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3Word版含答案(20201002020646)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716435 上传时间:2020-10-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73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3Word版含答案(20201002020646)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3Word版含答案(20201002020646)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3Word版含答案(20201002020646)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3Word版含答案(2020100202064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3Word版含答案(2020100202064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在市场上买来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玻璃箱,甲玻璃 箱底部放一层土,乙玻璃箱底部不放土。把两个玻璃箱同时放到太阳光下,二十分钟后,同 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甲箱的温度比乙箱高了4。据此回答下面1 2题。 1. 此次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 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答案 D B ( 陕西省宝鸡中学2014 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读、 、

2、四种等压面与等温面示意图( 下 图) ,完成 3-4 题。 3若上图代表气压带,则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副极地低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4. 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 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其主要原理之一对应图中的 A B C D 答案 B B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5-6 题。 5当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 A减少B增加C增加D减少 6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 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弱 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弱 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弱 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弱 答案

3、 B D 读“大气受热过程”,完成78 题。 7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与图中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A增强B减弱C减弱D增强 8科学家发现,随着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它微粒增加,近几十年以来,到达地球的阳光量 减少了 10% ,地球正在“变暗”。图中与“地球变暗”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A B C D 答案 D A 下图中左图表示我国某地区林内与林外气温差值,右图是该地冬季情况示意图( 阴影部分是 林地,空白部分是均质裸地) 。读图回答9-10 题。 9下列关于森林对气候调节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林内气温总是低于林外气温 B冬季林内外气温差值大 C在夏季的调节作用最明显 D林内昼夜温

4、差比林外大 10.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A点的气压低于C点 BA、 E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 CC、E之间的风向为西北风 DA、 C两点之间气流的性质为寒冷干燥 答案 C D 读某高空区域图, 此时区域内任意点的气压值都相同。甲、乙、丙三地对应的近地面为甲、 乙、丙,甲向丙海拔逐渐降低。据图回答1113 题。 11. 最能反映沿线剖面的气压分布状况的是 12. 此时,对下列两地的比较判断,最正确的是 A、气温高低:甲丙 B、气温高低:甲丙 C、空气密度大小:甲丙 13. 此时乙的风向为 A、偏东风 B、南风 C、偏西风 D、北风 答案 A B A 热岛强度是热岛中心( 城区 ) 气温减去同时

5、间同高度( 通常是距地1. 5m 高处 ) 附近郊区的气 温差值。下图为拉萨市热岛强度不同季节的日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14-15 题。 14.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春季热岛强度的变化最大 B 秋季的白天,热岛效应最明显 C 冬季热岛强度约在 23 时附近达最小值 D 拉萨市白天热岛强度大于晚上 15.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对热岛强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大气污染物的大量增加会加大白天时的热岛强度 B 加大城区建筑物高度能减小热岛强度 C 出现逆温现象能减小热岛强度 D 热岛强度总体与风速呈负相关 答案 C D 二、综合题 16.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情况进

6、行了观测,并绘制了气温 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A 、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判断依据是什么。 (2) 利用所学原理分析新疆的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17.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的模拟实验,如图所示。 材料 2:图中甲为福建省7 月气温分布图,乙为甲中B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 (1) 材料 1实验说明了什么地理原理? (2) 说出材料2 图中甲由 A 地经戴云山、 B 地到黄岗山一线的气温分布特点,并根据材料 1 的实验,说明A地气温比B地低的原因。 (3) 福建省是我国的重点林区之一,森林消防工作已积累了

7、许多经验。结合图乙分析,说出 B地一年中森林防火的重点季节及理由。 以下内容请删除 一、文理交融,学法兼用。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包括宇宙、 大气、 海洋、陆地等, 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 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 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 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 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 理下册和选修教材

8、一)和区域地理 (选修教材二 ),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 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 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 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 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 使教材 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 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

9、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 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 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 解透彻, 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 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 类问题的。又如,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 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 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 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 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

10、于它在相 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 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 绘图 ), “图不离手” (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 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 地图: “地球运动” , “大气分层” , “山河分布” , “洋流流向” , “国家位置”, “铁路干线” , “工 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 能会认为, 看图太费时间, 不如看书来得快。 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 便于运用, 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

11、重复耗时,枯燥无味, 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 因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 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 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三、知识联系,融会贯通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 “为什么 ?” “怎么办”的问 题。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 “有什么样的事物” “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 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 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 的影响, 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

12、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 应侧重于 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 握其成因, 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 是应用而非记忆。2.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 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 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 物理、 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的高考大综合考试 意义尤其重大。 4.注重初中和高中知识的衔接。我们知道,高

13、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 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 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 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 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一是可以抽点时间(读报刊杂 志的时间即可)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 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 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 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 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