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艺术积极介入城市公共空间的途径:台北经验及启示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47632467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26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街头艺术积极介入城市公共空间的途径:台北经验及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街头艺术积极介入城市公共空间的途径:台北经验及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街头艺术积极介入城市公共空间的途径:台北经验及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街头艺术积极介入城市公共空间的途径:台北经验及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街头艺术积极介入城市公共空间的途径:台北经验及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街头艺术积极介入城市公共空间的途径:台北经验及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街头艺术积极介入城市公共空间的途径:台北经验及启示(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街头艺术积极介入城市公共空间的途径:台北经验及启示,张鹏,蒲卉,摘要:伴随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由过去大规模物质空间营造向关注提升空间品质转变。在 此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提升成为重要话题。街头艺术是发生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 行为,其独特性不仅表现为形式上的即时性、参与性与流动性,在功能上,对于提升空间活力、增加人的 交往与塑造场所精神都具有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价值。而在中国大部分城市中,街头艺术通常被等 同于“乞讨”、“诈骗”以及“秩序破坏者”,不仅桎梏了街头艺术的发展,也成为公共空间活力提升、 城市文化生活的丰富以及艺术氛围营造的阻滞。本文分析“街头艺术”在功

2、能、形式上的独特性以及与城 市公共空间活力之间的关系,建立“街头艺术公众公共空间”良性互动机制模型。通过梳理台北地区 街头艺术管理的案例,从政府管理、街头艺人、公众三个视角分别分析总结台北街头艺人管理的经验,进 而提出了包括集中与分散互补的空间布局模式、刚性与弹性结合的行为约束机制、组织与自组织的多主体 介入管理以及积极舆论引导与严格执法保障在内的四个规划策略,以期为我国街头艺人的管理与城市公共 空间活力的提升提供新的参考。,关键词:街头艺术,公共空间,空间活力,台北,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由过去传统的面对面 语言交流转变为更多借助于网络平台互动。伴随

3、这种变化发生的,是人们对公共空间认识的 巨大变化,城市公共空间逐渐回归到其作为“容器”的原始意义,城市生活也缺少了更多偶 然性的“戏剧”色彩,与陌生人的交流被认为是乏味的、不得已的,因此桑内特断言“公共 生活已死”1。在这种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提升成为关注的重点。城市公共空间不 仅是一种纯粹物质性的实体空间,而且是场所精神和空间活力的总和。克劳斯森姆斯罗特 提出了“城市性”的概念,认为城市“不同于简单的建筑集合的肌理(fabric),而是其特 性在漫长的连续发展变化中固化沉淀后,在今天的集中显现。”2因此,公共空间活力提升, 不应局限于物质空间的改造,更应体现其承载的“城市性”和精神性。

4、,近年来艺术作为一种城市公共空间再生与复兴的手段和重要策略,已开始运用于城乡规,划建设中。已有的关注点包括艺术对于城市空间的重要性3、艺术作品对于公共空间的影响 4-5、艺术家对空间(主要是乡村和社区)的建设模式与作用机制等6-8。可见当前对于艺术,介入空间的研究大多停留于物质性的建设改造,而关于艺术对于公共空间“城市性”质量的 提升层面探索较少。本文试图从一种特殊的艺术类型 “街头艺术”入手,分析台北管理 街头艺人的经验,从而探索一种“即时性”、“流动性”、“互动性”的艺术积极介入城市 公共空间活力提升的途径,同时提出了避免消极介入的规划策略。,1 街头艺术的概念与分类,街头艺术是在经济较发

5、达的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他们的主体被称为“街头艺人”。,目前在我国大陆地区尚未有对街头艺术的严格定义,维基百科认为街头艺术是一种“街头巷 尾展示的艺术形式”,并从类型上将其分为“街头涂鸦艺术”和“街头行为艺术”两种。安 琳莉认为街头艺术是指“音乐家、画家以及行为艺术家等街头艺人在公共场所为公众表演的 拿手绝活,包括歌唱、口技、默剧、乐器演奏、画画、杂耍表演、说书等多种多样的表演形 式。”并指出了街头艺术的特点即“流动性”、“文化性”、“自发性”、“聚集性”。 9 近年来街头艺术无论从艺术形式还是参与群体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艺人通过丰富自 身演艺才能,提升对更多人群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他

