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子银行的文献综述——基于风险分类角度的研究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7498362 上传时间:2020-10-10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22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影子银行的文献综述——基于风险分类角度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关于影子银行的文献综述——基于风险分类角度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关于影子银行的文献综述——基于风险分类角度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关于影子银行的文献综述——基于风险分类角度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关于影子银行的文献综述——基于风险分类角度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影子银行的文献综述——基于风险分类角度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影子银行的文献综述——基于风险分类角度的研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影子银行的文献综述 基于风险分类角度的研究 摘摘 要要 金融改革与创新使影子银行体系迅速发展, 成为当前金融结构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也是国内外学术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影子银行体系的提 出以及发展过程, 然后着重从影子银行的风险分类角度, 将其风险分为高杠杆率、 流动性风险、信息不对称以及不透明、风险的跨期跨境传递,分别从各类风险的 现状、影响、来源以及监管等方面对影子银行体系作出文献综述。 关键词:关键词:影子银行;风险分类;风险来源;监管;传递性 一、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影子银行体系(Shadow Bank System)的概念,是在 2007 年的美联储年度 会议上被提出的

2、。Paul McCulley(2007)认为影子银行泛指具有传统银行的业务 和特点,却无银行之名的游离在在银行体系以外的机构。同年,Gross 提出了影 子银行体系的概念,定义利用高杠杆率的贷款的银行体系为影子银行体系,这个 系统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 (SIV)等非银行金融机构。2008 年,Roubini 完善了影子银行系统的概念,称其为 “影子金融系统” ,此时影子银行的存在和作用才逐渐被接受。同年,这种非银 行运营的金融机构和融资方式也被定义为平行银行系统(The Parallel Banking System) (盖特纳,2008) 。国际

3、货币基金组织( IMF) 在 2008 年 10 月使用“准 银行体系”来表示一些拥有和银行类似的机构和职能,却不受到中央银行和国家 金融安全网的监管和保护的金融企业。美国“ 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 (FCIC) 在 2010 年的一份报告中将这种金融活动不受或少受监管的负责资金融通的金融 活动定义为“类银行” (Banklike)的金融活动,不属于传统商业银行体系。杜亚 斌(2010)年认为,准银行体系,影子银行体系,平行银行体系的概念在实质上 是一致的,都是指履行银行职能、逃避银行监管的类似银行的实体。在 2011 年 关于影子银行的文献综述基于风险分类角度的研究 2 4 月,金融稳定委员会

4、(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在综合以及考察了各方面的因 素和学说后, 定义影子银行体系广义上是指由在常规银行体系之外的实体及其活 动所组成的一个信贷中介系统(system of credit intermediation) ;而狭义上是指上 述系统中那些具有系统性风险隐患和监管套利隐患的实体及其活动; 此外这个体 系还包括那些仅为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以及杠杆交易提供便利的实体(如金融 担保机构、债券与抵押贷款保险商以及信用评级机构) 。袁增霆(2011)认为, 影子银行不单指那些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 包括一些与传统银行业务类 似的业务部门和金融工具;不仅包括非

5、银行金融机构及业务,还包括银行机构内 部的影子银行部门及业务。 巴曙松(2009)总结了影子银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采用批发形式的交 易而非商业银行的零售模式。第二,由于影子银行的产品结构复杂,可公开披露 的信息很少,由于其主要通过柜台交易,信息披露制度也不完善,影子银行的场 外交易信息不够透明。其三,为了实现资本金的规模,实行举债经营,具有非常 高的高杠杆率。此外,袁增霆(2011)认为影子银行不是一个独立的部门,因为 影子银行系统中的投资银行,货币市场基金,对冲基金,证券化机构等等都是依 靠商业银行而存在的,没有商业银行的职能配合,影子银行也不会存在。 基于影子银行的独有的业务模式,其也

