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9课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7619715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与练】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9课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导与练】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9课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导与练】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9课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导与练】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9课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导与练】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9课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与练】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9课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与练】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9课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9课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1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影响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变迁的特点。2近代中国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近代交通与通信发展进步的表现。3近现代中国大众传媒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发展与进步;各种传媒的优势与特点。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服饰变化(1)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

2、化转变。(2)表现2饮食文化变化(1)中餐:四大菜系,即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2)西餐:鸦片战争后,西餐传入中国,出现了中西餐并行的局面。3居室建筑变化(1)传统居室: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2)西式住房:鸦片战争后,在租界,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20世纪30年代前后,出现欧化的新式住宅。4社会习俗变化(1)背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的影响。(2)表现 受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影响和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在婚丧嫁娶和社交礼仪等方面。建国后,党和政府重视人民的生活改善,

3、使社会主义新风尚大大发扬;改革开放后,经济腾飞带来了社会进步和生活巨变,人民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以及质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法点睛 本知识点归纳为“一、二、三、四”巧记速记实录 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增添了新内容,客观上推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同时也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1.交通工具更新(1)特点:更迭速度快,在城市比较显著,在乡村则迟缓得多。 人力车: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在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 普及。公共交通:1906年,_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 系统。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1969年_地铁开

4、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 铁的历史。2003年_磁悬浮列车专线投入商业运营,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开通。(2)概况天津北京上海2邮电通信设施的完善(1)邮政(2)电信(3)电话3交通通信工具进步的影响(1)促进了人员、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2)加速了城市化进程。(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4)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中国的交通与通信在近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根本上讲是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对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西方先进的交通、通信方式的传入,中国加强了同世界各国的交流,接触到西方在政治、经济乃至思想领域中先进的事物,大大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5、。,学法点睛 本知识点归纳为巧记速记实录一 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不仅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且在客观上冲击着近代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传播着男女平等观念、民主科学等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思想理念。 实录二 近代与现代中国铁路建设的一个最大不同点就是铁路主权问题。近代铁路主权被列强把持,以便于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现代中国的铁路主权掌握在人民政府手中,便于发展地区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1.大众报业的发展(1)发展原因:社会需要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2)西人办报: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一股办报的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3)国人办报

6、 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2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是_年由英美报商在上 海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_年的_广 播无线电台。1927年3月,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_广 播电台。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 京开播,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座_的广播电台。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 台。改革开放以来,无线电广播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 息、接受教育、文化娱乐和其他信息服务的重要工具19231926哈尔滨私营全国性(2)电影(3)电视3互联网与民众生活,学法点睛 本知识点归纳为史观史论对互联网的认识应当

7、一分为二,既看到它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互联网存在的消极作用。实录一 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但侧重点不同:报刊最主要的是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实录二 广播影视是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而互联网是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起来的。 实录三 近代以来,人与人交往频繁,社会化程度提高,需要相互沟通信息的媒体。于是,大众传媒出现了。最早出现的是报纸,而后是广播电视,报刊影视广播,被人们称为三大媒体。互联网由于也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故被称为第四媒体,即网络媒体。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以来

8、,由于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加之一系列重大近代化事件的影响,中国人民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但在农村变化不大。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但总体较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解决温饱,向着全面的小康社会迈进。角度1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特点提示:(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密切相关。(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城乡之间的差别极大,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状态,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4)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有

9、变化,但依旧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角度2 中国近代社会习俗演变的特点提示:(1)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推向内地和市镇。(2)从过程看:由西方引进,有较强的殖民地色彩,且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相互渗透。(3)从水平看:断发运动迅速、彻底;不缠足运动起步早,但进展缓慢;沿海和内地水平不一。(4)从动力看:每一次风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上层人物的倡导起到社会示范作用。(5)从程度看:大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只有少量洋货进入部分家庭,传统习惯坚如磐石。角度 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2011江苏单科,7)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

10、理解正确的是()。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A B C D点拨观察广告图,从图中文字“新发明的最时髦男女博士帽”,可知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但广告并未宣传博士帽的实用功能,其差异体现了性别美观的差异,并没有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排除;中国仿制西式帽,反映出民族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故符合题意,答案为B项。答案B1(泉州月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请简要说明。(2)以上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说明了什么?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

11、礼仪的变化。材料二反映了近代服饰的变化。(2)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外来文明冲击着近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近代以来,我国近代水运、铁路、公路、民航相继诞生并有一定的发展,但进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交通事业发展非常迅速。清朝末年,有线电报、无线电报和电话相继诞生,近代通信事业起步早但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通信事业发展较快,近年来人们开始使用电子邮件传递信息。角度 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的特征提示:(1)动力:人力、自然力机械力。(2)技术:引进自研自制。(3)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4)对象:平民化、普及化。(5)进

12、程:先慢后快。(6)种类:海陆空。角度 交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2009上海单科,18)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点拨汽车、火车、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不仅改善了人们的出行状况,而且大大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题干中竹枝词的出现正是伦理道德受到冲击的具体反映。答案A2阅读下面材料:京沪高速铁路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建成通车

13、后,将对加快“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及沿线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沟通交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重大积极影响。京沪高铁是高铁技术的集大成者,科技创新造就多个世界纪录。对沿线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带动作用,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请回答:综合上述材料,就近代以来中国铁路的发展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近代以来铁路的发展从无到有,新中国成立后取得重大成就。(2)近代列强的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3)铁路建设迅速发展,民族独立是前提,经济发展是基础。(4)铁路建设要真正服务于国计民生。(任意三点即可)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清朝晚期,近代报刊业诞生,其后在重大历史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新中国成立后,党报党刊是主要舆论工具,近年来报刊业发展欣欣向荣。我国电影自1905年诞生后发展较快,新中国电影事业逐步走向辉煌。1958年我国电视事业诞生,近年来电视逐步普及。1993年中国接入互联网,由于其独特优势成为新兴的大众传媒工具。角度 大众报业对人们现实生活的作用提示: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报刊多样化和更加专业化的今天,它对人们的学习教育、文化娱乐、生活消费、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影响。角度 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