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4Word版含答案(20201002020656)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716415 上传时间:2020-10-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2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4Word版含答案(20201002020656)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4Word版含答案(20201002020656)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4Word版含答案(20201002020656)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4Word版含答案(2020100202065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4Word版含答案(2020100202065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练习 下图箭头表示南半球某地高空大气的运动方向,据图完成1-2 题。 1. 图中哪条虚线为高压脊线( ) A甲B 乙C丙D丁 2图中降水可能性最大的是( ) A甲B 乙C丙D丁 答案 B C 下图是北半球500 百帕等压面天气图。读图回答3-4 题。 3. 等压面上A点的风向应是 (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4. 这种情况下决定风向的力应是 ( ) A.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平衡力 D.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 答案 D C 读沿某一理想大陆45N所作

2、的剖面示意图,回答5-6 题。 5. 关于图中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 月均温地大于两地 B.7月均温地小于两地 C.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地 D.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地 答案 D 6. 若图中 M 、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该季节盛行风向,正确的是( ) A.吹向 B.吹向 C.吹向 D.吹向 答案 B 读下图,完成7-9 题。 7. 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丙处气压比甲处高 B.甲处气压比乙处高 C.丙处气压比丁处低 D.甲处气温比乙处低 8. 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图,则正确的是 ( ) A.气流比较湿润 B.乙处多锋面雨 C.甲是副

3、热带高气压 D.气流由于热力上升 9. 若此图为东亚夏季季风环流图,则图中所示情况是 ( ) A.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 B.气流动力作用上升 C.气流较气流湿润 D.气流热力作用下沉 答案 C A D 读非洲某月海平面气压( 单位: hPa)和非洲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10-11 题。 10图中 M 、N两地的盛行风向分别为( ) A西北风,东北风 B 西北风,东南风 C西南风,东北风 D 西南风,东南风 11我国古诗中有众多关于四季景色的描写。下列古诗中所描述的情景与图中等压线所示时 间一致的是 ( ) A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乐府古辞盂珠) B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4、( 唐杜甫夏夜叹) C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南朝齐萧悫秋思) D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答案 A B 通常对流层的气温是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但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会有差异, 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右图为同一地点在某 日的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间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曲线图。据此回答 12-14 题。 12. 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 B越接近地面空气尘埃越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 C越接近地面空气密度越大,大气吸收太阳辐射

5、越多 D越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 13图中大气逆温现象厚度最大的曲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图中最可能表示清晨( 日出之前 ) 大气垂直气温分布的曲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D A A 15. 读下图,回答问题。 若图中三个圆圈表示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值分布图,a、 b、c 表示气压值,且abc,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中表示近地面的是点 B点中表示高空的是点 C若点形成热力环流圈,则气流方向可能为 D点中,气温最高的点为点 答案 C 16. 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列表比较A、 B两地大气物理性质及天气状况。

6、A地B地 气温 气压 气流运 垂直方向 水平方向 天气状况 (2) 在图中用“”画出热力环流。 (3) 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风,则 A 、B两地为陆地的是_,当地吹 _ 风。 (4) 如果 A 、B之间的温差增大,则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_( 增强、减弱 ) 。 17下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 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有 M 、O、P三个气压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_。 (2) 图示地区位于_半球,说明判断依据。 (3) 在图中箭头处画出气流所受的力。 (4) 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的是( ) 以下内容请删除 一、文理交

7、融,学法兼用。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包括宇宙、 大气、 海洋、陆地等, 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 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 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 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 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 理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 (选修教材二 ),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 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

8、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 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 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 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 使教材 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 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 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

9、度的变化”内 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 解透彻, 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 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 类问题的。又如,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 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 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 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 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 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 平

10、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 绘图 ), “图不离手” (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 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 地图: “地球运动” , “大气分层” , “山河分布” , “洋流流向” , “国家位置”, “铁路干线” , “工 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 能会认为, 看图太费时间, 不如看书来得快。 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 便于运用, 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 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 因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

11、果却很明显。 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 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三、知识联系,融会贯通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 “为什么 ?” “怎么办”的问 题。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 “有什么样的事物” “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 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 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 的影响, 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 应侧重于 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

12、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 握其成因, 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 是应用而非记忆。2.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 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 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 物理、 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的高考大综合考试 意义尤其重大。 4.注重初中和高中知识的衔接。我们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 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

13、,往往是高中系 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 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 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一是可以抽点时间(读报刊杂 志的时间即可)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 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 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 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 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