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运动的快慢测试评价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7420881 上传时间:2020-10-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1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运动的快慢测试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运动的快慢测试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运动的快慢测试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运动的快慢测试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运动的快慢测试评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动的快慢 测试评价3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江苏省南京市 29 中致远校区 殷发金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1小轿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速度表指针的位置如图所示,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据图像可以判断则该小轿车在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_km/h,合 _m/s ,()这表明 1s 内小轿车向前运动的距离是 _m。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答案: 8022 222 2解析:汽车速度仪表示的汽车在某时刻的速度, 它的单位是 km/h ,它与标准单位 m/s 的换算关系是 36km/h=1m/s 。2如图是一小球从A 点沿

2、直线运动到F 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是每隔02s 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 小球从 A 点到 F 点共运动了 _cm 的路程,小球从B 点到E 点的平均速度为_m/s 。答案: 12 500 125解析:这是测速度的一种方法, 频闪照相机每次拍照时间的间隔是相等的,即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相等。路程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注意要估计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在速度计算中要注意单位统一, 刻度尺读出来的长度单位是 cm,而速度的单位是 m/s,要把 长度单位换算成标准单位。A 2s 5s 内,小车做匀速运动B 0 7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 5m/sC 0 5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 4m/sD 5

3、s 7s 内,小车运动了6m答案: C解析:图像能比较直观的反映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运动中的路程与时间关系是物理学习接触的第一个图像。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 它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 由于路程与时间不一定成正比, 所以图像匀速直线运动图像不同。 本题中的运动分为三段, 0-2s 段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5s 段内物体静止, 5-7s 物体又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计算要利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如在 0-7s 内,时间为 7s,路程为 6m,平均速度为 086m/s ,中间 2-5s 内物体虽然静止,但仍在运动的时间段内,不能把这3s 去掉

4、。4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B经过 6s,甲在乙前面1 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答案: D解析: 本题中甲 、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利用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路程来比较运动快慢,在6s 内甲运动了1 2m,乙运动了 0 6m,所以甲的速度比乙的,经过6s,甲在乙的前面06m处。甲、乙相对于地面都是在向东运动,但甲的速度比乙大,以乙为参照物, 甲在乙的东面, 并且距乙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以乙为参照物,甲在向东运动。52013 年 4 月 20 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 105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

5、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 50min 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 经 2h 抢通道路,继续前进 40min 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A 126km/hB 70km/hC 525km/hD 30km/h答案: D第 1页共3页解析: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应该利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_,汽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那本题中的总路程为105km,总时间应由三部分组成,前面50min,抢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_。修道路的 2h,最后的 40min,总共为3 5h。6小球从左向右运动, 每隔相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下图,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答案

6、: A答案: 547 5解析: 甲乙的路程都是 1000m,它们的时间相差 10s。乙同学分为了三段,第一段路程是 400m,时间为 100s;第二段路程为 s=vt=6m/s 50s=300m,时间为 50s ;第三段的路程为 300m。在第一段结束时,甲在乙的前方 100m,即甲已经跑了 500m,刚好是全程的一半,甲乙同时出发,他们此时跑的时间均为100s,因为甲是在做匀速直线运解析:匀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可以理解成任何相同时间段内把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或任何相同路程内所用时间都相同。本题中每隔相同时间曝光一次, 记录的是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只要比较相邻两球间的间隔是否

7、相同。7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做直线运动,经过6s甲乙两物体相距m。答案: 80Km/h;80 Km/h解析:汽车的速度计是记录汽车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不是某段路程内的速度。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应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甲图中表示此时汽车的速度为80km/h ,并不表示后面一直都是这个速度。行驶半小时后的路程可以从表盘下方的里程表看出来, 原来是13561km,半小时后示数为 13601km,说明行驶了 40km。在这期间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动,所以甲的速度为 。甲全程所用时间为200s,乙比甲提前 10S 到,乙所用的时间为 19

8、0s,最后冲刺的时间为 190s-100s-50s=40s ,乙冲刺的路程为300m,可以求出速度为75m/s。9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右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的有关内容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8某校同学在水平直道上进行1000 米跑步比赛。 甲、乙两位同学同时出发,甲同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作匀速运动。乙同学出发后,经过 100 秒通过的路程400 米,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00 米;接答案: 东30着乙同学以6 米 / 秒的速度追赶, 经过 50 秒没有赶上; 然后乙同学发起冲刺,最后比甲同学提前10 秒到达终点。则甲同学比赛中的速度解析

9、: 本题是利用速度- 时间关系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由图可为 _ 米 / 秒。乙同学出发后,前100 秒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知甲物体的速度始终等于15m/s ,乙物体的速度为10m/s,以甲为参为米 / 秒;乙同学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为_ 米 /照物,乙向甲的相反方向运动。在 6s 内甲运动了90m,乙运动了60m,秒。它们相距 30m。8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答案: ( 1) 600s( 2) 7m/s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第 2页共3页0 32s返回,可以算出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为s=vt=340m/s 016s=544m。解析:根

10、据出租车发票可以获得乘客上车时间和下车时间,出租第二次向汽车发出超声波经0 24s 返回,可以算出此时汽车距测速车运动的里程,可以求出出租车的平均速度。仪的距离s =vt =340m/s 0 12s=40 8m。汽车在这两次间运动的路程为54 4m-40 8m=13 6m,汽车运动的时间从第一次超声波10小华同学每天步行上学,他很想知道从自家到学校的距离,接触汽车开始到第二次接触汽车为止,时间为 112s-0 16s=096s 。进行了如下探究。小华在学校跑道上以上学步行速度步行100m,测得用时80s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则他步行速度为 _ m/s 。12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

11、从甲地早上 7:30 出发( 2 ) 小 华 步 行 上 学 需20min , 则 他 家 到 学 校 的 距 离开往乙地, 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 在当日 16:30 到达乙地。 列车行驶是m。为了保证测量结果比较准确, 除计时准确外, 还途中以 144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必须控制步行不变。桥梁的时间是 25s 。求:答案: 1 251500速度11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检测车速。 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受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 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 如图甲。 某次测速 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 x 表示超声波

12、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 米 / 秒,且保持不变)()(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答案: 100km/h600m解析: (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火车过桥时,由得( 3)A 2833 米 / 秒B 13 60 米 / 秒C 1478 米 /-秒D 14 17 米 / 秒2013-12-19人教网答案: D解析:根据发出和接收超声波的时间差可以求出汽车在某时刻距测速仪的距离, 根据相邻两次发出和接收到返回的超声波可以知道在这个时间段内汽车运动了多远。第一次向汽车发出超声波经第 3页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