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文字稿)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759714 上传时间:2017-11-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文字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文字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文字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文字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文字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文字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文字稿)(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揭示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主要学习内容:教学目标的定位策略教学内容的组合策略教学方法的优选策略教学程序的安排策略教学设计的准备1.“吃透教材” 把握教学内容科学性思想性 挖掘数学思想方法挖掘数学人文内涵趣味性2.“吃透学生” 找准邻近发展区3.“吃透自己” 体现最擅长之处体现自我教师是教学资源,如果在备课时仅把自己作为进行教学设计的工具,而忽视了自我在实施教学方案中的优势作用,那么其教学设计肯定会不切合实际而理想化,这样不仅自我的资源价值得不到体现,而且会影响教学效果。备课时勿忘自我,注意体现自我,发挥自身优势,要努力使教师

2、个体独具的个性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张扬,努力优化课堂教学,逐步形成较成熟稳定的教学风格。 三、新授A教学目标的定位策略素质教育观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它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好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教学设计是产生好课的前提。1.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具体明确,恰如其分具体明确,恰如其分 2. ABCD法法 指一条完整、具体、明确的指一条完整、具体、明确的 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四个要素: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四个要素: A行为主体(Audience),描述的应是学生的行为,用“ 学生应该”表示;(即

3、学生或哪一层次学生 例如:学困生会列分步算式解答;一般生会列综合算式解答,能说出解题过程;智优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能说清解题思路。) B行为动词(Behavior),能描述学习后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用“写出、列出、认出、辨别、比较、对比、指明、绘制、解决、背诵”等表示; C行为条件(Condition),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如是否允许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限制、完成2行为的情景;又如口算的条件:视算;听算。 D表现程度(Degree) ,指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如口算的水准:每分做 8 题;错误率 4%以内,又如用“至少应写出

4、”、 “70%以上做对”、 “完全正确”等表示。3. 全面落实与有所侧重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可以有所侧重、不宜面面俱到4. 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B教学内容的组合策略1、 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笔算主题图的解读通过解读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笔算这一教材,分析一般可从哪几方面解读教材?图、例、题(分别从主题图、例题、习题三方面阐述) 主题图的处理“主题图”是指以一定的主题场景为背景来呈现数学教学内容的画面。它是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相配套实验教材(低段)编写的一大特色。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情境呈现相关知识,意欲体现数学课程标准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

5、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从课程理念和教材设计的角度看, “主题图”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容易唤起学生的认知经验,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二是使学习材料的呈现显得既灵活又生动,并能体现一定的开放性,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三是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的主题场景,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教育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策略一:深刻领会材料内涵6,7 的认识主题图的教学通过不同教法对比,引导学员体会两位老师对该主题图的不同理解,得出相关结论。策略二:灵活调整材料内容十几减几主题图的教学通过正反两例,说明教材中主题图的取舍条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6、数学 (人教版)一年级(下)的十几减几的主题图,即小猫观金鱼图。教材编写的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两只小猫从不同角度观察,获得不同的数学信息” ,提出不同的问题(既教材所呈现的“有 13 条金鱼,黑的有 5 条,花的有( )条”和“13 条金鱼,花的有 8 条,黑的有( )条” ) ,然后列出减法算式作为例题。从我们对教材的重新认识来看,教材主题图虽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开放度,但从数学问题的呈现和对算法多样化的关注来看,该主题图呈现的问题既缺乏真实性(因为两种不同颜色的金鱼数量本来就是已知的) ,又对算法有过多的暗示(往往使学生一味地关注“想加算3减”而忽视了其他的算法) 。于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

7、对其进行了改编,设计了一个小猴爬树摘桃的主题图。教师与学生相比,有着首先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内在意义的义务和权利。应本着“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理念,在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主题图的基础上,以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为蓝本进行合理设计。当认为教材上的主题情境不适合当时当地学生的学习状况时,或者有比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更有价值的主题情境时,可以重新确定材料进行编排(有时教师也会本着更有利于自己把握和操作的目的对教材所提供的主题情境进行改编) 。但是改变后的主题情境,需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从上述案例不难发现,改编后的教学,有两方面的优势:使问题呈现具有了现实意义

8、。13 只猴子在一起玩,一些猴子爬上了树,有些能够看到,有些钻入了树丛看不见,在地面上还剩下 6 只猴子。那么“树上到底爬上了几只猴子”呢?问题的呈现显得比较自然,也是学生想知道的。于是例题“136”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避免了对算法的暗示,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个性,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因为本节课在对算法的要求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教师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次关注自己的方法,加深对自己原有的口算方法的理解,最终使学生在根据算式特点或自身经验选择得来得方法得以强化(从技能层面来说,学生口算时所运用的几种算法,如“破十减” 、“想加算减” 、 “连续减”等,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当学生对

9、“20 以内”的 32道退位减法熟练以后,便如同“乘法口诀”一样,运用到今后的减法运算中,“常常采用提取记忆的方式”即可) 。从这个意义上看,这样的改编更有利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策略三:合理把握呈现方式通过设计“主题图该由谁来呈现?”等问题及相互交流,引导学员体会“由教师、学生或师生共同呈现”的道理。应用题小数性质请同学们在 5、50、500 的后面添加单位名称,使三个数能用等号连接。在孩子们心中,5 比 50、500 都小,怎么可以用等号连接呢?带着疑问开始了讨论和探索。5 分米50 厘米500 毫米5 米50 分米500 厘米5 元50 角500 分这些算式脱颖而出,他们十分高兴地欣赏

