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梁启超论文

上传人:金手指1****983 文档编号:147650882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梁启超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国近代史梁启超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国近代史梁启超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国近代史梁启超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国近代史梁启超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梁启超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梁启超论文(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代史梁启超论文精品文档,仅供参考中国近代史梁启超论文梁启超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他的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中国近代史梁启超论文,以供大家参考! 中国近代史梁启超论文 浅谈梁启超的新民思想 摘要: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在我国近代思想史上首次系统地阐述了;人的近代化这一重要的启蒙主题,他把;新民作为解救中国的方案加以论述,提出了国民性改造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的文化重构议题,这在今天也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梁启超 新民思想 启蒙 梁启超的;新民学说是对中国近代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贡献,他以;新民说回答了中国近代关于如何培养和造就近代的理想人格

2、这一现实问题。;新民这一词源自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梁启超的;新民思想总体上是想通过做启蒙工作,把民众培育成具有新型人格的国民,进而实现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的现代化。 一、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发展与内容 十九世纪末,晚清社会在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的;近代化伴随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和;戊戌变法的失败,行程趋于停滞。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多舛命运引起了进步人士更深层次的思考。梁启超流亡日本后,一方面广泛学习和研究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另一方面深刻地总结改良运动失败的原因。他在经历一番痛苦的思考过程后逐渐认识到,近代中国由于缺少文化意识层面的改革所造成的国民性的愚弱是中国当前问题的病根。梁

3、启超因而将国人对近代文明的认识触角触碰到了;精神文化的层面。紧接着,梁启超发表了新民说、新民议等一系列有着重大影响力的文章,由此也建构了他;新民思想的基本理论框架。该理论的出发点是想通过引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学说,来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对国民心理的摧残,从而洗涤国民奴性,提高国民素质,进而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培养出合格的国民。梁漱溟明确指出;余为新民说,欲探求我国民腐败堕落之根源,而从他国所以发达进步者比较之,使国民知受病之所在。他认为;新国必先;新民,他说;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梁启超将;新民视为中国当今第一急务,指出了;人的近代化对于;社会的近代化的重要意义。 梁启

4、超的;新民思想主要做了以下两件事,来实行;新民之道。 (一)激烈地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道德,以帮助国民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培养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 梁启超认为封建社会的专制制度是造成国民道德缺陷和国民性衰弱的罪魁祸首,他还列数了专制制度的十大罪状,指出正是这些罪状使人民沦于奴隶的境地,养成了;奴性的道德,因此他提倡;破坏主义,主张用激烈的手段彻底地扫除封建制度及其一切附属物。他还指出了我国国民性的种种缺陷,认为务必要来一次彻底的改造,而争取自由、解放思想,同封建道德彻底地决裂是达到此种目的的关键。梁漱溟极力歌颂自由,他说;自由者,天下之公理,人生之要具,无往而不适用者也,他希望每个国人要以

5、;不自由毋宁死的决心向几千年的专制制度和奴隶主义宣战。同时,梁漱溟还号召人们发扬我国古代的尚武精神,做到自爱、自治、自立、自任、自牧,这些都是国人应该养成的新道德。他认为,国人只有拥有了这样的自由精神和新道德,就能摆脱传统道德的束缚,成为真正具备独立思想和完整人格的;国民。 (二)引入西方资产阶级社会学说,同中国的传统思想进行比较,让国民知道当前国家病根所在,进而能;自警厉自策进 梁启超在;新民思想中抱着十分开放、兼容的文化态度,他提倡;国民性改造应该;博采西方各国民族所以自立之道,汇择其长者而取之,以补我之所未及。由此,梁启超从1899年到1903年在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两种刊物上总共发表了八十

6、多篇文章和专著,进行启蒙宣传。他向国民广泛地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理论和学说,竭力鼓吹民族主义、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民权等资产阶级的思想与精神。梁启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以资产阶级的思想和道德精神来;药中国之时弊。梁漱溟通过比较中西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的差异,其中主要向国人介绍了资产阶级的;国家学说、;天赋人权论和;三权分立学说等三种学说。他指出国民应该具备国家思想,培养忠于国家而不是忠于朝廷的观念,克服几千年来的;束身寡过主义,养成服从群体利益的;公德。他阐述了义务和权利对等的思想,激励国民起来反对专制制度,捍卫自身的权利,追求自由和民主。梁漱溟还参照西方的资产阶级学说,构建了以;开民智、新

7、民德、鼓民力为宗旨的;新民思想体系,该理论触及到了社会近代化问题的核心精神文化的近代化问题。 二、对梁启超;新民思想的评价 ;新民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它的产生合乎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逻辑。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次启蒙思潮的核心内容,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制约,梁启超在论述新民思想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谬误。梁启超强调教育新民,但他却割裂了革命和教育的辩证关系,没有将改变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及专制制度同新民相结合起来,所以他的新民教育在现实中无法实现,也没有找到一条成就中国的新民之路。同时,它的思想局限性还表现在,其没有将民主主义同民族主义有机结合来从更高的层面来探讨新民之道。但不能

8、否定的是,;新民思想这一学说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我们关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层思考,从该意义上说,其于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第一,准确把握新民思想,有助于我们认清历史。中国社会的变迁没能像西方一样培育出一个庞大的社会中间层,比如西方的市民阶层,他们代表了新的生产力。中国历史的大变迁、改朝换代的变故通常是通过农民起义、农民战争实现的,但农民起义始终不是市民的,不是新的生产力引发的革命。当西方工业化国家已诞生一个庞大的市民阶层时,中国社会仍处于被剥夺者地位的是在人数上占绝对多数的农民,他们的生存状态沿续着贫、弱、愚、散,即使有进步,主要是因为统治阶级当时的让步或妥协。梁启超

