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双修”视角下工业遗产空间更新设计策略——以哈尔滨水泥厂为例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47786656 上传时间:2020-10-13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550.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双修”视角下工业遗产空间更新设计策略——以哈尔滨水泥厂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城市双修”视角下工业遗产空间更新设计策略——以哈尔滨水泥厂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城市双修”视角下工业遗产空间更新设计策略——以哈尔滨水泥厂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城市双修”视角下工业遗产空间更新设计策略——以哈尔滨水泥厂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城市双修”视角下工业遗产空间更新设计策略——以哈尔滨水泥厂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双修”视角下工业遗产空间更新设计策略——以哈尔滨水泥厂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双修”视角下工业遗产空间更新设计策略——以哈尔滨水泥厂为例(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双修”视角下工业遗产空间更新设计策略,以哈尔滨水泥厂为例,赵志庆,张晓峰,陈玉珠,摘要:“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是在我国当前新常态背景下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城市存量规划有 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城市重要存量资源的工业遗产,其保护利用与更新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中关注的 焦点。在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对于工业遗产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仍有大批工业遗产在功能和生态 方面遭到严重破坏,仍在探寻有效的规划手段来促进其物质空间和非物质要素的有机更新。基于此,本文 着重解读了“城市双修”的深层次内涵,梳理城市工业遗产的特点和面临的现实问题,探求“城市双修” 与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的契合点。并结合哈尔滨水

2、泥厂的更新实践,在分析项目背景和开发潜力后,以工业 文化主题公园作为更新定位,分别从修复生态结构、织补肌理空间和交通网络、复合用地功能等方面的物 质空间层面和重塑场所精神、工业记忆等非物质要素层面来探求“城市双修”指导下的工业遗产空间营造 策略,以期为城市工业遗存在提升空间品质和共享场所精神更新层面的具体落实,提供相关的技术方法与 案例实践的借鉴。,关键词:城市双修,工业遗产,空间品质,功能织补,场所精神,1 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上,先后建立起一批促进国家 工业化发展的工业基地,见证了国家经济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发展,曾经辉煌的老工

3、业基地出现了自身机能的衰退,对城市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面 临着转型的难题。后工业时代,众多西方老工业基地也面临着相同的难题,工业衰败导致了 生态环境破坏、城市肌理破碎、场所精神遗失等一系列问题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于城市 工业遗产空间更新的思考。在众多的实践探索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到工业遗产的文化、社会、 历史、艺术、技术和建筑研究等综合价值1,产生了许多像德国鲁尔工业区这样既保留了工 业遗产自身价值,又复兴了区域活力的典型成功案例。,工业遗产作为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其特殊的场所精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的归属感 和认同感;同时,因其独特的建筑造型和空间尺度,成为特色的城市工业风貌景观。其作为

4、 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类型,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学者的认可和重视。但较为粗放式的开发模式 也使大量工业遗产遭到破坏,一方面造成了工业资源存量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也致使城市 文化的断层流失。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在城市开发朝着更集约、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的驱动下,人们开始把关注点放在了“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的发展上,这对于作为挖,掘城市存量资源的重点地域类型的工业遗产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2 “城市双修”视角下的工业遗产空间认知,2.1 “城市双修”的内涵解读,“城市双修”理念的提出,体现了我国转型期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和城市更新工作的新 方法,其内涵包括生态修复及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即对城市中被

5、破坏的山体、水体、绿化 景观等自然环境进行修复,同时通过对城市生态网络的修复来提升生态环境的品质,强调城 市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城市修补,即对于城市空间环境的更新织补,同时还包含了对城 市功能的织补、交通网络的织补以及对城市文化和活力的织补(图 1)。“城市双修”的目的 在于通过存量土地的更新来实现对城市空间及生态环境的修复和织补,从而实现新常态下城,市发展的集约化要求2,。,图 1 “城市双修”内涵示意图(作者自绘),2.2 “城市双修”视角下工业遗产存在的问题,城市工业往往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转型,许多旧工业区内的大 量工业基础设施在完成其使命后逐渐遭到废弃。这些废弃

