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生活第七课辩证法的联系观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7638418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与生活第七课辩证法的联系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哲学与生活第七课辩证法的联系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哲学与生活第七课辩证法的联系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哲学与生活第七课辩证法的联系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哲学与生活第七课辩证法的联系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与生活第七课辩证法的联系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与生活第七课辩证法的联系观PPT(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唯物辩证法,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2,复习:,唯物论:揭示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世界“是什么”),辩证法:揭示了世界的状况及规律。 (世界“怎么样”),认识论:揭示的是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律,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整个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并且是充满了矛盾的。所以,在想问题、办事情时应当用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3,总特征:,联系、发展的观点(七、八课),实质和核心: 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第九课),要求:,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第十课),唯物辩证法,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形而上学(综合探究),形而上学,对

2、立,孤立,静止,片面,4,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联系的观点,5,提示:普遍联系只是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必然与周围的一些事物(不是所有事物)相互联系着。世界上没有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事物。但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的。应明确具体要求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1.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 。 (2)联系具有 普遍性,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间是相互

3、联系的,否认联系普遍性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提示:1、联系既包括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的联系。即我们所说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从内容上讲,联系包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2、联系与社会生活中人们所讲的具体联系是不同哲学上的的,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方法论要求,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和处理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考点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考点解析,6,原理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4、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 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7,(2)联系客观性的分类,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自在事物的联系:人类产生前就存在的自然物本身固有的种种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通过人类实践建立起来的种种联系。,【提问】为什么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1)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 (2)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的活动才能形成; (3)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

5、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联系的客观性?,考点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8,例:1、有人把“8”视为“吉利”的数字,而把“4”视为“不祥”的数字。,2、中央电视台播放的“918”大案侦破纪实说,1992年9月18日,一个盗窃团伙盗窃了开封市博物馆69件国家珍贵文物,当这些案犯被捕后,审讯人员询问他们为什么选择9月18日这天作案?他们回答说:因为“918”的谐音是“就要发”,他们是想借这个吉祥的日子发财。可悲的是他们不仅没能发,反而被正法,恰恰是1993年的9月18日他们被依法处决。,告诉我们:联系是客观的,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9,原理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内容

6、: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陷入主观随意性和诡辩论,辨析: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人们无法改变事物的联系。 一方面、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随意创造事物的联系。 另一方面、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在联系客观性基础上),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10,误区1: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的联系。,注意: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 物,但是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缺乏一定的条件,任何两个 事物也不一定存在必然的联系。,误区2:联系

7、是客观的,是永恒不变的,人们试图建立新的联,系就是对联系的客观性的否定。,注意: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是说联系永恒不变。相反,人们 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 建立新的联系,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新的联系并没有否 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人们建立新的联系,必须依据事物固有的 联系,反映事物的客观联系。,1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运用说明】: 1、材料语言特征:如果考题材料中出现“关系到,关系到”、“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正确处理XX、XX和XX的关系”、“统筹”之类的语言,大都能体现联系的观点。 2、用途:这一原理主要

8、应用于分析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五个统筹”;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系;载人航天是一个系统工程等等。,12,原理三、联系的 多样性,(1)原因: 。 (2)表现: 。 (3)意义: 。 (4)方法论要求: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9、,【提示】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变的,会因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具体的、可变的,这就是联系的辩证法。,13,联系是有条件的,(1)含义: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2)方法论要求: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知识拓展】如何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把握事物的条件? 一方面、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可以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或者创造所需要的条件。 另一方面、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或创造条件。,14,关于联系观点的比较,联系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 联系的客观性强调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的

10、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 联系的条件性强调的是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15,考点二、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1、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的关系 (1)整体与部分的区别 A.含义不同: 整体指事物的全局和发展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B.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 整体-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服务于整体,16,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相互依赖、密不可分 A.相互依赖: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

11、分就不能成其为部分。 B.相互影响: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C.两者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二、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17,误区: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注意: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当各部分以有序、 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 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各 个部分功能之和。,18,整体处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

12、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原理四、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19,提示:把握关键词: 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关键词:从全局着眼、国家利益、整体系统地看问题等; 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关键词:西部开发、在国民经济中搞好某一产业、搞好某些地方(振兴东北)、调整经济结构、人的某一器官对健康的影响、集体的某一部分。,【运用说明】:这一原理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 一事举而三役毕;一招不慎,全盘皆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两个大局;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反对民族分裂势力,实现祖国统一;坚持集体主义等。,20,考点三、系统优化的方法,1、系统和

13、要素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 2、系统的基本特征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有序性: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从而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各种优化的方案。,21,3、系统优化方法论的要求 (1)(从实践方面来说)

14、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的功能; 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使各要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力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从认识方面来说)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考点三、系统优化的方法,22,原理五、系统优化原理(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原理) 原理: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事物,掌握

15、系统优化的方法。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 要遵循系统内部的有序性。 要统筹考虑,注重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调整与优化结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结构优化,23,误区:整体和总部分的关系即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注意: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2)系统属于整体的一种情况,系统除了强调整体性外,还有层次性和有序性。要素也是部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组成一个系统的相互作用着的部分。所以,不能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完全等同。,24,25,B,1、(2009北京卷24)“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 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A. B. C. D. ,考考你-知识 运用,26,2、2011课标全国卷 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