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25玲玲的画人教版新课标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7623058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25玲玲的画人教版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二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25玲玲的画人教版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二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25玲玲的画人教版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25玲玲的画人教版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25玲玲的画人教版新课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25 玲玲的画人教版新课标玲玲的画正是因为有了一个墨渍,玲玲才获得了思维飞跃的契机,最后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这是一堂由新桥小学陈忠钰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下册的课文,也是一堂属于学生的语文课,这既是一个打破定向思维的教学流程,也是一例教师与学生均获得成功的大胆尝试。一次并不陌生的“初遇”“聪明的小眼睛看过来,我姓陈,小朋友叫我什么呢?”孩子们齐声回答:“陈老师!”“能不能甜甜的叫一声呀?”“陈老师!”正式开课前,素未谋面的师生们营造了和谐的气氛。 “平时是怎么表扬自己的?” “嘿嘿,我真棒!”小朋友齐声回答。“再加上一声 ye!”“嘿嘿,我真棒 ye!”哈哈 , 顿时课堂气

2、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一个贯穿始终的提问“孩子们,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把课文的主角玲玲叫得特别响亮。“读了玲玲的画这个题目,你们心里有什么疑问呢?”教师用一个问题作为了这节语文课的开场白。他的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和联想。一大堆充满想象的解释,正式启动了这堂课学生们的大脑。在每个环节,教师都有意将这个提问贯穿着,要么做预备铺垫,要么设置理解思路迂回揭示谜底,要么让学生自主研究,找到问题的答案。本来稍显零乱的教学内容,因为这一个问题而得到了意识上的统一,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老师讲课思路也非常清晰。一批核心关键的部件教师提出了关于课文的理解的问题,却没有盲目求快解决。这节

3、语文课,教师依然从分自然段、识字等基本环节入手,但在划分段落和识字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挥和创新。没有用教师的权威,去确定到底有多少个自然段,而是将权力“下放”给学生,由他们来商量确定,最后得到一个比较一致的答案。学生的探究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在识字环节,同桌之间进行互动,调动了孩子朗读的兴趣,超越了一般教学模式下的效果,用“开火车”的方式来提高认知难度,以及将刚学会的书面语(如“端详”),及时运用于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咱们看看玲玲的这幅画,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请你仔细端详端详”)。这些施教的小细节,及时巩固了初学的生字。探究用形状相似的字来记忆的方法,

4、既达到掌握生字的效果, 还辨析了易错的字类, 可谓一举两得。对“趴”等动词的强调,直接为理解课文做了充分准备。一次无法删减的模仿除了对动词的探究, 对重点词汇的解读外, 教师还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情景,模仿“玲玲”的语气,读出人物的思想活动和感情来。而最值得称道的是,其他学生又成为模仿者的评判人,到底是不是读出了课文中人物焦急、疑惑、茅塞顿开和高兴的语气, 不由老师说了算, 而是认真倾听的其他学生。 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之间也形成了感情和思想的交流评价,事实上是走向了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教师一问,学生一答,教师将探究、评判的权力和标准交给学生,却掌握着理解的节奏和思路,提高了课堂效率,将全班学生的精力集中在如何理解课文这一基本教学要求上。一场不能止步的变革尽管教师在这节语文课的课堂组织和课前准备上下了很大工夫,但我觉得上好这堂语文课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这篇课文的起因是,画被弄脏,却又来不及画,结果则是获得了一等奖。如何将坏事变为了好事?其经过是, 得到父亲的提示,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这个转变的过程十分重要,这个过程,学生应该自己去细细体会,最终得出,只要积极动脑思考,坏事也可以转化为好事。结合低年级书写任务较轻的实际,教师可引导学生多多尝试书写,以培养学生独立写字的能力和信心。课文理解固然重要,但给孩子书写记忆生字的时间应更加充足,更应在课堂中得到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