6、存在风险累积与放大的特点。本文将 其风险主要分为以下四类:高杠杆率、流动性风险、信息不对称以及不透明、风 险跨境跨行业传递。分别从各风险的概念、现状、来源以及监管等方面,探讨影 子银行的业务模式特点以及可以采用的监管手段。 二、高杠杆率 (一)高杠杆率的现状及影响(一)高杠杆率的现状及影响 国内外文献认为影子银行的一大主要风险在于其高杠杆率。 由于没有商业银 行那样丰厚的资本金,投行、基金等金融机构大量利用财务杠杆举债经营。龚明 华、张晓朴、文竹(2011)认为,影子银行被媒体形象地喻为“在刀尖上跳舞”, 正是由于其高杠杆率造成的高风险。房地美和房利美两家公司杠杆率 2007 年高 达 62

7、倍,私募股权基金在收购兼并时,债务通常占收购总价的 60%90%。易 宪容 (2009) 则列举了更为具体的数据, 说明了国外影子银行的高杠杆率的特点。 有研究估计,美国金融产品交易合约总额大概有 530 万亿美元,其中信贷违约掉 关于影子银行的文献综述基于风险分类角度的研究 3 期 (CDS)超过 60 万亿,但是与其对应的是,它们赖以发起的担保品即物质金融 资产实际价值只有 2.7 万亿,其杠杆率达到 200。IMF 的研究也表明,截至 2007 年底, 世界上 10 大投资银行控制的资产超过 13 万亿美元, 平均杠杆率约为 30.6, 相比于 2003 年不到 23 的平均杠杆率增长了

8、接近 30%。 如图 1 所示, 美国影子银 行体系的负债迅速增长, 已超过传统银行负债规模。 现任美国财长盖特纳在 2008 年 6 月的演讲中指出在本次繁荣期间,金融体系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影子 银行金融体系变得非常大,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占比迅速上升,在货币和资金市 场上尤其如此,他同时列举了一系列数据说明了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快速增长。 图 1 传统银行同影子银行负债规模的比较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 很多文献研究认为,正是由于影子银行体系的高杠杆率风险,放大了金融危 机的全球影响。Hsu&Moroz(2010)认为,影子银行体系的“挤兑”是次贷危机向 整个金融

9、体系蔓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Brunnermeier(2008)指出,高杠杆 运作的影子银行由于更高的保证金要求和资产贬值而被迫去杠杆化又引发了新 一轮的损失。FCIC(2010)则从影子银行脆弱性的角度,认为由于高杠杆、依 赖于短期资金市场、缺乏明确的政府支持,影子银行在金融困境下表现得极度脆 弱,这种极度脆弱性很容易传导到传统的商业银行体系,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二)高杠杆率的风险来源(二)高杠杆率的风险来源 关于影子银行的文献综述基于风险分类角度的研究 4 影子银行的高杠杆率主要源于其特有的业务模式。 传统银行体系其资金主要 来源于存款,在留取一定存款准备金后再做贷款,其以零售为主导,

10、并受到监管 部门的严格监管。 与传统银行体系不同, 影子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所谓的金融创新, 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发展起来,突破了现有的银行监管制度与体系,把金融衍生品 的设计建立在不存在的假定之上,并形成了一套高风险的运作方式。尽管通过金 融杠杆提高盈利能力是金融机构获利的模式之一, 但过高的杠杆率使得金融机构 在面临重大的非预期损失时,将迅速丧失清偿能力,由此导致这类金融机构追求 过高的杠杆率而形成巨大的潜在风险。 1缺乏监管 巴塞尔协议限制了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最低比例, 由此限制了商业银行 的业务规模。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影子银行没有受到这一限制,它可以在自有 资金可能非常小的条件下开展规模

11、非常大的业务,从而形成很高的信用扩张倍 数,造成高杠杆率的特点。在低利率和房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这类证券的风险 虽大但没有体现出来。因此高杠杆率的风险具有隐蔽性的特点,但是当低利率以 及房价不断上涨的情况改变时,高杠杆率的风险将造成市场恐慌,放大累积的风 险。 2财务担保 影子银行造成高杠率的另一来源是以隐性或显性方式提供流动性便利和财 务担保来降低其他机构的短期融资成本,容易加剧影子银行体系内部的杠杆累 积。BIS(2009)指出 2007 年底美英主要对冲基金杠杆率超过 50 倍,房利美、 房地美杠杆率高达 62.5 倍。何德旭、郑联盛(2009)认为在市场信心丧失、抵 押物价值下跌、保证

