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分类系列指导之六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742981 上传时间:2017-11-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分类系列指导之六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分类系列指导之六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分类系列指导之六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分类系列指导之六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分类系列指导之六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分类系列指导之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分类系列指导之六(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分类系列指导之六:黄 沙 百 战 穿 金 甲边塞诗鉴赏指导【考点阐述】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寒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又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则或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情况相当复杂。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形成了所谓的“边寒诗派” ,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 。后来,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然大观,边塞诗成为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朵奇葩。当然,我们这里所指的边塞诗,范围大一

2、些,凡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归为这一类。边塞诗的主要特点,从内容来看,主要有边塞风光: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们:艰苦生活、报国豪情;家乡:思乡念亲;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从主旨来看有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有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有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也有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等。从风格来看,主要有雄壮豪迈、豪放旷达、雄壮悲慨、委婉清丽等。此类试题的命题角度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对思想内容的感受与理解,对遣词造句的赏析,以及对相关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的辨认与评析。【知识梳理】1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家为王维、李颀、

3、高适、岑参及王昌龄。其中王维、高适、岑参郁有过铰丰富的边塞生活经历,其从军、出塞生活大大丰富了他们的创作题材,边塞的壮丽风光,边疆的地理、交通、民俗、民族交往,少数民族的歌舞、音乐在他们诗中均有充分的反映。他们的诗作中有些气势磅礴、雄奇高亢,充满爱国激情且词采飞扬,同时怀念家乡及边地生活的艰辛在其诗作中也有较深刻的反映。李颀、王昌龄虽无从军与边塞生活的经历,却以乐府题写出新意,把盛唐气象融汇到其边塞诗作中去。2边塞诗常用意象有: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投笔表示弃文从武,长城表示守边将士,楼兰表示边境之敌,吴钩表示武器或有勇武豪情。【方法

4、点拨】边寒诗的鉴赏应往意以几点:1把握诗歌创作的社会背景 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因此,在接触这类作品时,首先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应有所了解。如李颀的古从军行 ,此诗写当时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上加一个“古”字。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对当时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于壮。了解诗歌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与诗人取得感情上的共鸣。 2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感情 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边塞征战诗的思想内容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有抒写征人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

5、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因此,我们鉴赏时要注意区别。3分析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 边塞诗的艺术风格也是异彩纷呈。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能准确地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真题再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塞 上柳 开鸣骹 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 向云看。注释:鸣骹(qio),一种响箭。 金勒:饰金的马笼头。(1)简析“天静无风声更干”一句的表达作用。(2)本诗在描写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

6、。【参考答案】(1) “天静无风”交代现时的天气状况, “声更干”形容响箭的鸣声在辽阔宁静的塞外草原上显得格外干脆爽利,格外尖峭响亮。干湿本是形容物体含水份多少的状态,这里借用来形容声音,比用其他直接形容声音的词更耐人寻味。(2)画面感强,静中有动。 “鸣骹直上”和“尽提金勒向云看”有强烈的动感,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2.形中有声,形声并茂,引发人的想象, “天静无风声更干”用反衬手法凸现了响箭之声的尖锐,后两句则在描写众多胡儿一起勒马驻足、仰头观看的动作。【误区透视】做此类题目时考生容易走讲的误区有:(1)由于对社会时代背景不十分熟悉,造成对主题理解的偏差。(2)对题干上的“艺术表现特点”认识

7、不清,造成做题缺少针对性。(3)混淆诗歌的艺术风格,出现张冠李戴现象.(4)不能有效地组织语句进行答题。【实战演习】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答: (2)“高高秋日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 2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征 人 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答: (2)诗题为“征人怨” ,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

8、“怨情” ,请作简要赏析。答: 3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从 军 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渔 家 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从军行和渔家傲在所写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答: (2)从军行和渔家傲在写法上有何异同?答: (3)两首诗词在思想内容和风格上有何不同之处?答: 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凉 州 词王 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前人对这首诗的后两句持两种不同的理

9、解:一说作“悲伤语读” ,另一说作“谐谑语读” 。你赞成哪一种?请阐述具体理由。答: (2)若按你的理解,诗的前两句的气氛描写对整首诗思想情调的表达,产生怎样的作用?答: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1)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答: (2)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给读者很多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试说说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描写,提供了让读者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的余地?答: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前出塞九首(其六)杜 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

10、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1)诗的前四句,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试作简要分析。答: (2)从艺术构思上说,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试作简要分析。答: 【参考答案】1(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2(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3(1)都以戍边为题材;都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辛。(2)相同:都写戍边生活,但却不从战争的角度写。不同:诗偏重

11、写边塞生活环境的恶劣,如用“暗” “孤” “穿” ;词侧重渲染战士思归的情绪,下阕尤为明显。(3)诗表现出勇于杀敌,不获全胜不言归的激越之情,风格豪壮;词较多地表现了战士们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尽快回归家乡的情绪,在风格上显得悲壮。4(1)一说:诗的三、四句是对当前戍卒生活的一个完整反映,他们酣饮时的豪爽是思归不能,借酒强欢,以慰苦心的反常心理,低沉感伤才是潜隐其后的真实征人心态。另说:诗的三、四句是席间的劝酒之辞,意思是说,莫要笑话我们会醉卧沙场,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这里表现出的是豪放开朗的感情,是连死亡都无所谓的勇气。(2)按第一种理解: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戍卒酣饮时激昂畅快的气氛,有

12、力地反衬了征人郁闷感伤的哀痛之情。按第二种理解: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戍卒酣饮时激昂畅快的气氛,烘托了将士们豪放开朗的性格。5 (1)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黯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苦。 (2)从“红旗半卷出辕门”可以想象到唐军出征时的迅猛声威和紧张气氛。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到唐军在战场上勇猛善战的情景和捷报传来时的振奋喜悦情景。6(1)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强调队伍要强悍,士气要高昂,对敌有方略,智勇须并用。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数家珍,宛若总结战斗经验。(2)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谣谚体开势,讲如何练兵用武,怎样克敌制胜;后四句写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逼出“止戈为武”的本旨。前四句为辅,后四句为主旨。全诗欲抑先扬的手法,有力地衬托了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