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外2011级高二(下)期中语文卷参考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750523 上传时间:2017-1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外2011级高二(下)期中语文卷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罗外2011级高二(下)期中语文卷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罗外2011级高二(下)期中语文卷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罗外2011级高二(下)期中语文卷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罗外2011级高二(下)期中语文卷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外2011级高二(下)期中语文卷参考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4 页罗湖外语学校 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 )1.A【3 分】【B 项“驰骋”,驰:使劲赶马;驱马进击;骋:马奔驰;尽情施展,不受拘束。“驰骋”在文句中是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的意思。C 项“咏” ,动词作名词,诗歌; D 项“危”即“高”的意思。】2.【3 分】【项解释均有误。其中“批”是“敞开”;“批”是“拨开”“用手分开”的意思。】3.C【3 分】【表示承接(顺承)关系,表示修饰关系,表示并列关系,表示转折关系。】4.C【3 分】【A 项“之”,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这件事。B 项 “相”,表动作偏指一方

2、,可译为“你”;为“互相”。C 项“以”,均作介词,状语后置,相当于 “把”。D 项“焉”字,为句末语气词,为兼词, “于之” 。 】5.D【3 分】【D 项加点字“东”,名词活用直接作状语, “从东边” 。其余三项加点字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A 项为“向北走”;B 项为“命名,取名”;C 项为“上下荡漾,浮动”。】6C【3 分】【阳:通“佯”,假装。】7.A【3 分】【例句“步自雪堂”,从雪堂步行出发,属于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 项状语后置;B 项宾语前置,应为“六一,谓何也”;C 项判断句;D 项被动句,草木被震动。 】8.A【3 分】【不是写景】9.C【3 分】【序中写了欣赏美景、

3、高谈清论、饮酒作诗的情景。虽有“浮生若梦”等颓废之语,但主要是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豪情逸兴。不仅人生短暂要好好把握,何况自然是这样美丽“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人生是这样的美好“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李白则是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 “秉烛夜游” 。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雅怀”品自高,太白最天真!】10.B【3 分】【译文:方山子奋力拍马独骑而出,一箭就射中了乌鹊。 “怒马” ,使马怒,即纵马向前;“之” ,据前文指代“乌鹊” 。 】11.C【

4、3 分】【目:亲眼,用眼睛。耳:亲耳,用耳朵。名词直接作状语。名词“目”“耳”分别作动词“见”“闻”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12.B 【3 分】【B.于:介词,均可译为“在” ,与名词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A.之:它,石头的声音,代词。之:去,往,动词。C.其:代词,代上文“石穴罅 ”,它们。其:副词,相当于“难道”、“怎么”。“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 吗?D.而:连第 2 页 共 4 页词,表转折,可译为“却” 。而:连词,表修饰,可译为“来” 。 】13.A 【3 分】【句中的“笑”,不是苏轼的“笑”。作者以贴切的比喻,拟其阴沉怪异之声写鹳鹤。突出月夜

5、景色奇特,令人毛骨悚然,说明实地考察之不易,为末段“士大夫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句伏笔。处发“笑”的人都是苏轼,只是所笑的对象不同,所表现的感情不同。其中句中的“笑”表现了苏轼非常自信的心理。句中的“笑”,是一种轻松愉快的笑,表现了作者探明真相后的自得、兴奋。句中的“笑”表现了苏轼对无知、主观臆断者的嘲讽之情。】14.C 【3 分】【作者指出石钟山命名的正确说法不能流传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是说郦道元之说失之于不详,士大夫能为文而“莫能知” ,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为文,致使正确说法不能流传;另一方面:“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是说李渤之类的“陋者” ,主观臆断, “自以为得

6、其实” ,致使有李渤的错误说法和后人以讹传讹。 】15.【9 分】【参考答案】 (被敲打)铿然作响的山石,到处都是这样。 【3 分】【主要赋分点:石之铿然有声者(主语“石”的定语“铿然有声”后置。即“中心词+之+定语+者” 。铿然:形容敲击金石所发出的响亮的声音。然,形容词词尾。译作“(被敲打)铿然作响的山石” 。能体现定语后置就给 1 分) ;所在皆是(所字结构“所+动词” ,这里表示与行为状态有关的任何地方,译作名词性短语“在的这个地方”或“到处、处处” ) ;是(代词,译作“这样” ) ;整个语句翻译成判断句式(“也” ) 。三个点各 1 分,共计 3 分。 】【参考答案】渔夫船工虽然知

7、道却又不能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石钟山得名的由来)的缘故。【4 分】 【主要赋分点:虽而(转折连词,译作“虽然,但是”);言(指用文字表达,记载);所以(译成“的原因” , “的缘由” ) ;此也(整个语句翻译成因果判断句式) 。四个点各 1 分,共计 4 分。 】【参考答案】古时的人没有欺骗我啊。【2 分】【主要赋分点:之(结构助词,的, “古之人”译作“古时的人” , “古代的人” ,指郦道元);不余欺(否定句中代词“余”作动词“欺”的宾语,前置,即“不欺余”,译作“没有欺骗我”。能体现宾语前置就给 1 分。)两个点各 1 分,共计 2 分。 】【参考译文】水经说:“鄱阳湖口

8、有石钟山。”郦道元认为下面对着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互相碰撞,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去探寻它的陈迹,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打它们,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这个(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它。山石被敲打时能铿锵作响的,我在的这个地方全部都是,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湖北黄州坐船到汝州(河南临汝)去,大儿子苏迈