6、们更关注和受众群体的互动。因此街 头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密切相关。本文从艺人与受众群体的关系角度,将街头艺术分为 两类(表 1):,(1)创作场景受众分离式,这类街头艺术主要指受众只能看到街头艺人的艺术成果,而看不到其创作过程,例如街,头涂鸦 、街头雕塑、泥塑等。是一种相对传统的、静态的、展示型的艺术形式。 ,(2)创作场景受众互动式,街头艺人的创作过程能够被受众所见到,且可以参与其中,例如唱歌、乐器、行为艺术、 街舞表演、魔术等。人们通过欣赏创作过程,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理念,是一种创作与展示 交融的、艺人与受众互动的艺术形式。,表 1 街头艺术的主要类型、特点及示意图,表演艺术类 主要以提

7、供视听感受和 主要以提供视觉观赏性为 主要以创意产品和手工 体验为主要特点; 特点; 艺品创造为主要特点; 戏剧、默剧、丑剧、杂技、 书法、绘画、涂鸦、人物塑 面塑、泥塑、糖塑等现场,视觉艺术类,创意工艺类,特点 分类,朗诵、声乐、器乐、魔术、 像、摄影、花鸟字 街舞、行为艺术,创作完成的工艺品,示意图,2 街头艺术提升公共空间活力的途径,城市公共空间的特色一方面表现在物质空间和环境的独特性,更重要的是人与建筑环境 的互动以及人与人之间交流所带来的场所精神的提升10。内容丰富的街头艺术形式不仅为特 定的场所吸引了人流,而且其灵活变化和流动的艺术行为对城市整体艺术氛围、文化形象以 及公共空间特色

8、的营造都具有重要的价值。,2.1 街头艺术对公共空间环境的单向介入,桑内特等人注意到现代城市中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正在减弱11,这是公共空间特色弱化 的重要表征之一。由于公共空间权属的模糊性,任何个人意志的介入都会引发其他公共空间 所有者权力属性的变更,因此通常最保守的办法便是所有人退守自我权力边界,所带来的直 接后果是城市公共空间的荒废和萧条。街头艺术则通过自身创造力和涂鸦、雕塑等艺术品重 塑公共空间品质,使空间变得更加有趣味性,以此提升公共空间环境的吸引力。 2.2 街头艺术与受众的互动形成对公共空间的双向介入 街头艺术不仅仅可以塑造物质空间环境的品质,其丰富的艺术形式也为介入空间提供了 多

9、种手段。街头艺术家通过将艺术品创作场景搬到公共空间中进行现场表演,以吸引更多的 人前来观赏和参与为目的,通过观赏、买卖、捐款、语言交流等方式与受众产生积极的互动。 一方面,街头艺术家的表演行为本身提升了公共空间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街头艺术家与受 众的积极互动形成了对公共空间的良性介入,实现了公共空间特色营造与活力提升的双向介 入(如图 1)。,2.3 街头艺术公众公共空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认为,空间一旦被改造,其内部固有观念和模式也随之改造。 空间生产的目标就是通过对人的生活,方式的规训,实现对日常生产关系、人,际关系的重塑12。街头艺术与公众的良,性互动所形成的积极有活力

10、的公共空,间,反过来也会刺激更多的街头艺术家,前来表演,带来更多类型的演出内容,,图 1 街头艺术由单向介入向双向介入的演变,而受众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公共空,间的交往中,街头艺术家、公众以及公共空间三者之间形成了良性的循环互动机制(如图 2)。,图 2 街头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良性互动机制与规划策略框架,3 街头艺术发展概况,3.1 西方国家发展概况,在西方,街头艺术在公共空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街头艺人以多样化的表演和艺术形式 丰富着街边的环境景观空间,中古世纪吟游乐人(jongleur)如今变成职业街头艺人(busker ) 或街头音乐家(street musician),街头艺人成为街头独

11、特的流动风景。很多艺术家会不定期 地走上街头进行表演,同观众进行接触,不少年轻艺术工作者也希望通过街头艺术的形式来 让自己接触更多的观众,打造自己的艺术魅力,除此之外,在伦敦、米兰等城市,当地的一 些音乐院校都会不定期地组织年轻学生上街表演,他们通过街头表演的形式让年轻人得到锻 炼。虽然这些街头艺术家表演的多非高雅艺术,但风格迥异,与行人往来互动,成为吸引人 流、提升公共空间活力的重要催化剂。,3.2 国内发展概况,街头艺术在我国的出现时间可以追溯到宋代(“瓦子”)甚至更早。北宋画家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中便有对汴梁城街头艺人表演场景的描绘,反映了当时都城街市的繁华。清 朝初年的散文口技中描

