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关于白水江生态环境现状的考察报告(1)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47418899 上传时间:2020-10-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关于白水江生态环境现状的考察报告(1)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X年关于白水江生态环境现状的考察报告(1)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X年关于白水江生态环境现状的考察报告(1)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X年关于白水江生态环境现状的考察报告(1)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X年关于白水江生态环境现状的考察报告(1)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关于白水江生态环境现状的考察报告(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关于白水江生态环境现状的考察报告(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白水江生态环境现状的考察报告(1)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陇南武都、文县,属 于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带,山峦河谷交错,动物、植物种类 多样。为了解这一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类利用资源的状 况,考察期间,我们在白马河保护站和大熊猫驯养中心的工 作人员带领下,走进山林和村寨,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 并获得了初步的印象。通过几天的考察,这片山区的美丽和 哀愁、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在我们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 记。考察时间:7月26-8月3日考察地点: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白马河保护站1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是国家林业局直属的三个自然保护 区之一。与另外两个-陕西佛坪和四川卧龙

2、相比,白水江自 然保护区面积大辖区内社区多,人口密度大。保护区把工作 重点放在社区共管上,为扶贫工作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白水江保护区自然条件概况白水江保护区社区状况概况由此保护区分为了农业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两大部分,其中农业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实验区,河谷地带海拔较低处。而高海拔地带气候高寒, 人类难以长期定居、 耕作,属于单纯的森林生态系统。两个生态系统在交界面上不断进 行着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白马河保护站概况2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基本情况对比植被调查方法和结果植被调查方法:为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植被和其他野生资源的状况,我 们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调查:1)样方法。乔木层取

3、20W 20m的样方,灌木层取 5mX 5m的样方,草本层取 1m 1m的样方,乔木记录种名、每棵 植株的高度、投影面积、胸径,草本记录种名、高度、盖度、 多度。在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各选取了两个生境不同的样地进行调查,但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核心区和实验区各有 一个样方的资料遗失,因此这两个样地现在仅有一些定性的 观察记录。2)综合路线调查,直观、定性或半定虽地了解植被状况 以及相关的土壤、地貌、地表径流状况。植被调查结果1)核心区植被状况地点:大熊猫驯养中心一工段微地形:坡底,平缓坡度:5坡向:西北海拔:2685m群落类型:次生牛皮桦林备注:70年代以前是采伐林场样地1大熊猫驯养中心1工段牛

4、皮桦林样方生境2)缓冲区植被状况地点:草河坝下沟微地形:坡底坡度:40纬度: n坡向:东北海拔:海拔1845m群落类型:野核桃灌丛备注:样地中伐桩 9个样地2草河坝下沟野核桃灌丛样方生境地点:微地形:坡中部经度: e坡度:20纬度: n坡向:东北海拔:2020m群落类型:落叶阔叶林年地3甘家沟芦韭坪坡落叶阔叶林样地3)实验区植被情况地点:草河坝下沟微地形:坡中部坡度:30纬度: n坡向:东北海拔:1693m群落类型:野核桃灌丛备注:有居民在样地附近挖药;样方中伐桩7个,死树3 棵。样地4草河坝下沟野核桃灌丛样方生境分析与讨论:保护区植被与人类影响的关系1)采药和采伐活动使植物多样性降低对比样地

5、2和样地4,发现二者的生境条件和植被类型 相似,海拔上的差距不大亦不足以引起气温的显著差异;坡度大,土层薄,植物养分不足是两地的共同特点。二者受人 类活动影响都很严重,我们在从社区到样地的行进过程中几 次看到有人背着药材或薪柴下山,样地2、4里面伐桩分别有7个、9个,乔木层种类和个体数均很少。两地也都大虽 放养牲畜,它们对植物的影响在于对林地边缘草本植物和幼 树的践踏。两个样地的整体区别是细微的,只是位于缓冲区的样地 2离社区更远,山高坡陡,社区居民砍柴等活动的强度稍小, 因此样地2上层植物状况比样地 4稍好。在高寒潮湿的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热虽和光照是植物生 长的主要制约因素,往往出现乔木层、

6、灌木层生长情况和草 本层相反的现象。乔木生长状况差的样地4的草本层生长良好,多样性指数为,而样地 2草本层多样性指数为。2)原生林和次生林的比较在保护区核心区,我们协助保护区工作人员分别在原生 林和次生林进行了样方调查。原始林乔木层物种数为6,次生林乔木层物种数为 7,仅从物种丰富度来考虑,是次生林 物种较为丰富。该次生林具有两个显著特点:首先,糙皮桦在乔木层中 所占比例非常大,是绝对的建群种。第二,次生林中乔木胸 径明显偏小而植株密度大,样地内植株数虽是原始林样地的 3-4倍。择伐后次生林的乔木层多样性比原生林高,这与 connell等人提出的中度干扰假说相符。3)人工造林成功的森林内部多样