10、着自己地研究成果。提出新的要求:“哪位同学能在等式不变的前提下将单位名称改写为完全一样的。 ”话音未落同学们便讨论起来,黑板上出现了两个等式。0.5 元0.50 元0.500 元40.5 米0.50 米0.500 米又提出新问题:“如果去掉单位名称等式还成立吗?你还能举出几个例子说明吗?”刚刚平静下来的课堂又出现了高潮。同学们的思维活跃起来。策略四:恰当选择呈现时机主题图可出现在新课引入时,也可作为课后的拓展练习。本节课把原来放在前面的主题图作为拓展延伸内容,放在了结课前,应该说更加有效地体现了教材原有“主题图”的意义和作用。从实际的教学来看,由于教师把教材上静态的主题图设计成了动态的,使原来

11、比较呆板的问题情境显得比较生动、有趣了,更具挑战性了。在应用与巩固的同时,从认识和思维上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学生的思维显然被激活了。他们说出了好些办法,有合理的,也有不那么合理的,当然也有教师希望得到的“十只十只地数”这种办法。对于教师而言,本环节预设的教学目标达成了;而对学生来说,则是其创造性思维的充分展现。而这也正是如此处理教材主题图的价值所在。因此在对教材主题图的呈现方式上,教师要适当把握;在呈现时机上,也可以灵活处理。教师需根据自身所设计的课堂教学进程或动态生成需要,把教材原有“主题图”适时呈现,使其充分体现出丰富的内涵和价值。 例题的处理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很多采用例题的形式来呈现

12、,所以例题的设计策略与主题图有着共同之处。(用课前录像课片断的设计意图来说明。)它除了与主体图同样的策略外,我们还要关注另一条策略。我们还来看刚才的例题,处理看出用计算解决生活问题外,还有别的意思吗?这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是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笔算和口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续学习笔算乘法打基础,也为概括“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量关系作铺垫。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确定为“探究算法,理解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但部分老师在研读教材中往往对两块内容进行曲解。其一,对例题的曲解,大家可能会认为例题只是一个载体,换成其它事例而不改变数据,例题的作用不会改变,因此常有老师把

13、它改换成与学生生活更贴近的事例。对这节课而言,改换确实无可厚非,但对整个单元来说,改换例题是典型的不了解编者意图的做法。本单元第一节“口算”中的一个例题,第二节“笔算”中的三个例题,都是以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作为事例,那么“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量关系的概括也就水到渠成了。其二,对三种算法处理上的曲解。有老师认为教材中的三个学生分别用估算、笔算和计算器计算,那是体现算法多样化,学生喜欢哪种方法都可以。殊不知这是计算题的估算、计算和验算的三个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对题意的理解和已有的知识进行估算,如果要比较准确可以用笔算,然后用估算的算理作为笔算的算法,并把笔算结果与估算结果进

14、行比对,观察是否接近,最后可以用计算器验算笔算的正确性。因此,只有有效地研读教材,才有可能营造“简洁而有活力,扎实而有实效”数学课堂。看来这个例题的内容如果由时代需要,比如换成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捐赠钱物等有何不可?但老师们,让我们再来看看后面的例 2、例 3,你觉得还5能换成捐钱赠物吗?为什么?如果很想让例题赋有时代感,怎么办?这条策略如何提炼。策略:整体把握 有机联系主要方式:先后呈现三个教材例题,引导学员自主感悟。 习题的处理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5、教师通过评价学生的练习过程和结果,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策略,设计新的练习内容与练习方式。设计练习作业也要讲究有效。我们设计练习,不能光做裁缝,通过剪刀加胶水剪切复印,使练习作业成为学生过重的负担,成为学生厌学的导火索。我的主张,每一道练习,教师都需精心设计,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教学意图;所有的学生练习作业不能一刀切,有人可以只做基础题,有人可以只做提高题,有人也可以免做作业;作为课堂延伸的课外作业,可以适当布置具有一定实践性的综合题,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三上年级学习长度单位后,课外作业为:替父母量三围,并根据结果送上一句话。有学生给他父亲量了啤酒肚后告诫说“爸爸,请

16、您少喝酒,多运动,您需要减肥了。”这一作业既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业,也是培养学生关爱父母的情感作业。在学习了质量单位后,课外作业为:记录家中一天内各项内容的用水量,再请你设计一个节水方案,一天能节约多少水?照这样计算,一个月能节约多少?设计一条节约用水的广告语。如何设计好练习,可以有以下策略:策略一:变机械为灵活:读百分数:请同学们自由读下列百分数,说一说在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百分数比较特别。1% 15% 50% 99%100%0.5%7.5%105.5%243% 400%写百分数师:请在草稿本上写出下列百分数,争取一个比一个写得美观漂亮。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九十八百分之一百分之一百二十百分之二十二百分之六点二百分之三百百分之零点八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