12、金率提高时,影子银行体系的高杠杆业务可能引发突然的去 杠杆化和资产降价甩卖现象,造成自我强化的资产价格下降循环,加剧系统性风 险的累积,放大经济顺周期性。此外,影子银行还可能被传统银行利用以提高杠 杆率,规避资本充足性和流动性监管要求。 3证券化产品 影子银行中的证券化产品基本上都是通过高度数学化的模型计算风险而设 计出来的既具有带来更高收益的优势,也可能极大的放大风险。如果房价上升, 像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情况, 或者这些资产的品质能够维持在模型的安全 关于影子银行的文献综述基于风险分类角度的研究 5 范围内,那么影子银行不仅能够获取高收益,而且这种证券化按揭产品表面上也 能够分散风险。

13、但是当房价降低或者低利率时,证券化产品将把其中的风险无限 放大。易宪容(2009)指出正是由于影子银行主要采用批发业务模式,进行很多 的金融创新业务,同时其场外交易又缺少谨慎监管,这就容易导致这类金融机构 追求过高的杠杆率而形成巨大的潜在风险。 (三)高杠杆率的风险监管(三)高杠杆率的风险监管 国外由于影子银行发展较快,对于风险防范与控制已相对完善。国内的学者 在国外现有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监管建议。曹勇(2011)从微观及宏观视角, 提出要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测,防范由于高杠杆率造成的风险。他认为首先考虑 基于微观视角,通过收集市场调查数据、公开出版物及从商业性资讯供应商获取 相关金融产品的存

14、量与流量等市场数据信息,测算影子银行机构和产品的规模。 同时可以通过收集传统银行部门或其他受监管部门(如保险公司)的交易对手信 用敞口数据,识别影子银行向传统银行体系的风险溢出效应。这些定量微观数据 可以为监测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其次是基于宏观视角,以资产绝对额及其与总 债务、GDP、传统银行体系规模的相对量估算影子银行体系金融资产的规模和增 长速度,为管理当局提供从微观视角无法及时掌握的风险警示信息,有助于评估 影子银行和非金融部门的融资脆弱性。陆小康(2011)则从控制杠杆率的角度, 认为应该强化杠杆率限制,建立覆盖总杠杆率、表内杠杆率和表外杠杆率的上限 管理机制。 具体而言,国外采用的风

15、险监管措施主要是将影子银行体系纳入监管,关注 其系统性影响。美国政府于 2009 年 3 月 26 日公布的金融体系全面改革方案,旨 在对诸如对冲基金之类的金融市场主要参与者实行更严格的监管。 方案采用建立 针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全面监管、 保护和披露框架以及建立一个中心机构处理所 有标准化场外交易合同两个方面的手段,提高监管要求,减少交易对手风险,鼓 励推广交易所交易工具的使用。龚明华、张晓朴、文竹(2011)对此进行了补充, 他们总结了这一措施包括的将私募股权和对冲基金纳入监管以及推进场外衍生 品进场交易两个方面。首先,将私募股权和对冲基金纳入监管。美国 2010 年 7 月份通过的金融监管

16、改革法规定, 资本总额达到一定数额的私募股权和对冲基金 投资顾问公司须注册及监管。欧盟在 2009 年 4 月发布的另类投资基金经理指 关于影子银行的文献综述基于风险分类角度的研究 6 令草案中规定,超过一定规模的对冲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需监管机构的许 可以及进行信息披露等。其次,推进场外衍生品进场交易。美国要求场外衍生品 交易转至交易所交易并进行中央清算,由此实行更为严厉的监管。英国要求衍生 产品标准化,探索引入中央对手方清算机制。 三、流动性风险 (一) 、风险的来源(一) 、风险的来源 一些学者认为, 影子银行给市场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与市场其他金融机构具有 一定融资缺陷有关。 Epstein (2005) 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来分析了这个问题, 影子银行的一些业务, 如金融衍生交易,资产证券化使市场的流动性极大地提高,金融衍生品的价值和 交易量也会增长,但是这种增长是过度的,会引起虚拟价值飙升,不能良好的表 现实体经济变化和经济运行状况,对市场不利。巴曙松(2009)认为,影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