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保护的现状与展望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47422221 上传时间:2020-10-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机保护的现状与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微机保护的现状与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微机保护的现状与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微机保护的现状与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微机保护的现状与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机保护的现状与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机保护的现状与展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机保护的现状及展望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经过长期发展,已经进入微机继电保护发展时期。为此,对微机继电保护的发展史作了简述,指出其与传统的继电保护相比所具有的优点。重点介绍了微机继电保护的新趋势,即自适应控制技术、人工神经网络、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一、微机保护的发展史微机继电保护指的是以数字式计算机(包括微型机)为基础而构成的继电保护。它起源于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是在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一些学者的倡导下开始进行研究的。 20世纪60年代中期,有人提出用小型

2、计算机实现继电保护的设想,但是由于当时计算机的价格昂贵,同时也无法满足高速继电保护的技术要求,因此没有在保护方面取得实际应用,但由此开始了对计算机继电保护理论计算方法和程序结构的大量研究,为后来的继电保护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计算机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和中期出现了重大突破,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微型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进入了实用阶段。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可靠性、运算速度的大幅度提高,促使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出现了高潮。在 20世纪70年代后期, 出现了比较完善的微机保护样机,并投入到电力系统中试运行。20世纪80年代,微机保护在硬件结构和软件技术方面日趋成熟,并已在一些国家推广应用

3、。20世纪90年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到了微机保护时代,它是继电保护技术发展历史过程中的第四代。我国的微机保护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尽管起步晚,但是由于我国继电保护工作者的努力 ,进展却很快。经过 10年左右的奋斗,到了 20世纪80年代末, 计算机继电保护,特别是输电线路微机保护已达到了大量实用的程度。我国对计算机继电保 护的研究过程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起着先导的作用。从70年代开始,华中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华北电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研究院都相继研制了不同原理、不同型式的微机保护装置。1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首先通过鉴定,并在系

4、统中获得应用,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的新一页,为微机保护的推广开辟了道路。 在主设备保护方面,东南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保护和发电机一变压 器组保护也相继于 1989年、1994年通过鉴定,投入运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微 机线路保护装置也于 1991年通过鉴定。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微机 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西安交通大学与许昌继电器厂合作研制的正序故障分量方向高频保护也相继于 1993年、1996年通过鉴定。至此,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批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因

5、此到了 20世纪90年代,我国继电保护进入了微机时代。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二、微机保护的主要特点研究和实践证明,与传统的继电保护相比较,微机保护有许多优点,其主要特点如下:1. 改善和提高继电保护的动作特征和性能,动作正确率高。主要表现在能得到常规保护不易获得的特性;其很强的记忆力能更好地实现故障分量保护;可引进自动控制、新的数学理论和技术,如自适应、状态预测、模糊控制及人工神经网络等,其运行高正确率也已在 实践中得到证明。2. 可以方便地扩充其他辅助功能。如故障录波、波形分析等,可以方便地附加低频减载、自动重合闸、故障录

6、波、故障测距等功能。3. 工艺结构条件优越。体现在硬件比较通用,制造容易统一标准;装置体积小,减少 了盘位数量;功耗低。4. 可靠性容易提高。体现在数字元件的特性不易受温度变化、电源波动、使用年限、元件更换的影响;且自检和巡检能力强,可用软件方法检测主要元件、部件的工况以及功能 软件本身。5. 使用灵活方便,人机界面越来越友好。其维护调试也更方便,从而缩短维修时间; 同时依据运行经验,在现场可通过软件方法改变特性、结构。6. 可以进行远方监控。微机保护装置具有串行通信功能,与变电所微机监控系统的通 信联络使微机保护具有远方监控特性。三、微机保护的未来继电保护技术发展趋势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

7、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中的普遍应用,新的控制原理和方法被不断应用于计算机继电保护中,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从而使微机继电保护的研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趋势。1. 自适应控制技术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自适应继电保护的概念始于 20世纪80年代,它可定义为能根据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变化而实时改变保护性能、特性或定值的新型继电保护。自适应继电保护的基本思想是使保护能尽可能地适应电力系统的各种变化,进一步改善保护的性能。这种新型保护原理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和兴趣。自适应继电保护具有改善系统的响应、增

8、强可靠性和提高经济效益等优点,在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变压器保护、发电机保护、自动重合闸等 领域内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电力系统频率变化的影响、单相接地短路时过渡电阻的影响、电力系统振荡的影响以及故障发展问题,提出了自适应对策,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实现自适应式微机距离保护的可行性。对自适应原理在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的应用作了全面的分类描述,使自适应继电保护的原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研究了将自适应继电保护 的原理应用于距离保护中,根据系统运行工况的变化,调整距离保护的动作特性,从而提高了 距离保护的性能。2. 人工神经网络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

9、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 等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电力系统保护领域内的一些研究工作也转向人工智能的研究。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模糊控制理论逐步应用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为继电保护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基于生物神经系统的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分布式存储信息、并行处理、自组织、自学习等特点,其应用研究发展十分迅速,目前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信息 处理、自动控制和非线性优化等问题。近几年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内出现了用人工神经网络来实现故障类型的判别、故障距离的测定、方向保护、主设备保护等。提出用CPN)模型对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的故障类型进行识别;EMTDC真计算结果表明,CPN模型

10、能可靠地进行故障类型的判别,并依据判别结果对直流控制器的参数进行调整,从而优化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的动态运行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系统,该故障诊断系统利用电力系统中继电器和断路器的状态信息来进行故障范围的估计。这一系统可应用于电力系统控制中心,辅助调度员对故障范围进行判别,及时地采取措施对故障进行处理,以保证电力系统供电的安全性、经济性。研究了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来实现高压输电线 路的方向保护,提出用BP模型作为方向保护的方向判别元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向判别元件能准确、快速地判别出故障的方向。阐述了基于神经网络的继电保护系统的优越性;论证了由单层感知器网络或 TH网络

11、可以实现最小二乘算法,这两种网络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 (几 纳秒或几百纳秒)内完成全部运算;给出了电流继电器、圆特性以及四边形特性阻抗继电器的 神经网络模型,并证明了三种模型都具有很强的自适应性。介绍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 智能型自适应继电保护原理,利用了比传统保护多得多的信息量。它比传统保护能区分更多 的故障类型,提高了继电保护的适用范围,从原理上解决了经高阻抗的短路故障保护问题。文 献14提出一种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实现自适应电流保护的方法。 该方法充分利用了人工神经 网络所具有的强大的自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模式识别能力 ,实现对电力系统中的各种故障 情况的识别,解决电流保护中的灵敏度补偿和故障方向识别问题 ,使电流保护对正方向各种 故障都有足够的保护范围,而对反方向的各种故障实行闭锁,从而实现电流保护的自适应。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 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