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题库】_病生填空题

上传人:NU****AN 文档编号:147613346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生理学题库】_病生填空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病理生理学题库】_病生填空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病理生理学题库】_病生填空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题库】_病生填空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题库】_病生填空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生填空题1.成人体液总量占体重的60%,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40%, 细胞外液占20%。2.高渗性脱水的特征是失钠小于失水,血清钠浓度大于150mmol/L ,血浆渗透压大于310mmol/(KgH2O) ,高渗性脱水主要是细胞内液明显减少。3.低渗性脱水体液变化的特征是失水_小于_失钠,细胞外液丢失多于细胞_内液。4.高渗性脱水时脱水的主要部位是ICF,对病人的主要威胁是脑出血。5.高渗性脱水早期不易发生休克的机制在于:ICF流向ECF、口渴和尿量下降。6.低渗性脱水早期易发生休克的机制在于:ECF流向ICF、不口渴和早期尿量不减少。7.低渗性脱水时体液丢失以Na+为主,临床上易发生休克。

2、8.低渗性脱水时脱水的主要部位是细胞间隙,对病人的主要威胁是休克。9.等渗性脱水时,未经及时处理,可转变为高渗性脱水,如只给病人补水而未补盐,则可转变为低渗性脱水。10.导致血管内、外体液交换失平衡的发生机制有: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和淋巴回流受阻。11.急性低钾血症可导致骨骼肌静息膜电位负值变大,使细胞处于超极化状态,除极化障碍,引起肌肉无力,甚至发生呼吸麻痹。12.低钾血症时,心肌的收缩性增强;严重的高钾血症时,心肌的收缩性下降。13.低钾血症时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是由于细胞内K+外移,细胞外_H+_转入细胞内导致_碱_中毒,同时出现酸性尿。14.高钾血

3、症时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是由于细胞内H+外移,细胞外K+转入细胞内,使尿液的pH呈碱性、而细胞外液出现酸中毒。15.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可分为: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16.AG增高型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的常见原因为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和肾排固定酸减少。所测指标变化表现为SB下降,AB下降,BE负值上升,血清氯浓度正常。17.酸碱平衡紊乱时,SB与AB同时降低表示存在代谢性酸中毒,SBAB 表示有呼吸性碱中毒,SBAB表示呼吸性酸中毒。18.当患者发生非肾脏疾病的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主要通过呼吸、血液、肾脏的调节机制进行代偿。19.机体严重缺氧时,糖酵解

4、增强,可引起乳酸酸中毒,其酸碱指标变化为AB下降,SB下降,BE负值上升,AG上升。20.严重腹泻大量丢失肠液时,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为代谢性酸中毒,其发生的最主要机制与HCO3-的大量丢失有关。21.严重呕吐大量丢失胃液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为代谢性碱中毒,其发生的最主要机制与H+的大量丢失有关。22.代谢性酸中毒是以细胞外液_H+_增加或_HCO3-_丢失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23.失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的病理基础是血浆HCO3-升高,所测指标变化表现为SB上升,AB上升,BE正值上升,肺呼吸代偿时则H2CO3可增加。24.代谢性碱中毒时,患者出现的烦躁不安、精神错乱和谵妄等临床症状的机制是:GA

5、BA下降,CA2+下降。25.发热激活物激活EP细胞,激活细胞产生内生致热原,故又称为EP诱导体,它可分为外致热原和体内产物。26.内生致热原的效应部位是PO/AH,它的作用使调定点上移。27.内生致热原是一组由产EP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具有致热活性。28.目前认为内生致热源种类有IL、IFN、TNF和MIP-1。29.内生致热原进入脑内的途径有:血脑屏障、迷走神经、终板血管器。30.发热时,使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的中枢性正调节介质前列腺素E,cAMP,CRH,NO。31.一个典型的感染性发热的时相分为:上升、持续、下降期。32.一般认为,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提高13%,因为体内蛋白质、

6、脂、糖、维生素的分解代谢加强,故患者消瘦和体重下降。33.严重贫血引起缺氧时,血氧指标的变化为;动脉血的血氧分压正常;血氧容量降低;血氧饱和度正常血氧含量降低。34.血液性缺氧的常见原因有贫血、CO中毒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35.氰化物中毒可引起组织性缺氧,其血氧指标的变化为PaO2正常, CO2max正常, SaO2正常, 动静脉氧差下降。36.根据缺氧的原因和血气变化的特点,可把缺氧分低张、血液、组织和循环四种单纯性的缺氧类型。37.休克早期一般只出现循环性缺氧,动脉血氧分压正常;至休克晚期,因并发休克肺又可引起低张性缺氧,动脉血氧分压下降。38.一氧化碳中毒导致机体缺氧的机制是HbCO形成

