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47637823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 2021学年大庆中学高一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45 小题,共 90.0 分)1.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在史前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A. 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 B. 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C. 氏族社会的战争频繁 D. 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2. 考古工作者在湖南、江西、河南、陕西、江苏等地区都陆续发现了许多春秋中后期的铁制农具,这表明当时()A. 冶炼技术已较为成熟 B. 冶铁业规模宏大C. 农业生产技术有较大提高 D. 南北经济发展平衡3. 中秋节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蕴含着“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

2、符号。与中秋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宗法制 D. 分封制4. 在考古发掘中、商代晩期的都城安阳殷墟、西周王朝的丰镐、周原和洛邑都没有发现外郭城墙,构成了中原早期都城“大都无城墙”的鲜明特色。对此解释最有可能的是()A. 皇权至上的强大吸引力 B. 经济能力不足无力修建城墙C. 尚未掌握城墙修建技术 D. 王都的强大实力和文化自信5.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两个“制”分别是指()A. 分封制和郡县制 B. 宗法制和郡县制C. 礼乐制和中央集权制 D. 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6. 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

3、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殷朝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A. 禹建都阳城 B. 盘庚迁都安阳 C. 发生“国人暴动” D. 平王迁都洛邑7.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A. 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 “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 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 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8. 商鞅变法中提到:“户有二丁以上不分者,倍其赋”,该措施的目的是( )A. 践行“小国寡民”思想 B. 扶植新兴地主成长C. 鼓励按军功授爵位 D. 鼓励发展小农经济9. 有学者认为

4、,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一次重要的文明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现象有A. 贵族政治体制铁犁牛耕庄园经济 B. 官僚政治体制铁质农具小农经济C. 垂直管理体制男耕女织城市商业 D. 分封制度体系精耕细作重农抑商10. 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中国古代改革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但其改革得罪了秦国的贵族,贵族诬告他谋反,商鞅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是A. 改革户籍制度 B. 奖励军功 C. 推行县制 D. 严明法度11. 习近平在曲阜考察时指出,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以下主张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是()A. 仁者爱人,

5、民贵君轻 B. 万物虚无,祸福相依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12.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13. 战国时期体现分封制被破坏的事件是A. 吴国越国先后建立霸权 B.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C. 不少工商业主富比王侯 D. 商鞅推行个体小家庭14.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空前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其中主张“爱人如己,崇尚和平”的学派是()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15. 钱穆先生说:“秦代之中央政府,较之西周武王成王时,其统一性,已远为进步。”其“进步”主要表现在( )A. 实行

6、分封制 B. 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C. 实行郡县制 D. 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更号曰“皇帝”16.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统一与文化连续的是( )A. 分封制 B. 三公九卿制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17.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A.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B.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D.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

7、转变18. 剑桥中国史写道:“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 221 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这段话评说的制度应是( )A. 分封制 B. 三公九卿制 C. 郡县制 D. 郡国并行制19.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候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莫宁息”的措施是()A. 焚书坑懦 B. 推行郡县制 C. 修筑长城 D. 统一度量衡20. 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自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 宣扬托古改制 B. 承袭华夏

8、传统 C. 突出个人功业 D. 标榜君权神授21.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 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 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22. 魏晋南北朝时,高门大姓非常重视家谱的编修。与此同时,谱牒作伪现象严重,如“荒伧人王泰宝买袭琅邪谱”。一旦作伪成功,寒门之人就得以享受世家大族的特权,包括步入仕途。这反映了当时()A. 士族专权不利于社会稳定 B. 政治权力划分取决于宗法关系C. 士族专权削弱了中央集权 D

9、. 士族对社会政治有较大影响力23. 362 年,桓温北伐收复失地,请求还都洛阳,东晋政府拒绝了这一计划,南下的北方士族也极力反对迁都,王羲之甚至认为干脆以长江为界“划江自守”。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南的心态()A. 客观上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B. 表明儒家思想的社会影响不复存在C. 阻碍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D. 反映了统治者蓄势待发的长远规划24. 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这段史料可以

10、用来说明()A. 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 B. 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C. 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 D. 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25.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 封建化的过程 B. 农耕化的过程 C. 工业化的过程 D. 汉化的过程26. 下列四个朝代,按时间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次序应是( )A. 曹魏、北魏、东魏、西晋 B. 曹魏、西晋、北魏、东魏C. 东魏、西晋、曹魏、北魏 D. 西晋、曹魏、北魏、东魏27. 学会归纳历史发

11、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28.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转变为A. 重农抑商制 B. 均田制 C. 租庸调制 D. 两税法29. 表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30. 藩镇,亦称方镇,是唐

12、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本为防止边陲各异族的进犯。唐朝设藩镇产生的历史影响是( )A. 加强中央集权 B. 造成分裂割据 C. 加强君权 D. 削弱相权31. 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加强了唐朝对吐蕃的管辖 B. 促进了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C. 导致了唐朝与吐蕃的会盟 D. 体现了唐朝开明的对外政策32. 28 隋朝于公元 6 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写了一段宛若县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然灾害严重 B. 统治十分残暴 C. 外戚、宦官专权 D. 土地兼并严重33. 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生动地刻画了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

13、期出现“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正确的是()A. 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安康,是封建时代有名的“治世”B. 唐太宗个人的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C. 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是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D. 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高祖吸取教训,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34. 唐太宗“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既用“西北骁武之士”,又用“东南儒生”;既用秦王府旧人,也用东宫旧仇;既用高祖遗臣,也提拔寒微士人、任用少数民族精英。材料表明,贞观之治得益于()A.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B.统治者的革新魄力 C.统治集团的开放性 D.科举制的发展完善35. 唐太

14、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政策()A. 外交政策 B. 经济政策 C. 民族政策 D. 政治政策36. 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正如胡戟先生所说:“武则天去世前后八年里,发生了七次宫廷政变,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可见,武则天当政时期()A. 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挑战 B. 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C. 国家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D. 开辟了唐朝前期的全盛局面37. 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A.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B.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C. 汉族政权和少

15、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D. 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38. 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以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A. 官员特权被否定 B. 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 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39. 宋朝科举制有如下规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参考人员多元 B. 考试规定渐趋严密 C. 选拔方式多样 D. 防弊措施流于形式40. “发迹的阶梯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事实上,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权势之家或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出身低微者则会通过这种制度而发达。”这种制度是()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科举制41. 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这段材料说明了中国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