9、看到了国民的;奴性,于是开始宣传西方的自由民主学说,倡导新民,塑造国民自由、独立、平等、尚武之精神,虽然未能造就中国之新民,但对当时的国民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第二,准确理解新民思想有利于我国民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发展。梁启超对新道德标准的阐述,对自治性、;利群的公德心和责任感的强调,直接影响了这个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以及他们所从事的民主教育建设。民国初年,新的民主教育宗旨就受;新民思想的影响,吸收了其中关于私德与公德的思想。为了实现民主教育,让受教育者成为社会的主人翁、积极的现代化公民,这些有识之士都十分重视给予受教育者以公德意识、和国家意识自治能力的培养。 文化的进化和发展是连续性的,就如市场

10、经济作为同资本主义天然联系的产物,可也以在社会主义的框架下获得新的生命力一样,新民思想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下,仍然可以赋予其时代价值,使其有益于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所以,批判地继承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对于塑造新型建设者的思想道德,对于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梁启超.国民十大元气论A,饮冰室合集(1)M.北京:中华书局,1996. 2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A,饮冰室合集(1)M.北京:中华书局,1996. 3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A,饮冰室合集(1)M.北京:中华书局,1996. 4梁启超:新民说A,饮冰室合集(6)M

11、.北京:中华书局,1996. 中国近代史梁启超论文 浅析梁启超的自由思想 【摘 要梁启超之于中国,犹如伏尔泰之于法国。处于社会大动荡、国家生死存亡之际的梁启超是那个大变革时期东方文化圈最耀眼的一颗明珠。他致力于西方先进思想的中国化,力求通过对国人的思想改造,实现救亡图存的目标。虽时代嬗变不得不然,然名实之间却不可含糊而过。文章旨在从自由界限、个人自由与团体自由的关系、自由的类型三个方面,对梁任公的自由思想进行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梁启超;自由 一、自由界限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自卢梭慷慨激昂地宣告自由时代的来临开始,自由、民主

12、、人权作为西方思想的三面旗帜也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梁启超秉承了卢梭与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也将自由视为一种与生俱来的权利,是人人都拥有的天赋人权。 自由之义,适用于今日之中国乎?曰:自由者,天下之公理,人生之要具,无往而不适用者也。 梁启超赋予了自由以一种普世性的价值,认为(自由)不仅是个人生命存在不可或缺的要素,而且完全适用于考察社会历史发展进程,西方近世之历史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看作是一个追求自由的历史进程。在论自由一文中,他详细地列举了近代西方世界的争自由之世界大事,得出由此观之,数百年来世界之大事,何一非以自由二字为之原动力者耶、 欧美诸国民所以立国之本原也的观点。 然而梁启超并不是宣

13、扬一种绝对的个人自由,相反,他所提倡的是一种相对的、有界限的个人自由,是一种与团体自由相统一、并在团体自由中得以实现的个人自由。人虽然生来是自由的,但如果不加限制地行使这种自由,将会破坏和失去这种自由。 自由之界说曰:人人自由,而以不侵人之自由为界。夫既不许侵人自由,则其不自由亦甚矣。而顾谓此为自由之极则者何也?自由云者,团体之自由,非个人之自由也。 梁启超认为,自由从来都是有界限、有节制的自由,这表现在自由需要以不侵犯他人和团体的自由为行使的前提。然而个人自由的范围、对自由的限制却不是自始清晰明确的,这需要人们参照一种确定的、合理的标准对个人自由的界限进行衡量。而在梁启超看来法律就是这个标准

14、, 故真自由者必能服从。服从者何?服法律也。法律者,我所制定之,以保护我自由,而亦以钳束我自由者也。 文明自由者,自由于法律之下,其一举一动,如机器之节腠,其一进一退,如军队之步武。 在这里,法律是作为自由界限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存在的。由此,梁启超将法律与自由联结在一起,将自由作为法律的基石与内在精神,将限制并维护自由作为法律的根本目标和使命。所以,梁启超所说的自由,是在法律范围内,以公共利益和他人自由为行使界限的自由。 二、团体自由与个人自由的关系 梁启超接受和传播西方自由思想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为了寻找一条救亡图、富强国家的道路。这决定了他在宣传自由思想时,将自由思想作为社会改革的武器。这样一种

15、工具性认识的价值观,也导致他的自由思想表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更加关注于个人自由与团体自由的统一,并将团体自由及社会公共利益置于比个人自由和个人利益更高的位置之上。 自由云者,团体之自由,非个人之自由也。野蛮时代,个人之自由胜,而团体之自由亡;文明时代,团体之自由强,而个人之自由减。斯二者盖有一定之比例,而分毫不容忒者焉。 然则自由之义,竟不可行于个人乎?曰:恶,是何言!团体自由者,个人自由之积也。人不能离团体而自生存,团体不保其自由,则将有他团焉自外而侵之、压之、夺之,则个人之自由更何有也! 由此一来,团体自由就成为个人自由实现的基础与条件,要实现个人自由必须要先实现团体自由,团体自由也是个人自由的最终目标与最终归宿。梁启超的自由思想强调了其自由思想的团体指向,真正的自由是一种文明的自由、服从的自由,强调群体自由和团体自由相对于个人自由的优先性。 梁启超的这种团体自由优先于个人自由的思想是与其深含进化论与社会契约论思想的渐进科学观一脉相承的。他将人类的权利与自由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宣扬一种文明自由的时代观: 凡人群进化之阶段,皆有一定。其第一级,则人人皆栖息于一小群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