6、的工业旧厂成为了新的城市棕地,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其的忽视,使得这些区域成为了城市发展的断层空间,随之带来的生态 问题影响着空间品质的提升、城市功能和空间肌理问题使得场所缺乏独有的精神,这些问题 让工业遗产的更新和再利用矛盾越来越突出。,2.2.1 自然生态本底破碎,空间品质下降,工业遗产区域的地形地貌作为一种有形的自然生态本底要素,是场所空间的认同基础, 也是空间特色的基础。其自然生态本底基础较好,但由于粗放式的开发模式和人为破坏,遗 留下来的地表痕迹和生产堆物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工业生产所带来,的化学和物理的双重污染,对场所自然生态斑块带了巨大的损害,自然生态本底逐渐破

7、碎, 同时也导致城市空间品质的严重滞后,这有悖于新常态下城市高品质的发展诉求(图 2)。,图 2 工业遗产生态破坏现状(作者自摄),2.2.2 原始肌理空间凌乱,交通混乱无序,场所的肌理空间作为城市交通空间和交往空间的综合体3,是随着长期城市环境的发展 而逐渐演变形成的,承载了空间和时间的记忆。然而,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工业遗产区 域成为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容易受到破坏的敏感地带,一方面周边用地成片化发展,致使原始 的肌理空间出现碎片化的发展特征,引发了土地空间的混乱无序和用地肌理的不协调;另一 方面因其特殊的用地规模和用地性质,使之与城市交通网络衔接并不连贯,出现了很多的断 头路,阻隔了区域之

8、间的交通联系。而其内部的道路交通,由于工业生产需求,多处于复杂 无序的状态,道路质量层次不齐,交通肌理空间凌乱无序(图 3)。,图 3 工业遗产肌理破碎现状(作者自摄),2.2.3 城市用地功能缺失,场所精神衰落,城市工业遗产原有用地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是满足工业的生产需求,其功能结构与城市 的整个空间结构体系有机联系十分缺乏,使之活力丧失。由于自身机能的衰败,在城市建设 过程中多采用“大拆大建”的改造方式,一方面在注入新的用地功能后城市整体功能结构会 有所缺失;另一方面给工业遗产原有工业和居住一体区的“小社会”用地模式带来冲击,损 害了当地的社交网络和生活模式,使得场所精神逐渐衰落。,2.3

9、“城市双修”对于工业遗产更新与利用的借鉴意义,为满足城市发展建设的要求,重工业厂址的外迁而留存下来的工业遗产,往往因其自身 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空间肌理凌乱无序、用地功能缺失与场所精神衰落等问题的限制,而普 遍面临着存量空间资源浪费与空间形象重塑难的巨大挑战。由此,存量空间的有效更新以及 再利用方式的合理化选择是工业遗产空间品质再生的两大重点难题,而“城市双修”的“生 态修复”与“城市修补”两大理念恰能与之契合,成为工业遗产场所精神重塑的重要理论指 导与主要方法途径。,首先,城市修补的手段可以使工业遗产的存量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开发过程中产 生的资源浪费。工业遗产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不同的改

10、造手段梳理和调整空间肌理,为现 存的资源赋予新的生命和活力,带动周边地段的发展,达到有机更新的目的。其次,城市修 补手段不仅弥补了工业遗产这样的城市棕地在功能上的缺失,同时还弥补了逝去的场所精神 和城市记忆。通过置换或植入来修补场地的功能,重新塑造工业文明带给城市的记忆,还原 公众原有的交往空间和社交网络来加强场所精神。最后,通过生态修复手段来恢复工业遗产 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改善空间的品质。工业遗产优越的生态本底基础为生态的恢复提供了可 能性,类型众多的公共绿地、河流水系、河滩湿地等均是工业遗产优良的生态要素,通过生 态修复的理念进行改造,不仅能修复破碎的自然本底,找回场所独有的生态特色,更能

11、构建 出新的生态格局,提升居民良好的生活空间品质(图 4)。,图 4 工业遗产的“城市双修”内涵示意图(作者自绘),3 “城市双修”视角下哈尔滨水泥厂更新与利用潜力分析,3.1 项目背景,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的哈尔滨水泥厂始建于 1932 年,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早期典型,的工业企业代表,在悠久的发展史中为几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工业记忆。然而在辉煌过后,由 于工业技术落后、产值下落、资源消耗庞大、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等多方面因素,哈尔滨水泥 厂被列为重点改制的工业企业,面临着被改造的命运。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发展契机, 通过“城市双修”作为核心手段,哈尔滨水泥厂必须提升空间品质和功能内涵,以实现城市

