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数码比色法测定环境及生物样品中亚硝酸根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7428201 上传时间:2020-10-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数码比色法测定环境及生物样品中亚硝酸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利用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数码比色法测定环境及生物样品中亚硝酸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利用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数码比色法测定环境及生物样品中亚硝酸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利用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数码比色法测定环境及生物样品中亚硝酸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利用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数码比色法测定环境及生物样品中亚硝酸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用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数码比色法测定环境及生物样品中亚硝酸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数码比色法测定环境及生物样品中亚硝酸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用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数码比色法测定环境及生物样品中亚硝酸根 2.1 仪器与试剂 802型离心机(江苏金坛富华电器厂);dimage z6数码相机(日本柯尼卡美能达公司);5 l微量进样器(上海安亭微量进样器厂)。标准溶液:用nano2配制成浓度为1000 mg/l no2储备溶液,加入1滴三氯甲烷,4 保存,使用前稀释至100 g/l为工作溶液; 0.2%(m/v)对硝基苯胺乙醇溶液; 0.2%(m/v)二苯胺乙醇溶液; 4.0 mol/l ; 四氯化碳; 5 cm10 cm硅胶g薄层板(青岛海洋化工厂), 试剂均为分析纯(上海国药集团), 实验用水为石英二次亚沸水。 2.2 实验方法 在1

2、0 ml具塞玻璃离心管中加入10.0 ml no2标准溶液或样品(条件实验中no2浓度为50 g/l),0.5 ml ,0.5 ml对硝基苯胺乙醇溶液,摇匀,放置1 min。加入0.8 ml二苯胺乙醇溶液,摇匀,静置10 min。加入50 l四氯化碳,振荡1 min,使管内形成均匀的乳浊液体系,以3000 r/min转速离心2 min,有机相沉积在管底。用微量进样器吸取5.0 l有机相点样在硅胶薄层板上,挥干溶剂后用数码相机自动模式拍摄。用acdsee7.0软件将数码照片转化为tiff灰度格式,用scion image软件读数,得到样点灰度峰面积数据,作峰面积浓度工作曲线,或通过工作曲线计算n

3、o2的浓度。 3.1 分散液液微萃取 3.1.1 萃取剂的选择及用量 萃取剂的种类对萃取效率有重要影响。萃取剂应具备密度比水大,对分析物有良好的亲合性,适当的挥发性等特点。考察了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溴乙烷和溴苯等萃取剂,用萃取成像后的灰度值峰面积作为指标13来评价它们的萃取效率。结果表明,溴乙烷由于挥发性和溶解损失过大,萃取后有机相消失;其它萃取剂中四氯化碳的灰度值最大,故选择四氯化碳为萃取剂。为优化其用量,分别加入25、50、100、150和200 l四氯化碳进行萃取。结果表明,灰度值随其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考虑到萃取后取样的方便,实验选择使用50 l四氯化碳萃取。萃取后有机相体积为

4、32 l,方法的富集倍数为313倍。 3.1.2 分散剂的选择及用量 分散剂的极性应介于水和有机相之间。考察了甲醇、乙醇、乙腈和丙酮等分散剂,结果表明,这些溶剂对四氯化碳在水中均有良好的分散效果。考虑到溶剂的毒性和价格,实验选择乙醇为分散剂。实验表明乙醇的用量在1.01.8 ml之间对灰度值无显著影响,且反应试剂能溶于乙醇中。实验选用乙醇做为反应试剂的溶剂,乙醇总用量为1.3 ml。 3.1.3 酸度和试剂用量的影响 反应需在酸性环境下进行。考察了、l和乙酸等反应介质对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等浓度下,h2so4介质的萃取效率最高。固定no2的浓度为50 g/l,采用单变量法,分别加入0

5、.1、0.3、0.5、0.8、1.0及1.5 ml h2so4、对硝基苯胺和二苯胺,按实验方法考察其萃取效率,结果如图1。实验选用加入0.5 ml h2so4、0.5 ml对硝基苯胺和0.8 ml二苯胺。 3.1.4 放置时间和萃取时间的影响 考察了不同放置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率随放置时间增加而增大,放置10 min后增大趋势减缓。考虑到测定速度,实验采用放置10 min。萃取时间是指将萃取剂注入体系后的振荡时间。 图1 试剂用量对萃取率的影响(略) fig.1 effect of reagent dosage on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1. h2so4;

