等疾病,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但对恶性肿瘤引起的疼痛 (副癌综合症),远期疗效不是很理想,然而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止痛万法; (6)因为留针期间病人可以自由活动,可以回家,不需要象传统针灸疗法那样在治疗床或椅上留针,所以治疗场所的空间利用率较高; (7)费用低,因为采用浮针疗法治疗次数较少,虽然一次的治疗费用耍比传统针灸疗法多,但总体上要节省费用。 (8)因为操作时间短,浮针疗法的操作对室内的温度要求较低,在寒冷的天气里比传统针灸有优势。,浮针疗法的特点(疗效特点),(1)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痛症;同

4、时对感觉麻木、胀满等感觉异常的病症也有较好的疗效 (2)取效快捷,治疗疼痛时,在进针完毕即可收效。 (3)留针时能保持这种疗效,留针达到一定的时间,起针后疗效也能维持; (4)安全无副作用,不但没有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甚至因为是针体仅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原 因,传统针灸引起的断针、弯针、滞针现象不复存在,晕针现象也比传统针刺疗法更少发生。,浮针疗法适应证,慢性头痛、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腕管综合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膝关节炎、踝关节陈旧性损伤、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胃痛(慢性胃炎胃溃疡)、泌尿道结石、慢性附件炎、宫颈炎、痛经、顽固性面瘫等等。只要是针灸的

5、适应症,浮针疗法多能胜任,且更加安全。,操作前准备(选择体位),如体位选择不当,在施术过程中病人紧张,医生进针、行针不便,给病人造成痛苦。因此,治疗时必须根据治疗所选进针点的具体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便病人放松,同时便于施术操作。临床上常用的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进针点和上下肢部分进针点。 (2)侧卧位:适宜于在身体侧面和上下肢部分部位治疗。,操作前准备(选择体位),3)俯卧位:适宜于在头、项、脊背、腰臀部和下肢背侧及上肢的一部分进针。 (4)俯伏坐位:适宜于项、背部的进针。 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的患者,应尽量采取卧位。,操作前准备(明确疼

6、痛点),病痛点在软组织伤痛的临床上,指的是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 MTrP)不仅仅是病痛的所在,多数情况下也是病痛的原因。这方面的问题常常为医生们忽视,他们更多地关注影象学的资料,而不去自己地检查病人。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症,人们往往以为突出的椎间盘是罪魁祸首,其实,很多时候这种认识都欠缺思考。有大量的资料表明,MTrP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直接原因。明确MTrP所在是浮针疗法不可或缺的重要万面。初学者要用心体会,认真把握规律。,操作前准备(确定进针点),进针点的选择关系到迸针顺利与否,关系到疗效的好坏。在选择进针点的过程中,要明确以下五点原则: (1)小范围病痛进

7、针点近,大范围、多痛点的远 (2)多数情况下,选择在病痛部位上、下、左、右处特殊的如在肋间,不必拘泥上下左右,可以斜取进针点 (3)避开皮肤上的斑痕、结节、破损、凹陷、突起等处,尽量避开浅表血管,以免针刺时出血, (4)进针点与病痛处之间量虹不要有关节 (5)可以不必拘泥此原则。,操作前准备(确定进针点),针刺前必须做好消毒工作,其中包括进针部位的消毒和医者手指的消毒。 (1)进针部位消毒 在需要针刺的部位,用 75%酒精棉球拭搽即可。在拭搽时应由进针点的中心向四周擦拭。或先用25%碘酒棉球拭擦,然后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当进针点消毒后,切忌接触污物,以免重新污染。 (2)医者手指消毒 术前

8、,医者应先将双手刷洗干净,待干后再用75%棉球擦拭即可。,针刺操作(第一步进针),进针时局部皮肤要松紧适度。 现在多采用浮针专用进针器进针。,针刺操作(针刺的方向),浮针疗法对针刺的方向要求较为严格。针尖必须由远而近地直对病痛部位,偏差后效果不佳,如果由近而远地反方向对着病灶,效果更不理想。,进针法(图示),针刺操作(第二步运针),是指针入皮下后到针刺完毕之间的一段操作过程。运针时,单用右手,沿皮下向前推进。推进时稍稍提起,使针尖勿深入。运针时可见皮肤呈线状隆起。在整个运针过程申,右手感觉松软易进,病人没有酸胀麻等感觉,不然就是针刺太深或太浅。运针深度一般掌握在25咖-35恤之间。对范围大,病

