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通史专题复习.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7633835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通史专题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近代史通史专题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近代史通史专题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近代史通史专题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近代史通史专题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通史专题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通史专题复习.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代史通史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中国近代化(现代化)概况:一、含义: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二、中国近代化的两大历史任务: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前提基础),社会的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目的、要求)。 三、中国经济近代化(重大历史事件):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等。经济近代化,即从封建自然经济走向工业化。在生产力上:从手工生产向大机器生产过渡;在生产关系上,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时间历程原因表现19C60、70S兴起外商企业和洋务运

2、动影响通商口岸出现民族工业甲午战争后19C末初步发展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涌现一批实业家棉纺织业发展快一战期间短暂春天(黄金时期)一战、辛亥革命、民国政府推动、爱国运动轻工业发展快重工业有所发展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较快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民族工业重新繁荣抗战时期1937-1945走向萎缩日本侵略损失巨大解放战争时期1946-4949陷入绝境美国商品入侵、官僚资本压迫纷纷倒闭新中国成立后新生恢复经济需要 工商业得到恢复发展1956年底消亡三大改造 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 五、中国政治近代化(重大历史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1949年共同纲领、19

3、54年宪法、建国初三大政治民主制度、“文革”期间严重破坏、新时期民主政治重大发展等。政治近代化的主要内容是实现民主化和法制化,主要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建专制发展到民主政治。六、中国思想观念近代化的重大历程:(1)中国近代各阶级或阶级派别所在时代、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实践、作用与局限(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农民阶级洪秀全、洪仁玕,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无产阶级中共)。(2)中国思想近代化特征: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认识不断深化(从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道路选择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由走别人路到走自己路);体现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3)影响中国思想近代化的共同因素:民族危机;新的

4、经济、阶级、思想的出现。阶级派别时代代表主张实践作用地主阶级抵抗派19C40S林则徐魏 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未实践使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洋务派19C60S90S李鸿章中体西用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开始,但没有走上富强道路农民阶级先进分子19C中期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未实践缺乏必要条件,未实践资产阶级维新派19C6019C末康有为梁启超君主立宪制戊戌变法掀起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第一股潮流资产阶级革命派20C前期孙中山三民主义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资产阶级激进派民国初年(1915)李大钊陈独秀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推动自然科学发展无产阶级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

5、时期(1919-1949)毛泽东邓小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或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七、中国社会生活近代化:原因、特点、实质、影响、变化的表现、趋势。1.原因:根本原因: 的冲击。政治: 的推动, 的推动, 改革的影响。思想: 传播。经济: 和 的发展2.特点:与向 有关。地域差距大、不平衡性(农村城市,沿海内地)虽变化,但始终保持 特色。中西合璧,土洋并存变化随民主进程而不断加深3.实质: 碰撞、融合。4.趋势:封闭开放、被动主动、封建传统近代化5.影响:政治:有利于中国革命斗争的开展,促进 的发展。经济:有利于中国 的发展和 进程。

6、思想:有利于冲破旧文化的束缚和解放思想。八、18401919年,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都是 ,革命任务是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区别是 。一、晚清时期(18401912年)(一)中国近代化的孕育时期(18401860年)1、历史阶段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1)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太平天国运动揭开民主革命序幕。(2)经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思想:出现向西方学习新思潮,“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

7、(4)外交:国门被打开,清王朝被迫开放。2、重大历史事件:18401842鸦片战争;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18511860年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1.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_,直接原因是_。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_,首先打开中国大门。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条约是_,与香港问题有关的条约分别是1842年的_和1860年的_,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_ _。2.鸦片战争使中国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折,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 国家开始沦为_国家,是 史的开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 的矛盾演变为 和 的矛盾,革命任务由战前的_转变为 的双重革命任务。从此,中国革

8、命进入 的时期。3.揭开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序幕的是 运动,前期的革命纲领是 ;其后期的革命纲领是 ,反映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4.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抵抗派 和 等人首次向西方学习,“ ”的新思潮,引导人们关注世界,起思想启迪作用。5.鸦片战争后,受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促使中国传统 开始解体,家庭手工业破产,造成 与 的分离,促进农产品商品化,中国经济被卷入 。6.鸦片战争后,洋装、西餐、洋房出现在 和 ,但农村依旧保持传统风俗,西方列强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著名报刊有中

9、国丛报和万国公报。(二)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601895年)1、历史阶段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1)经济:19C60S90S,洋务运动兴起,标志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列强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2)政治:新的阶级力量产生(民族资产阶级)。(3)思想: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学习西方近代科技;维新思想产生、发展。2、重大历史事件:19C60S90S,洋务运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C60、70S,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C60、70S,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89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知识点:1.1894年1895

10、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 ,经济侵略方式由 向 转变,列强掀起了 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2.19C60S90S,在 的背景下,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在不改变 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其主要内容有: 、 、 、 ,标志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最终失败,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3.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一批 ,客观上刺激中国 的发展,对外国的 起到一定抵制作用,对本国 瓦解起一定推动作用。4.19C60、70S,在 逐渐瓦解, 利润刺激, 的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 诞生,著名的民族企业有上海 ,广东南海

11、的 ,天津的 磨坊。伴随其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诞生。5.19C60S90S,洋务派“ ”和“ ”的口号,学习西方近代科技。19C60、70S,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主张变革中国政治制度,设议会、发展工商业,实现 制,但没有实践。6.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以 为主导,到近代前期出现 、 、 经济;到近代后期出现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 资本。7.1872年,洋务派创办 ,打破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推动中国水上交通业近代化进程,19C80S初,清政府修筑铁路,标志中国铁路的诞生;19C70S,福建巡抚在 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三)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8951912年)1、历史阶段特征:半殖民地半

12、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和发展。(1)政治: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历史舞台,领导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政治制度实现重大突破。(2)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3)思想:维新变法思想、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2、重大历史事件:1898-1900年义和团运动;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辛丑条约; 1898年戊戌变法;1911年武昌起义;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临时约法颁布 知识点:1.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被迫签订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赔款最多的条约。2.19C末义和团运动“ ”口号并斗争,使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3.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 、 ,采取 方式,发动以救亡图存、发展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