6、2. 对硝基苯胺(pnitroaniline);3. 二苯胺(diphenylamine)。 按实验方法分别振荡110 min考察萃取效率,结果表明,萃取时间对萃取率并无显著影响,也说明了本方法可以很快的达到萃取平衡。实验采用萃取时间为1 min。 3.1.5 盐效应 在体系中加入适量的盐能降低分析物在水相中的溶解度,提高萃取效率。在体系中加入不同质量的固体nacl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加入盐对萃取效率并无影响,这是由于加入盐后萃取剂的溶解量下降,降低了富集倍数。实验选择不加盐。 3.2 数码比色 3.2.1 固体比色基质的选择 点样的背景灰度值(空白值)是影响数码比色结果准确度、灵敏度的重要因

7、素。固体基质应具有灰度背景低、表面平整均匀、易吸收液体、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按实验方法对比了商品硅胶薄层板、自制硅胶薄层板和滤纸等固体基质的比色效果。滤纸的灰度背景不均匀,且点样后斑点扩散较大,不易积分;自制硅胶板的重现性不佳;商品硅胶薄层板的背景低且均匀,基线平滑,斑点大小合适。实验选择商品硅胶薄层板(青岛海洋化工厂)为比色基质。 3.2.2 点样体积 考察了210 l点样体积对灰度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斑点的灰度值和点样体积成正比。但点样体积增加导致斑点面积增加,加大了积分误差。综合考虑,选择5.0 l为点样体积。 3.2.3 拍摄条件的影响 考察了不同拍摄模式对数码成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8、,各种拍摄模式(自动、光圈优先、快门优先、程序暴光)对样点和背景的灰度值无影响,实验选用自动模式进行拍摄。在靠窗位置,让自然光均匀散布在硅胶板表面,避免日光直射,能获得良好的结果。 3.3 干扰离子的影响 实验了常见离子对10 g/l no2测定的干扰,相对误差在5%以内时:大量的(10000倍以上)cl、so4、co3、na+、k+、nh4,5000倍的po4、ac、f、ca2+、mg2+、al3+、zn2+、co2+、ni2+、cd2+,1000倍的no3、i、br、cu2+、ba2+、ag+、cr3+、hg2+不干扰测定,50倍的fe3+对测定有干扰。加入0.1 g/l 的酒石酸钠可使f

9、e3+的允许量提高至500倍。可见本法对no2的测定有良好的选择性。 图 标准溶液数码成像图和灰度曲线图(略) fig2 digital imaging feature of no standard solution and gray scale curve 浓度(concentration of nitrite, g/l): 1. 2; 2. 10; 3. 20; 4. 30; 5. 40; 6. 60; 7. 80。 3.4 标准曲线及检出限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对系列浓度的no2标准溶液进行萃取数码比色测定。图2是系列标准溶液萃取后在硅胶板上点样后的数码成像图和经acdsee7. 0和s

10、cion image软件处理后的灰度曲线图。no2的浓度在2.080 g/l范围内与灰度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 410.4+106.8c(c为no2浓度,单位:g/l),相关系数r=0.9997;检出限为(s/n=3)0.22 g/l。分别对10和50 g/l no2标准溶液平行测定11次,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0%和2.6%。 3.5 样品测定 将水样和人体尿液、唾液以3000 r/min转速离心5 min,取上层清液10.0 ml或经适当稀释后按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并做两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样品测定结果(n=6)(略) table 1 analytical results of samples (n=6) *适当稀释测定(appropriate dilution performed before analysis) 结果表明,用分散液液微萃取数码比色法测定环境及生物样品中的。样品的分离和富集可以同步进行,富集倍数高。固体基质数码比色法只需点样微量试液,可与微萃取方法很好的联用。标准系列和样品测定可在同一块薄层板上进行成像,能够消除由于拍摄环境差异带来的误差。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环境友好,仪器设备可随身携带,能够满足野外现场测定要求。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