9、程长的病痛,运针深度可长,反之,则短。,针刺操作(第二步运针),扫散动作: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便针尖作扇形运动。扫散动作是浮针疗法区别于以往所有疗法的重要特色。对临床疗效有着显而易见的影响。操作时以右手中指抵住患者皮肤,使针座 微微脱离皮肤,医者稍稍平抬浮针,使埋藏于皮下的针体微微隆起皮肤。操作时耍柔和,有节律,操作时间和次数视病痛的情况而定。也就是说,如果疼痛已经消失或不再减轻,则停止作此动作。扫散是浮针疗法的核心,每一个动作都必须用心去完成; 另外一手一定要密切配合,使进针点和病痛处之间的范围内完全放松;扫散时间一般为2分钟,次数为200次左右。如果扫散后,疼痛依旧存在,可再选更靠近

10、病痛点的迸针点,重新进针。,针刺操作(第二步运针),进针完毕,抽出针芯弃之安全处,务必放于人不易触摸的地方,防止刺伤。然后把胶布贴附于针座,以固定留于皮下的软套管。在进针点处,用一个小干棉球盖住针孔,再用胶布贴附,以防感染。,针刺操作(第三步留针和出针),留针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治疗效应。因为,临床上常常发现运针完毕疼痛即减或消失,也就是说,浮针疗法有较好的即刻疗效,但若随即起针,病痛常会复作。留针可维持即刻疗效。在留针时多用胶布贴敷,把软套管的针座固定于皮肤表面即可,为安全起见,迸针点处可用消毒干棉球覆盖一薄层后用胶布贴敷。有人对针座放置于皮肤上反应过敏,可以在其间铺置薄层棉垫。留针时间的长短还

11、要根据天气情况、病人的反应和病情的性质决定。若气候炎热,易出汗,或病人因为胶布过敏等因素造成针孔口或局部皮肤瘩痒,时间不宜过长。若气候凉爽,不易出汗,病人没有反映不适感,时间可长一些。,医嘱,a. 留针期间勿打湿针刺局部,防止感染; b. 不要剧烈运动; c. 局部有异常感觉时,不要紧张,大多为胶布过敏所致,医生可用其他类型的物件固定,如邦迪止血贴等; d.若因为针体移动,引起局部刺痛旁边没有医生,可自行起针; e.告诉病人起针时可能出血。,常见并发症,针体仅入皮下,没有较长时间的酸胀麻等感觉,只是在透皮时很短时间的刺痛,所以浮针疗法比传统针刺疗法更为安全,一般不会出现滞针、弯针、断针等异常情

12、况。但如果操作不慎,疏忽大意,或针刺手法不当,或对人体解剖部位缺乏全面的了解,也会出现一些不利于治疗的情况,常见者有皮下出血及晕针。,常见并发症(皮下出血),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只要告知病人,消除其顾虑情绪及恐惧心理即可,不必立即起针。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影响到功能活动时,可先起针,作冷敷止血,24小时后,再作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以促使局部淤血消散吸收。有人认为,针刺引起的皮下瘀血,不一定待24小时后才热敷,在1小时后即可热敷或按摩,这种提法可供参考。,常见并发症(晕针),晕针是在针刺过程申病人发生晕撅现象。晕针时,患者出现精神疲倦、头晕

13、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或神志昏迷,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 相比传统针灸,浮针疗法的临床更少发生晕针。但也可发生于个别敏感者,以青年女性较多见,尤其是在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等情况下容易发生。对于晕针应着重预防。,注意事项,1.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立即针刺。 2.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不宜针刺。 3.皮肤有感染、溃疡、疤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4.浮针疗法留针时间长,相对传统针刺疗法而言,较易感染。浮针器具只能一次性使用,同时要注意消毒。特别是对容易感染的病人,如糖尿病病人,当加倍小心,慎防感染。,注意事项,5.留针期间,应注意针口密封和针体固定,嘱患者避免剧烈活动和洗澡,以免汗液和水进入机体引起感染。 6.当肢体浮肿时,效果不佳,改用它法治疗。例如,系统性红班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大量的激素导致水肿,在这种情况下,浮针疗法镇痛效果差。 7.对软组织伤痛,如果浮针疗法治疗后只有近期效果,病情反复发作,要考虑免疫系统疾病所致。 8.没有明确痛点的位置性疼痛 (只有关节处于某一位置时,疼痛才显现出来)效果往往不佳。,注意事项,9.浮针五不治 一不治 全身浮肿 二不治局部红热肿大 三不治 近期使用外治法 如重力推拿拔火罐按摩乳红花油膏药 四不治局部封闭没多久 五不治时有时无摸不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