7、、氧离曲线左移。39.肠源性紫绀的发生是由于食物中硝酸盐可以在肠道细菌作用下,转变为亚硝酸盐,而后进入体内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40.低张性缺氧时循环系统的代偿适应性反应是心输出量增加、肺血管收缩、血流重分布与毛细血管增生。41.缺氧引起脑水肿的发生机制:脑血管扩张、酸中毒、钠泵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42.休克代偿期,血管内外液体流动是从组织液进入血管;休克进展期,血管内外液体流动从血管进入组织间液。43.失血性休克患者在休克代偿期其动脉血压可以有:正常,但脉压下降、脉搏细快。44.休克代偿期转变为进展期的微循环淤血缺氧,其淤血的机制与酸中毒、内毒素作用、舒张血管代谢产物增多、血液流态改变因素

8、有关。45.典型的休克根据微循环血液灌流特点可分为缺血缺氧期、淤血缺氧期和DIC期。46.休克进展期血压进行性降低的机制是: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降低、自身输液、回心血量减少。47.纤溶系统中也存在负反馈调节,PAI-1可以抑制t-PA活性;2-AP可以与Pln结合形成PAP,使Pln失去活性。48.急性DIC发生后,常见的临床表现为:MODS、出血和休克。49.影响DIC 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受损,肝功能严重障 碍,微循环障碍,血液高凝状态以及不恰当使用纤溶抑制剂等。50.DIC时能引起凝血系统异常激活的原因和机制有:组织因子释放、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细胞的大量破坏和促凝物质

9、进入血液以及不恰当使用纤溶抑制剂等。51.产科意外是因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其常见病因有胎盘早期剥离,宫内死胎,羊水栓塞。52.肺通气功能障碍可以由限制和阻塞两种分机制造成的。53.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主要的原因与机制有:呼吸机活动障碍、胸廓顺应性降低、肺顺应性降低、胸腔积液和气胸。54.中心气道阻塞是以吸气困难为主;终末气道阻塞是以呼气困难为主。55.导致肺气体弥散障碍的基本原因是肺泡面积减少、肺泡膜厚度增加和弥散时间缩短。单纯性弥散障碍动脉血气变化特点是PaO2下降、PaCO2正常。56.型呼吸衰竭的特点是CO2上升O2下降,同时伴有高碳酸血症。57.部分肺的大动脉栓塞后,在不考虑呼吸代偿情况

10、下,患侧肺VA/ Q比值大,健侧肺VA/ Q比值小,患者PaO2降低、PaCO2都可,可出现I型呼吸衰竭。58.心衰时心率加快虽能起到一定的代偿作用,但如心率每分钟超过150180次,则可促使心衰的发生、发展。59.引起向心性肥大是由于心肌长期经受增加的压力负荷作用的结果;引起离心性肥大是由于心肌长期经受增加的容量负荷作用的结果。60.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性减弱主要机制是心肌收缩相关蛋白改变、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和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61.引起兴奋-收缩偶联障碍的主要机制是肌浆网钙转运功能障碍、胞外Ca2+内流障碍和肌钙蛋白与Ca2+结合障碍。62.甲亢、严重贫血患者发生心衰时,其心输出量较发生前

11、减少,但心输出量绝对值接近正常人水平,称为高排出量性心力衰竭。63.高血压性心脏病可引起左心力衰竭,使肺循环淤血,出现肺水肿。64.肠道产氨入血的多少取决于:蛋白质摄取量,细菌,pH。65.氨对CNS的毒性作用主要是:神经递质改变;干扰能量代谢;细胞膜功能抑制。66.肝性脑病早期脑内NH3浓度增加可使谷氨酸递质增加,患者出现兴奋性症状;但后期脑内NH3浓度继续增可使谷氨酰胺、GABA递质增加,表现出抑制性症状。67.脑细胞内NH3过多时可通过-酮戊二酸、NADH消耗增加和乙酰辅酶A产生减少干扰三羧酸循环。68.肝性脑病时生成的假性神经递质主要有苯乙醇胺、羟苯乙醇胺和5-羟色胺。69.GABA学

12、说认为:脑内GABA与神经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外Cl-内流,使神经元出现超极化,造成神经传导障碍。70.依据发病的原因,ARF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71.依据肾组织细胞是否受损,ARF可分为:功能性、器质性。72.引起ATN的常见原因为缺血和再灌注损伤、肾中毒和体液因素异常。73.少尿型ARF,按其病理过程可分为三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74.ARF时,血钾升高的主要原因有尿量减少使钾排出减少、分解代谢增强、酸中毒、和输入库存血或食入含钾高食物。75.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EPO生成减少;出血和毒性物质使红细胞破坏增加。76.氮质血症是指由于GFR急剧下降,体内含氮的代谢产物如尿素、肌酐、尿酸等在体内蓄积,导致血中NPN含量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