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考点31古诗文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讲义)(原卷版)

上传人:x****育 文档编号:147802731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考点31古诗文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讲义)(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考点31古诗文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讲义)(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考点31古诗文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讲义)(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考点31古诗文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讲义)(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考点31古诗文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讲义)(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考点31古诗文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讲义)(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考点31古诗文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讲义)(原卷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复习讲练测高考一轮复习讲练测分项解析逐一击破考点31 古诗文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讲)一、必备知识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联想、想象、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抓关键字词,一是品析语言风格。(一)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炼字,多指诗词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有时是副词或数量词。1动词动词,如果用得精准,便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效果,诗歌中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往往是高考考查的重点。2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

2、修饰作用。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语义双关现象及活用的情况。3数量词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4叠词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其次在于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除此之外,叠词还可以摹拟各种声音,收到生动、形象的效果,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5虚词这里的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运用恰当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解题指津1选准关键词有的试题并不明确指出要赏析的对象,怎么办?那就要求我们独具慧眼,选准关键词。2

3、联系语境,品味妙处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语法特点,及其使用的修辞手法。要根据题目要求,把选定的关键词放在具体的诗句中乃至全篇中去分析和品味。(二)鉴赏诗歌的“炼句”艺术经过诗人反复锤炼的句子,一般是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形象的关键性句子。它是作者感情的喷发口,能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意境,它往往熔铸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艺术形象。解题指津1着眼全篇,理解诗句的表层意思。2根据内容,分析诗句的深层意思。3揭示该句的句式特点或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4分析作用,点明艺术效果。作用包括:结构上的作用,突出作品主旨的作用,刻画人物和描写环境的作用,抒发情感的作用等。(三)鉴赏诗歌的“诗眼”诗眼往往是指整首

4、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或某句的字词,表现为句中诗眼和全篇诗眼两种形式。所谓“句中诗眼”,是就诗歌某句而言的最精练传神的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它具有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丰富读者的想象力、翻新诗句的新意、关乎诗意的准确性等作用。所谓“全篇诗眼”,是就诗歌全篇而言的具有统摄或贯穿全篇、揭示主旨等作用的字词。解题指津 具体说来,“诗眼”主要表现为三类字(词):1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义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

5、这类字(词)以动词或形容词为主。2最生动传神的字,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类字(词)以动词或形容词为主。3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我们在判断哪个字(词)是“诗眼”或“词眼”时,以上三条是重要的依据。但在具体分析时,对不同词性的字(词)的分析思路又有所不同。(四)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不同的诗人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

6、,语言风格有时也不尽相同。我们在鉴赏诗歌语言风格时,要用到表述诗词风格的专用词汇。古代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等。解题指津 1整体品味。不追求对个别词句的赏析而是要体悟出全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2了解相关知识。关于语言风格的种类,古人的一些欣赏经验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现成的“套话”术语,如平实、质朴、华丽、冷峻、飘逸等等。3联系主旨。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要脱离诗歌的主旨去空谈语言风格。唯其如此,才叫整体品味。4多角度体会。诗人的用词造句特点,色彩,境界,情味,绘景描物写人

7、的习惯不同的角度,我们会给出不同的评价。答题规范: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3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二、关键能力提问模式:1.简要赏析X联中“XX”“XX”字词的妙处。2.简析“XXXXXXX”一句中“X”字的妙处。3.本诗(词)哪个字最传神?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答题思路】“炼字”答题规范:1解释该字在语境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理解,并简述其内容,指出其表现手法。3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炼句”答题规范:1解释该句的意思。2展开

8、联想,并简练地分析该句表述的内容,指出其表现手法。3分析该句的表达效果。“诗眼”答题规范:1点明哪一个字(词或句子)是全诗的关键,指出该字(词或句子)对主旨表达或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2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或句子)写了哪些内容。3考虑该字(词或句子)在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典例分析】一、【2020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注饷田:到田间送饭。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

9、显得生机勃勃。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2“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3“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二、【2019年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

10、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三、方法小结(一)解答诗歌炼字题“4看”“1结合”1看传神即分析字词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凝练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类别主要功用动词使词语有动态之美,取得化凡为美的效果形容词(修饰词)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特殊词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作用拟声词使诗

11、词更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数量词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2看表情即分析字词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意愿。诗歌注重借助动词、副词来表情达意,要善于结合整首诗歌来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意思。3看造境“看造境”就是分析作者如何利用字词的凝练与含蓄来营造诗歌的意境。4看显性就是看字词如何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5结合语境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词孤立起来,要根据题目要求,将其放到具体的诗句之中,并结合整首诗歌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其语法特点或修辞手法。(二)解答诗歌炼字题“4步骤”步骤1:释含义解释该字的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步骤2:描景象结合诗歌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步骤3:点手法点出该字的特点(如是否为色彩词、叠词,有无活用等)和所用的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步骤4:析作用分析该字在营造意境、突出主旨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8精品资源备战高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