12、的有机更新。,3.2 项目潜力分析,哈尔滨水泥厂位于城市核心景观带的核心节点上,是城市发展轴线上重要的组成部分, 拥有良好的区位潜力,有利于发展成为城市新的活力点;地处松花江和阿什河的交汇口,三 面环水,自然生态本底良好,生态资源利用潜力巨大;丰富的建构筑物具有浓厚的时代印记 和工业记忆,空间改造利用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文化潜力等(图 5、6)。,图 5 哈尔滨水泥厂区位潜力(作者自绘) 图 6 哈尔滨水泥厂文化及生态潜力(作者自摄) 3.3 “城市双修”视角下哈尔滨水泥厂城市功能定位,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哈尔滨城市规模不断向外扩张,人们对于美好空间 品质的要求和水泥厂的自身机能衰败

13、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在“城市双修”的视角下,一方 面解决水泥厂区域生态斑块的修复,提升空间品质;另一方面完善城市用地功能,满足新时 期共享生活需求。根据水泥厂潜力分析及相关规划需求、文化需求、生态需求及城市功能需 求的分析,在平衡各方需求权重后,将水泥厂工业遗存更新与利用项目定位为工业文化主题 公园。这不仅填补了城市中工业娱乐设施的空缺,同时更适宜发展成为城市新的触媒点,带 动区域的发展活力。,4 “城市双修”视角下哈尔滨水泥厂工业遗产更新与利用策略,针对上述城市工业遗产所存在的问题及潜力分析,以“城市双修”为核心理念,从修复 生态品质、提升遗产风貌、重塑场所精神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空间更新策略

14、。,4.1 修复生态本底,提升空间品质,水泥厂曾经从事工业生产活动,就不可避免地会给城市土壤、空气、植被、水体等方面 带来污染,通过“生态修复”手段来修复破碎的生态格局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已破碎的生 态斑块,充分利用现有的河流水系和绿地景观,通过整合和重塑,形成场所内特有的工业景 观网络风貌,同时串联周围各级城市绿地,如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等,形成和完 善城市的生态网络结构。在工业遗产的生态修复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海绵城市”“可持续 发展城市”等相关理念,实现对于城市生态安全和生态承载力的大幅提升。 4.1.1 修复滨水岸线共享景观,充分开发和重塑松花江与阿什河自然水系的滨水共享景观,

15、形成与工业遗产风貌相匹 配的自然滨水工业风貌带,不仅可以串联起水泥厂工业遗产景观结构,还能衔接起松花江百 里生态廊道的整体景观风貌。根据不同岸线的生态条件,按功能分为生态岸线、服务岸线和 观光岸线。生态岸线一般由大量的滩涂湿地构成,保护的优先等级相对较高,生态资源丰 富,其作用多为自然驳岸和防洪缓坡;服务岸线作为松花江码头规划的重要交通节点,主 要提供交通服务功能,满足游客和居民的乘船、游江观光的需求;观光岸线设置为共享滨 江休闲慢行道,打造亲水平台、眺望平台等开敞空间,满足公众对于观光和亲近自然的基本 需求。同时设置滨江广场空间,不仅为当地居民还原了往日的交往空间,还能定期举办文化 展览活动

16、,唤起公众对工业发展的城市记忆。通过修复滨水岸线的空间景观风貌,织补起具 有工业场所精神的岸线城市共享景观体系(图 7 )。,图 7 滨水岸线空间景观规划策略(作者自绘),4.1.2 修复绿地景观网络体系,哈尔滨水泥厂区域原始景观类型丰富多样,分布着各级公共绿地,如公园绿地、防护绿 地和附属绿地等。根据滨水景观结构分布为依据,保留原始有价值的绿地生态斑块,开发与 之相协调的生态景观。在区域的核心区修缮公园中心绿地景观点,依据规划结构设计展示工 业文化线状绿化景观带和生态廊道,再结合区域活动设置大片功能性景观绿地,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网络。通过滨水的岸线景观体系与绿地景观网络体系的衔接融合,形成 完整有特色的生态景观网络体系(图 8 )。,图 8 水泥厂绿地景观网络体系及视线通廊体系(作者自绘) 4.1.3 生态安全及生态承载力修复策略,哈尔滨水泥厂地处生态要地,生态条件复杂,“海绵城市”理念的引入,使生态修复的 过程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生态屋顶的设计就是在部分满足要求的建筑屋顶种植 绿化,实现对雨水的循环利用,调节室内外的湿度和温度,吸附过量的粉尘颗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