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201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终基础学业测评 沪教版 新课标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7757246 上传时间:2020-10-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黄浦区201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终基础学业测评 沪教版 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上海市黄浦区201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终基础学业测评 沪教版 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上海市黄浦区201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终基础学业测评 沪教版 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上海市黄浦区201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终基础学业测评 沪教版 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上海市黄浦区201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终基础学业测评 沪教版 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黄浦区201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终基础学业测评 沪教版 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黄浦区201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终基础学业测评 沪教版 新课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黄浦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终基础学业测评高三语文试卷2010年1月19日第一部分(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1)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而不是把人类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作为评判人类生活方式、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终极标准。(2)生态整体观古已有之,古希腊的“万物是一”、 “存在的东西整个连续不断”等可谓生态整体主义的最早发端。作为一种系统理论,生态整体主义形成于20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是利奥波德和罗尔斯顿。利奥波德提出了“和谐、稳定和美

2、丽”三原则,罗尔斯顿对生态整体主义进行了系统论证,并补充了“完整”和“动态平衡”两个原则,深层生态学代表人物奈斯又补充了“生态的可持续性原则”。国内外有一些学者把生态整体主义称为“生态中心主义”。这并不准确,甚至可以说是用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来误解生态整体观。生态整体主义的基本前提就是非中心化,它的核心特征是对整体及其整体内部联系的强调,绝不是把整体内部的某一部分看做整体的中心。中心都没有,又何来中心主义?(3)生态整体主义超越了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超越了以人类个体的尊严、权利、自由和发展为核心思想的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颠覆了长期以来被人类普遍认同的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它

3、要求人们不再仅仅从人的角度认识世界,不再仅仅关注和谋求人类自身的利益,要求人们为了生态整体的利益而不只是人类自身的利益自觉主动地限制超越生态系统承裁能力的物质欲求、经济增长和生活消费。有这样一种说法:环境问题只能通过发展来解决并在发展过程中解决。这听起来似乎有理,但却掩盖了几个最为关键的问题:这种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是治理环境并为后代造福吗?如果是,这种发展的主要收入用在环境治理上了吗?这种发展把重点放在环境科学研究和替代资源开发上了吗?这种发展解决了多少环境保护和资源替代难题?这种发展是否使当代人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好、是否使后人的生存条件逐渐改善?如果不是,这岂不又是一个掩饰、一个幌子,又

4、是打着解决环境问题的旗号实行先发展后环保、先污染后治理的老套路吗?而惨痛的历史教训和无情的现实告诉我们,这条老路现在不仅完全行不通,是死路、是绝路,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它就要走到尽头了!(4)人类真的可以做到超越自身局限进而站在整个生态系统的高度考察问题吗?人类真的可以做到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并以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谐、完整、持续来约束自己呢?回答是:不仅可能而且必要。固然,人像其他生物一样,具有从自己的角度认识事物并为自身的利益攫取生态资源的本性;但这并不能成为人类不能、也不该为生态系统整体利益考虑的理由。人是唯一有理性的物种,人的理性曾经使得他超越了万物,把自己视为世间唯一的主宰

5、和管理者;而今,理性也可以而且必须是他超越自身的局限性,站在生态系统整体的高度去保护自然万物。人类还是有同情心的物种,同情心是人类能够超越自身的视野、经验和利益的局限去认识和关怀万事万物。如果人不能超越自身的局限,不能设身处地地为他者考虑,那么, 在人类社会的范围里,人们 不可能做到超越个人中心、男性中心、白种人中心、欧洲中心。否认人类能够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逻辑与否认人类应当抛弃极端个人主义、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的逻辑是完全相同的。(5)人是有局限的物种,也是还在演进和变化的物种,在演化进程中,他曾经犯过无数的错误,走过许多弯路。从生态危机和生态整体观的角度来看,人类几千年来所犯的最致命的错误,