12、写了“京中善口技者”的表演,“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 抚尺”便将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由醒而梦,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惶恐场景演绎得精彩逼真。 近代街头艺人阿炳的一曲二泉映月妇孺皆知,诸多文艺大师(如马三立、侯宝林等)也 都经历过从街头到殿堂的成长历程。而相声、评书、快板、大鼓、评弹等民间曲艺则构成了 老北京珍贵的“天桥记忆”。这些旧有的街头艺术具有极强的场所代入感,带给人温暖的娱 乐气息,形成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如图 3)。,图3 中国古典小说中的街头艺人插画 在今天,街头艺术的构成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更,一些 传统街头曲艺消失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艺术表演类型,而与 此同时街头艺人群体也在发生分化。

13、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管 理,部分街头艺术演出占用城市公共空间,阻碍了城市正常 的生活秩序,且水平低劣、利用手段骗取同情心,引起城市 居民的反感(如图 4)。不仅导致街头艺术一直处于“亚文,化”的状态而被排斥于主流文化之外13,也给城市管理带来 图 4 以卖艺之名行乞讨之实,的街头艺人,极大挑战,因此大部分城市目前对街头艺术采取的都是“一刀切”的禁止态度14,给街头艺,术积极介入公共空间带来了无形的桎梏。,4 台北街头艺术管理案例及启示,早在 20 多年前,台北文化事务管理部门就开始推动街头艺人从事街头艺术表演的规范 化管理,希望文化艺术能融更好的融入市民生活。时至今日,台北街头卖艺越来越得到社会

14、的认同和尊重,并衍生出一条相对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本文从管理者、街头艺人以及公众三 个维度剖析台北街头艺人管理的经验与启示,期为内陆地区引导街头艺术积极介入城市公共 空间活力提升提供有益借鉴。,4.1 政府管理视角:规范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4.1.1 制定规范化的管理条例,为了推动街头艺术健康发展,台北先后颁布了台北市街头艺人从事艺文活动许可办法 (1994 年 4 月)、台北市街头艺人从事艺文活动许可办法实施计划(1997 年 2 月)等 相关规定,让街头卖艺行为有章可循;另外,街头表演活动除了上述办法的管理,还必须在 “环境噪音管制法”、“交通道路安全管理条例”、“社会秩序维护法”等相关规定

15、的前提 下进行,否则,执法部门有权撤销甚至终止街头艺人的卖艺资格。 4.1.2 划定固定街头卖艺场地,主动为街头艺人创造更加优质的卖艺场所,按照按照街头艺术的类型、受众特征、外部 干扰程度等因素,台北市共规划了 68 个公共空间作为“街头艺人表演专用场地”,其中包 括捷运(地铁)站、公园、广场、商业步行街与部分旅游景点等,大都是人流量较高的公共 空间。,4.1.3 提高街头艺人准入门槛,台北街头艺人需要通过严格的考核标准之后才,可以拿到街头卖艺证照,凭借证照才能取得街头表,演资格,以此提升街头艺术的水准(如图 5)。考核,一般通过率在 20%以下,艺术水平不佳者即被淘汰,,一般每年举行 2 次

16、考核,内容分为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和创意工艺 3 类,考试场地设在人流量较多的,台北中山纪念馆回廊,每个参加考核者只有 3 分钟 图 5 台北街头艺人许可证 的表演时间,由专业评审员从以下几个指标对街头,艺人进行考核:一是看艺术表现力和技巧是否成熟;二是看演出对观众和环境的效果如何; 三是演出者对自身的包装;四是演出的完成度15。,另外,街头艺人必须是一名专业演出者,即便身体残疾,也没有任何照顾,艺术水平是, 唯一的考核标准。目前台北地区共颁发 10000 多组艺人证照 ,这些成员多半是专业表演人,员,也有很多院校老师。目前整个街头艺人群体的组成结构大约是专业人员占 80%、退休 人员 15%、学生 3%、外国人 1%、其他 1%。,4.1.4 实行表演场次申请制度,取得证件之后,街头艺人可以采取自由登记申请制度。每天在政府指定的窗口参加抽签 以决定当天的表演场地。例如在捷运淡水站,每天早上 10 点作用安排抽签,一般十几个申 请者竞争 8 个场地。而表演的形式和时间也有规定,例如在某些人流量较大的捷运站出口处, 上下班高峰期时段禁止街头卖艺,以此限制街头表演活动对城市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