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中学校感受作文600字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7623556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中学校感受作文6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职中学校感受作文6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职中学校感受作文6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职中学校感受作文6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职中学校感受作文6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中学校感受作文600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中学校感受作文600字 摘要职中作文教学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且有相当深度的课题,本文只是浮略地谈一点认识。 在作文教学中,一方面我们要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这就必须首先直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从而激发兴趣乐意去写。 另一方面教师的指导要贯穿于整个作文过程中,包括语言的基本功训练、材料的积累、写作角度的选娶善于创新、学会修改等。 通过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作文教学剪碎生活写作兴趣逆向思维修改指导 职中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因学生的基础问题而难以突破,许多学生望“文”生畏。 因此,如何引导他们乐意去写是难点,如何指导是重点。 下面,我就这两方面的问题,浮略地谈一点认识。 一、生活为针,兴趣

2、为线,穿针引线为“缝”文。 1、要把作文回归到生活的起点。 一个高明的教师应该懂得,“审题”的实质就是“审视生活”。 给题目、给材料,都是从生活中来,有的是生活的提炼,有的就是生活本身。 如果能够透过题目或材料回到生活中去,在广阔的背景中去审视和分析其渊源、内涵、症结所在,命题作文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摆脱“限制”,还写作 _、完整之躯。 2、教会学生“剪碎生活”。 “剪碎”一词源于清人李渔,他对写作有一个相当精辟的比喻:“作剧如裁衣。 其初,以完全者剪碎;其后,以剪碎者凑成。 剪碎易,凑成难。 ”这段话,生动地展示了写作从生活到文章的制作过程,同时也是一项很艰难的工程,学生往往是“剪碎不易,凑成亦

3、难”。 因此,我要求学生平时注意把生活中的材料分门别类,再从中提炼、取舍、改造,为“凑成”作好准备。 3、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生活是人生的教科书,我激励他们要热爱生活,勤于思考,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新鲜感。 一要带着感情和想象去看待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二用陌生的眼光去看待熟悉的事物,三是经常处于不同的位置感受生活。 其次,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悟性。 我要求他们在周记中体现出:从日常的普遍现象中悟出生活的哲理;从多采的自然现象联想到纷繁的社会生活;有内省力。 长期下来,学生的笔触就显得细腻多姿,内容不再空洞苍白。 4、激发写作的兴趣。 首先,我鼓励学生写生活札记。 一开始,

4、_要求他们写具体的内容,而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然后根据所写的内容,开设一些栏目,在班上评议,可以的话,再编成班报等。 其次,我注意用心命题。 作文的题目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果能够给学生有倾吐的快感,和时代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就有东西可写,写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这样,学生从中产生了写作兴趣。 二、语言是表,材料是肉,文风是骨,指导是髓。 本文( .oh100./), _此标记,谢谢! 1、锤炼语言是基本。 语文教学最基本最直接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形成扎实的基本功,进而内化为学生的良好素质,因此,我从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语言:(1)训练学生活用词语。 让学生学会自己构词

5、,让学生明白到只要巧妙组合,自己也可以造出能获得大家认同的新词。 (2)训练学生巧用文言。 引导学生感受文白交融之美,在行文中适当巧妙地嵌入学过的文言词语,使文章更具有美感和文化品位。 (3)训练学生多角度地引用名言,却又在情理之中。 2、积累材料待入文。 叶老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可见,材料积累这一环节在写作训练中多么重要。 而材料的,无外乎两种渠道:一是社会生活材料,一是书本传说材料。 前者靠感受,后者凭阅读。 因此,我们可将“写作之源”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直接的,即通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而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获取有直接的生活材料,

6、由此而写来的文章,往往能达到情真意切、枝丰叶茂。 另一方面,是间接地获取材料,这主要书本,当然也包括道听途说的趣闻逸事等,对于中学生来说,从这一源头获取材料最为广泛。 鲁迅先生就有这样的写作体会:“文章怎样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理和方法的。”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文章是生活的再现与反映。 读文也好,体察生活也罢,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 作为语文教师,自当指导好学生为此而努力。 3、多角度开拓求发展。 我们面对一道作文题,不要只从词典的意义去解释它,而要突破这个局限用新的视点去审视它,解释出新的含义。 思维不能只走一条路,要呈辐射状态展开。 即从事物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特点,甚至每一个因素出发,展开思维、联想,这样,每条思维射线的落点,就可能产生一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