6、就是以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为尺度,没有清楚而深刻地认识到与人类的长久存在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和整体价值。这个错误导致了无数可怕的、难以挽救的灾难。今后,如果人类还要继续以自己的意愿为唯一判断标准,则必将犯更多、更可怕的错误,直至自己走向灭亡。生态整体主义倡导人类跳出数千年来的旧思路,努力去认识生态系统,进而将认识到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衡量人类一切观念、行为、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基本标准,为防止人类重蹈覆辄、为人类缓解乃至最终消除生态危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根源。 1. 结合文意,理解第二段“连续不断”的意思:(2分)2. 把“生态整体主义”称为“生态中心主义”其错位实

7、质是:(2分)3. 联系全文回答。第四段“人类真的可以做到不仅可能而且必要”一句中:(4分) (1)“可能”是因为: (2)“必要”是因为:4. 在第四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5. 下列对“生态整体主义超越了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生态整体主义它不是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而是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考虑问题的。 B生态整体主义要求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有所改变。 C生态整体主义不再和以前的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一样,完全以人类个体的尊严、权利、自由和发展为核心思想。D生态整体主义要求人们自觉主动地限制自身的利益。6. 结合选文内容或本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8、请写一段文字(80字以内),对一下观点予以反驳:(3分) “当今世界还有许多贫困人口连基本的生存需要都得不到满足,谈何关照生态整体?”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1分) 脚 步 声 陆文夫(1)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时息怒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紧紧地跟随着我。我暗自吃惊,害怕在荒无人烟的丛林间碰上了剪径。回过头来一看:什么也没有,那声音来自于自己的脚步。(2)照理不应该被自己的脚步声吓住,因为在少年时我就在罴暗无人的旷野间听到过此种脚步。那时我住在江边的一个水陆码头上,那里没有学校,只有二里路外的村庄上

9、有一位塾师在那里授馆,我只能去那里读书。那位塾师要求学生们苦读,即使不头悬梁,锥刺股,却也要“闻鸡起舞”,所谓闻鸡起舞就是在鸡鸣时分赶到学塾里去读早书。农村里没有钟,全靠鸡报时。“雄鸡一唱天下白”,那是诗句,实际上鸡叫头遍时只是曙色萌动,到天下大白还有一段黎明前的黑暗。我在这黑暗中向两华里之外的学塾走去,周围寂静无声,却听到身后有沙的脚步声,好像是谁尾随着我,回头看时却又什么也没有。那时以为是鬼,吓得向前飞奔,无论你奔得多快,那声音总是紧紧相随,你快它也快,你停它也停。奔到学塾里上气不接下气地告诉塾师,塾师睡在床上教导我说:“你不要怕鬼,鬼不伤害读书人。你倒是要当心人,坏人会来剥你的衣裳,抢你

10、的钱。” (3)老师的教导我终身不忘,多少年来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时从来不怕鬼,只怕人,怕人在暗地里给你一拳,或者是背后捅你一刀。不过,这种担心近年来也淡忘了,因为近年来我很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也很少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4)是的,我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已有多年了,多年来在繁华的城市里可以听到各种各样奇妙的声响:有慷慨陈词,有喊喊私语,有无病的呻吟,也有无声的哭泣;有舞厅里重低音的轰鸣,也有警车呼啸着穿城而过喧嚣,轰鸣,什么声音都有,谁还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5)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好像必须是在寂寞的时候,在孤苦的时候,在泥泞中跋涉或是穿过荒郊与空林的时候,这时候你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

11、声:那么沉重,那么迟疑;那么拖沓而又疲惫;踯躅不前时你空有叹息,无故狂奔后又不停地喘息。那种脚步声能够清楚地告诉你,你在何处,你是从哪里来,又欲走向何处?那脚步声还会清楚地告诉你,它永远也不可能把你送到你心中的目的地。 (6)在都市的喧嚣声中,凡夫俗于们不可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你一出门、甚至不出门便可听到整个的世界有一种嗡嗡的轰鸣,分不清是哭是笑是哽咽,分不清是争吵不休还是举杯共饮,分不清是胡言乱语还是壮志凌云,分不清那事物到底是假是真,分不清来者是哪个星球上的人,弄到最后你自己也分不清自己了。人人都好像不是用自己的脚在走路,而是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往前推。很难听见自己的脚步声了,只听得耳边价