9、将要去就任饶州德兴县(现在江西德兴)的县尉(主管一县治安的官吏),我送他到(江西)湖口,因而能够观察这座称为“石钟”的山。庙里的和尚叫小孩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硿硿地发出声响,我本来就觉得可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我和苏迈坐着小船来到绝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在旁边耸立着,高达千尺,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繁茂直立的想要捉人;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中发出磔磔地鸟鸣声;又有一种像老人在山谷中边咳边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钟声洪亮像钟鼓的声音连续不断。船夫非常害怕。我慢慢地观察,原来山脚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

10、,不知它们的深度,微微的水波涌进洞穴和裂缝,波浪激荡便形成这种声音。船绕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挡在水流的中心,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风浪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噌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因此我第 3 页 共 4 页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那些(典故)吗?那噌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人(称这山为“石钟山”)没有欺骗我啊!”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根据主观猜测去推断它的有或没有(正不正确),可以吗?郦道元见到和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说得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夜晚乘着小船停靠在悬崖绝壁下面

11、,所以不能知道真相;而渔人(和)船工,虽然知道却又不能用文字表达、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缘故。而浅陋的人用斧头敲打石头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事情的真相。我因此记下这件事,叹惜郦道元记叙的简略,笑话李渤的浅陋。16C【3 分】【释为“遗憾,不满意”或“以为憾事” 】17C【3 分】【C 项的“于”均为介词,释为“在” 。A 项句中的“之”为结构助词,释为“的” 。句中的“之” ,代词,指“天下久旱”等灾变。B 项前句的“以”表原因, “因为” ;后句“以” ,表目的连词“来”或表修饰, “为图以献”译为“制成画卷献给神宗皇帝 ”。D 项前一“

12、其” ,人称代词,释为“他的(指王安石) ”,后一“其” ,指示代词,释为“(条例司的)那,那些(日常事务) ”。 】18D【3 分】【D 项与题干中的句子均为判断句,例句用“者也”式构成判断,D 项用“乃”表判断。A项“见称”释为“被称赞” ,A 项为被动句。B 项为省略句,补充完整应为 “(韩维)及为太子庶子,又荐(王安石)代自” , “自代”同时也是宾语前置,即“代自 ”。C 项为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之”作谓语动词“闻”的宾语。 】19B【3 分】【A 项句是说经术学问是可以处理政务世事的;C 项句写帝因饥民而忧的情形;D 项句是写王安石宽慰皇上的。B 项两句分别表明了王安石力主

13、变法和变法受阻。 】20C【3 分】【所选文段中并不见此项陈述,实属无中生有。】21 【9 分】(4 分)朋友曾巩陈把他(王安石)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王安石传播声名。【主要赋分点:友生(朋友) ;补出“以(之) ”(把王安石的文章) ;示(给人看) ;延誉(播扬声誉,传扬好名声) 。四个点各 1 分,共计 4 分。 】(3 分)大旱是因为王安石(变法)引起的,罢免了王安石,天上就会下雨。【主要赋分点:致(动词,招引,引来) ;去(动词,除掉,去掉,罢免) ;雨(名词活用作动词,下雨) 。三个点各 1 分,共计 3 分。 】(2 分)慈圣、宣仁两位太后流着眼泪对神宗皇帝说:“王安石使天下变

14、得大乱了。 ”【主要赋分点:涕(名词活用作动词,流泪,落泪) ;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大乱) ;两个点各 1 分,共计 2 分。 】【参考译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少年时喜好读书,一经过目终身不忘。他写文章落笔如飞,初看好像漫不经心,完成后,见到的人都佩服他的文章精彩奇妙。朋友曾巩把他的文章带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他播扬美誉。王安石考中进士,名列上等,任签书淮南判官。文彦博做宰相,向皇帝推荐王安石,说他淡于名利,请求越级提拔,想以此来遏止为名利而奔走竞争的风气。不久,朝廷召他考试馆职,他不肯参加。欧阳修推荐他任谏官,他以祖母年事已高辞谢。欧阳修对朝廷说王安石须用俸禄养家,因此任命他

15、为群牧判官,他请求担任常州知州。调任提点江东刑狱,入京任度支判官,当时是(宋仁宗)嘉佑三年。王安石的议论高深新奇,善于用辩论驳难和旁征博引来维护自己的学说,敢于按照自己的意见办事,满怀激情地立下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风俗的志向。于是他向仁宗上万言书,后来王安石执政时,他所施行的政策措施,大多是根据这份万言书而来的。第 4 页 共 4 页不久王安石任直集贤院。在此之前,朝廷多次下达委任他担任馆阁职务的命令,他都辞谢了;士大夫们认为他是无意显赫于世以求仕途畅达,都恨自己不能结识他,朝廷多次打算委派他担任名利优厚的美官,只是怕他不就任。第二年,任命他同修起居注,他推辞了好多天。阁门吏拿着委任敕命到他府上

16、交给他,他拒不接受;阁门吏随即下拜,他却躲避到厕所里去;阁门吏把委任敕命放在桌上离去,王安石又追上去把委任敕命交还给阁门吏;他上章辞谢了八九次,才接受了同修起居注的任命。于是任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从此他不再辞官了。王安石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 (朝廷多次召他) ,他都不肯起复任职。神宗在颍王府时,韩维任记室,每当他的谈话得到神宗称赞时,就说:“这不是我的说法,是我朋友王安石说的。”当他升任太子庶子时,又推荐王安石代替自己任记室之职。神宗因此很想见到王安石,刚一即位当皇帝,就委任他为江宁府知府。几个月后,召入朝廷任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王安石才到朝廷。(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神宗对王安石说:“人们不能了解你,以为你只知道经学,不明白世上的事务。 ”王安石回答说:“经学正可以用来治理世上的事务,但是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