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90)

上传人:电*** 文档编号:147644371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90)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9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90)(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90)盗传必究一、填空题 1六书是分析汉字形义关系的基本理论,其具体的名称是指事、会意、形声、象形、转注、假借。 2通假字和假借字有所区别,通假字是有本字的借用,假借字是没有本字的借用。比如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属于通假字,“女”“汝”在表示指称代词时属于假借字。3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主要区别是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意动用法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是主观的看法。 4古今汉语在词义范围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方面。 5古代汉语宾语前置主要的类型有否

2、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用代词“是”“之”复指前置宾语。6词类活用是指在句子中临时改变词性,偶然用为别的词。7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是东汉许慎所撰写的说文解字,该书开创了部首编字法,此外,该书收录的字头属于小篆字形。 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繁体字进行了一系列的简化,我们学习古代汉语,要具备识繁写简的能力,繁体字“檀”、“舆”、“後”相对应的简化字分别为礼、与、后。9古代汉语中,根据谓语的性质可以对句子进行分类。以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是叙述句,以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是描写句,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句子是判

3、断句。 10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结构形式与现代汉语稍有不同,不但可以通过_于、为等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也可以在谓语动词前面加见字表示被动。 11. 汉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书中第一次解释了六书的含义。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讲的是造字法;转注、假借讲的是用字法。 12古代汉语词义范围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三个方面。 13.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意动用法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是主观的看法。二、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一)说明下列黑体字词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1.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国:国都;国家。2. 孟尝君不说,日:“诺,先生休矣!”

4、说:高兴;说话。3. 东至于海,西至于河。河:黄河;河流。4. 是女子不好。好:漂亮;与“坏”相对。5. 责毕收乎,来何疾也?责:债务;责任。6. 孟子去齐。去:离开;去往。7.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保:安定;保卫。8.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丈夫:男子;女性的配偶。怜:疼爱;怜悯。9. 姜氏何厌之有!厌:满足;讨厌。10. 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错:放弃;错误。11. 射其右,毙于车中。毙:倒下;死亡。12. 人性有畏其景而恶其迹者。景:影子;景色。13.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日:“余病矣!”病:受重伤;生病。14. 其友竖谷阳奉卮酒而进之。奉:捧;奉献或信奉。15. 先王

5、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国:国都;国家。16. 今日之战,寡人目亲伤。亲:新;亲自。 17. 三月而反报日:“已得之矣,在沙丘。”反:返回;反对。18. 其友竖谷阳奉卮酒而进之。奉:捧f献上,信仰。19. 责毕收乎,来何疾也?责:债务;责任。20. 射其右,毙于车中。毙:倒下;死亡。21.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保:安定;保卫。22.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揭:高举;揭发。过:访问;经过。23. 人幄中闻酒臭而还。臭:气味;不好的气味。24. 秦氏有好女。好:漂亮;与“坏”相对。25. 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感谢。26.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写:句中指描画

6、;今义指书写。27.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爱:吝惜;喜爱。28. 厉王虐,国人谤王。谤:批评;诽谤。29. 罢师而去之。去:离开;前往。30.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毙:倒下;死亡。31.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丈人:老人;妻子的父亲。32.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揭:高举;揭发。过:访问;经过。33. 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高兴;说话。34. 人性有畏其景而恶其迹者。景:影子;景色。35. 东至于海,西至于河。河:黄河;河流。 (二)说明下列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1. 骖結于木而止。木:树;本义。2.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

7、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时:天时;引申义。3. 中御而从齐侯。御:驾车;本义。4.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兵:兵器;本义。5.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及:比得上;引申义。6.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蚤:早些时候;假借(通假)义。7.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相:观察;本义。8. 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奉:捧;本义。9.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暮:年老;引申义。10.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池:护城河;本义。11. 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益:增加;引申义。12. 出跳乎井干之上。干:栏杆;假借义。1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及:追赶上;本义。1

8、4.故不能推车而及。亡:消亡;引申义。15. 故不能推车而及。及;追赶上;本义。16.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城:城墙;本义。17.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池:护城河;本义。18. 处势而骄下者,庸主之所易也。骄;通“矫”,矫正;通假义。19.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暮:年老;引申义。20.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亡:消亡;引申义。21. 今也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相:辅佐,辅助;引申义。22.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相:观察;本义。23.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暮:年老;引申义。24.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亡:消亡引申义。25. 王怒,得卫巫,使监

9、谤者。监:监视;引申义。26.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兵:兵器I本义。27.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城:城墙;本义。28.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时:天时;引申义。三、说明下列句中的语法问题(一) 指出下列句中哪个词具有词类活用的用法,并说明活用作什么词,什么意义。1.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2.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洁:使动用法;使干净。乱:使动用法;扰乱。3既来之,则安之。来:使动用法;使来。安:使动用法;使安定。4大天而思之。大:意动用法;认为伟大。5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目: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6妾之美我者,

10、畏我也。美:意动用法;认为漂亮。7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惊:使动用法;使收到惊吓。 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起名字。8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强:使动用法;使强固。贫:使动用法;使贫穷。9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生:使动用法;使(民)生(二心)。10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使动用法;使.成为边邑。11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美:使动用法;使.美。12逐之,三周华不注。周:名词活用为动词;绕圈。1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意动用法;认为.漂亮。私:名词活用作动词;偏爱。14.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子:意动用法;把当作子女。利:名词活用作动词;谋取

11、利益。15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1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活用作动词;游泳。1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使动用法;使成为边邑。18妾之美我者,畏我也。美:意动用法;认为漂亮。19.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洁:使动用法;使干净。乱:使动用法;扰乱。20既来之,则安之。来:使动用法;使来。安:使动用法;使安定。21大天而思之。大:意动用法;认为伟大。22.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23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强:使动用法;使强固。贫:使动用法;使贫穷。24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目: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或看。25妾之美我者,

12、畏我也。美:意动用法;认为漂亮。26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寤生,遂恶之。 惊:使动用法;使受到惊吓。 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起名字。(二)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其类型。1古之人不余欺也。余。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2. 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何)马。用“之”复指前置宾语。3夫晋,何厌之有!(何)厌。用“之”复指前置宾语。4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是。代词宾语前置。5.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6先君之好是继!先君之好。用“是”复指前置宾语。7.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8古之人不

13、余欺也。余。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9.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谁。疑问代词宾语前置。10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11父母唯其疾之忧。其疾。用“之”复指前置宾语。12姜氏何厌之有?(何)厌。用“之”复指前置宾语。13率师以来,唯敌是求。敌,用“是”复指前置宾语。14吾谁欺?欺天乎?谁,疑问代词宾语前置。15之二虫又何知?何,疑问代词宾语前置。16微斯人,吾谁与归!谁,疑问代词宾语前置。17. 拘世以议,寡人不之疑矣。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1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己,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19敢问何谓也?何:疑问代词宾语前置。20. 诗日:“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14、其是之谓乎。是:用“之”复指前置宾语。2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尔: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我: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22率师以来,唯敌是求。敌:用“是”复指前置宾语。2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疑问代词宾语前置。24姜氏何厌之有(何)厌。用“之”复指前置宾语。25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26古之人不余欺也。余。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27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谁。疑问代词宾语前置。28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29父母唯其疾之忧。其疾。用“之”复指前置宾语。30古之人不余欺也。余。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31. 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何)马。用“之”复指前置宾语。32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是。代词宾语前置。33.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之。否定句中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