12、呼呼风响,眼面前车轮滚滚,你不知道是在何处,忘记了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行动就是一切。 (7)偶尔回到空寂的林间来了,又听到了自己的脚步声。听到这种声音妁时候,似乎觉得有一股和煦的风,一股清冽的水穿过了心头。好像又回到了青少年时代,好像又回到了孤寂的时候。仔细听听,还是那从前的脚步声,悠闲而有些自信,只是声音变得更加轻微,还有疲惫之意。是的,我从乡间走来,迈过泥泞的沼泽,走过碧野千里,那脚步当然会失去了原有的弹跳力,可它还是存在着,还是和我紧紧相随,有这一点也就聊以自慰。我不希望那腩步会把我送到我心中的目的地,那个目的地是永远也不会到达的,如果我能到达的话,后来者又何必去跋涉? (8)心中的

13、目标虽然难以达到,脚步却也没有白费,每走一步都是有收获的。痛苦是一种收获,艰难是一种收获,哭泣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体验,要不然你怎么会知道欢乐、顺利和仰天大笑是什么滋味?能走总是美好的。我不敢多走了,在湖边的岩石上垒下来,想留下前面的路慢慢地走,不必那么急匆匆地一下子就走完。 (9)太阳从不担心明天的路,一下子便走到了水天相接处,依偎在一座青山的旁边。我向湖中一看,突然看见有一条金色的光带铺在平静的湖水上,从日边一直铺到我面前,铺到我脚下的岩石边,像一条宽阔的金光大道,只要我一抬脚,就可以沿着这条金光大道一直走到日边,走到天的尽头,看起来路途也不遥远,走起来也十分方便。这种景象我见过多次了,它是

14、一种诱惑,一种人生的畅想曲,好像生活的路就是一条金色的路,跃身而下就可以走到天的尽头,走到你心中设想的目的地。可你别忙,你只须呆呆地在岩石上多坐片刻,坐到大阳下沉之后,剩下的就只有一片白茫茫的湖水,你没有金光大道可走,还得靠那沉重的脚步老老实实地挪向前。 7. 请指出第(5)(6)段“你”所指的对象以及在文中使用第二人称的作用(3分)8. 理解“行动就是一切”一句话表达的意思:(2分)9. 请简要阐述“能走总是美好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并说说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3分) 答:含义:作者心态:10.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 ) A. 文章第二段用“头悬梁、锥

15、刺股”、“闻鸡起舞”的典故,引用李贺的诗句,不仅增添了文章的文采,也使其语言显得风趣幽默。B在作者看来,能否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不仅说明现实生存环境的改变,更表明了自己生存状态的不同。C. “要想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必须是在寂寞、孤苦、在泥泞中跋涉或是穿过荒郊与空林的时候”。这种情况的“脚步声”暗示了作者在艰难岁月中郁闷的心境。D. 作者对人们在喧嚣闹市声中的生活感慨系之,这种深沉的世情感叹包含着作者对现实的深刻针砭,令人警醒。E. 文章末端关于太阳、灿烂霞光以及“金光大道”的浪漫抒写,笔触灵活跳跃。表明了作者对美好前途终会到来的信心。F. 本文写得耐人寻味。作者用虚虚实实的笔触,纵意挥洒,创造出一种气象氤氲的情思氛围,层层抒写出他对“脚步声”的哲理感悟,从而给读者以丰沛的启示。11. 本文开头写“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时息怒突然间听见自己的身后的脚步声”,结合全文来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12. 结合选文内容,请对本文的象征手法简要赏析,并在学过的高中课文中找出一篇同样运用了象征手法的作品。(5分) 课文篇名 (三)默写(任选6空)(6分)注: 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分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