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详细)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7770402 上传时间:2020-10-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详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详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详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详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详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详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详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外交:1949-1956:过渡时期 1956-1966:十年社会建设的探索时期 1966-1976:十年文革动乱时期1976-1978:两年徘徊 1978:改革开放新时期新中国建设初期最紧迫的任务: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经济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初建时期,构建了基本框架文革时期:曲折发展时期,民主和法制遭践踏新时期:民主法制一.新中国的成立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1.背景: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国民政府覆灭2.筹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

2、9.9 北平)3.成立标志:1949.10.1 北京开国大典二、中国人民新政协的召开(1)任务:筹建新中国 (2)与会者:人员广泛,各阶层都有(2)内容:P94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规定国家性质、国家各方面的政策和方针。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大会决定以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3)作用:代行全国人大职能,为新中国成立作充分准备;初步建立起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三、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一)建立及发展过程1.初步建立:1949年新政协会议召开2.正式确立: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职能转变)3.新阶段: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4.完善:1982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二)性质及职能1.性质:统一战线组织 2.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3.特点:以坚持中共领导为前提,不存在轮流执政(三)意义:调动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家园的局面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1.依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规定2.确立及发展过程:(1)初步确立:19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背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主要内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新一届的国家机构意义:结束新政代行权和“共同

4、纲领”临时宪法之职,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民主政治奠定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内容:规定国家性质(国体);根本政治制度(政体);公民的权利与义务2.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3.意义: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性质),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2)新阶段:加强人民民主建设:1998年九届人大通过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推进农村民主制度建设。我国民主政治制度与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异同:相同:实行代议制(国家政体)中国西方经济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行使权力主体全体人民资产阶级组织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分权制衡政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

5、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轮流执政阶级本质人民民主专政资产阶级专政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1.含义: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2.原因: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各民族存在较大差别,不可以照搬汉族地区的做法;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建立和发展过程(1)初步建立:1949年共同纲领(2)正式确认:1954年宪法正式规定(3)完善: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4.作用:满足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

6、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第二十一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 “文化大革命”开始,民主法制受到严重践踏(1966-1976)1.文革发生的原因:根本原因党内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毛泽东对形式的错误估计(出发点: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国家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个人崇拜现象 人们缺乏民主和法制观念2.法律制度的破坏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的践踏(刘少奇冤案新中国历史上最大冤案)对国家各级党政机关的破坏(各地造反派“全面夺取”上海 王洪文)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停开)3

7、.文革的后果:经济:全国经济损失达5千亿元,我国错失快速发展良机,拉大了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政治:国家的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危机之中4.文革的教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禁止和克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二、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1.历史条件:“文革”的深刻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法制健全的政治基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措施:平反冤假错案;加强全面立法工作(1979年全面立法1982修订宪法)3.意义: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

8、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三、民主制度得以重建和完善1.措施:重开“”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1984年政府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1986年吉林省“海选”制度)发展趋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方向前进。第二十二课 祖国统一大业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内涵: 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前提和

9、核心; 不会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补充)港澳台问题的由来:(1)台湾问题的由来:国共内战造成的(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从此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隔绝状态。)(2)香港问题的由来: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新界(3)澳门问题由来:1553年葡萄牙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区别:港澳问题:是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结果,其本质涉及国家主权的问题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的结果,其本质是中国内政问题2.提出过程:(1)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祖国”方针(2)198

10、1年9月,叶剑英提出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但永不放弃武力)(3)1982年,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背景:(1)国际:20C70D开始,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缓和(2)国内: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提高4.“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1)中国: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2)世界: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借鉴二、“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实践1.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方针的首次实践过程:1982年中英首次谈判1984年签署中英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意义:标

11、志着中国人民洗雪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为澳门及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范例2.澳门回归过程:1987年中葡签署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澳门顺利回归3.成功原因: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和国际形象提高根本前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能为三方接受关键中英葡三国的谅解和努力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过程:(1)海峡两岸隔绝敌对的状态结束(1979年,大陆提倡停火,倡议“三通”;1987年,台湾允许探亲、交流)(2)海协会和海基会对话(1990和1991年成立 是两岸授权的民间机构;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突

12、破)(3)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005年连战“和平之旅”;2008年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2.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1)有利: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根本保证)“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两岸交流日益频繁,双方不断增进了解(2)不利:岛内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3.中央政府的对台方针:比港、澳更宽松,可保留军队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区别:比较项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设立区域在港澳台设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程度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有一定的自治权社会制度实现资本主义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解决问题为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愿望而设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