7、性低建立保护区前,核心区的某些地区是人工林场,人工营 林的树种为华北落叶松,乔木层为落叶松纯林,存在着小蠹 等病虫害的威胁。4)退耕还林林地的植被多样性人工营林的一般步骤是皆伐乔木,随后清除林内所有灌 木和草本植物。种植乔木后必须连续抚育3年,清理次生灌木,使乔木生长不受灌木的妨碍。退耕还林不需要进行皆伐,但清灌仍是必须的。但在白水江,通过入户访谈我们得知, 当地居民种植华北落叶松后并不进行任何管理;而我们在退耕的林地看到,种植了 3年的华北落叶松生长情况很差,被 大虽的蕨类植物所淹没,离预期的生态效应有很大差距。耕 作一退耕还林一疏于管理的后果是使坡顶的植被退化成次 生灌丛或草地。对大熊猫保

8、护和驯养状况的了解从保护生物学来看,大熊猫既是关键种、稀有种,乂是伞护种。把保护大熊猫当作重点,意义不仅在于保护“国宝”, 更在于保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功能。秦岭南坡中山夷平面上有 5个植被茂密的“山岛”,摩 天岭就是其中最靠西的一个。大熊猫就在这种列岛状、具有 残遗性的环境中栖息。在对保护区管理局的专家进行访谈时我们得知,卧龙、 唐家河等保护区多年来旅游开发强度大,对大熊猫的生存造 成了干扰,而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至今还处于试探阶 段,但大熊猫的保护颇见成效,野外大熊猫的数虽呈增加趋 势。目前,保护区野外的大熊猫遇到危险都是送至文县的保 护区管理局救治。保护区希望能够在技术条件成熟后,在离

9、大熊猫栖息地最近的邱家坝大熊猫驯养中心进行救治。但建 立所谓驯养中心的意义仅在于救助,靠加强人工驯养来增加 大熊猫数虽而不支援其野外种群的方法是不可取的。3农业生态系统在我们考察的白马河保护站,社区、农田主要分布在靠 近河谷的地区,公路也依河而建。一方面,虽然按照保护区 的相关法律,保护区内不允许进行农业生产,但白水江在70年代是采伐林场,众多人口的生存压力下,农业开发是人们 不得已的选择。另一方面,河两侧的山地高寒、土地贫瘠、 土层薄,一旦进行人工种植必然水土流失严重,人类无法长期在那种环境中生存,只能在河谷地带久居农田生态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所限制,自然保护区内交通不便, 封闭性强,人类活动

10、的基本目的仍停留在温饱自足阶段,经 济主要依赖于农业,第二三产业严重滞后。这也造成了当地 人在经济发展的压力下,无暇考虑生态的因素,从而有一些 不得已的违背生态保护的行为,可以说这是白水江三农问题 的一个主要特点。农业生产以粮为主,畜牧业、林果业、渔 业长期处于从属地位,是一种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主要种植农作物白水江所处的地区是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区,湿润 多雨,土壤微酸性,虽然当地水资源丰富,但却多在深山大 沟之中难以利用,水浇地只占全部耕地的 2%由此决定了当 地的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这也可以从当地的饮食 结构得到验证:主要以小麦面和玉米面为主, 大米食用很少 此外种植了一些养麦

11、、油菜、向日葵等作物;在海拔较高的地区,还种有一些耐贫瘠的花椒 ;在自家的院前院后也种植 有一些果树但主要是自己食用。从上述的资料来看,当地的农业仍然是以满足当地人基 本温饱问题为目的的,即使有一些果树或者经济作物,也很 少有深加工的商品化生产。在入户调查中,当地人也想过农 产品加工的方法来摆脱贫困的现状,但阻碍他们这样做的主 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不便的交通,当地仍没有一条柏油马路, 晴天时已是难以通行,雨天时则是完全不能行走,有时还会 出现泥石流;二是资金的匮乏,当地农民手中没有余款,当 地政府的投资也是杯水车薪。这样一种状况导致了外来投资 不愿进,当地产品运不出。对生态影响较小的商品农业无法

12、 实现。农田地形与合理套种出于生存的本能,当地人民不得不大虽的开荒来满足越 来越多的新增人口的粮食需要。调查的过程中,经常可以看 到在青山上有一片一片的荒地,即是耕种着或耕种后废弃不 用的土地,农田和草地代替了灌木丛,水土保持的功效几乎 完全丧失。山地的坡度大多都在 30度左右,是基本上不适宜种植 农作物的地形,开垦的土地在雨水的冲刷下,有机质基本上 都被淋失了 ;缺乏乔木的保护,农作物也经常被大风吹倒, 造成粮食减产。当地人为了防止这样的现象发生,也采取了 一些生态保护措施:在农田周围种上果树或向日葵,这些高 大或根系发达的植物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水土流失,但根本 消除这种现象的方法还是发展当

13、地的二三产业或商品化农 业,从而使当地人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最终使耕地变回林 地。农田采用了一定的杂种、套种以及一些其他的增加收入 的方式,如在瓜田旁边养蜂。这样做既可以增加收入,同时 也是一种生态农业的尝试。这是当地居民自发的行为,如果 能够有科技和资金的支持,相信在当地开展生态农业还是可 行的。对社区垃圾问题的思考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保护区内的垃圾问题渐渐暴露出 来。由于社区一般都在白水江的中上游,而且污染源距离水 源都很近,这势必会对下游水体造成影响。在白水江考察时期,我们社区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 社区的污染问题。仅在白水江的中上游的寨科桥地区。经过我们的观察和统计,离水源不足十米的范

14、围内垃圾堆、厕 所、 牲畜圈等大小不一的污染源 25个。经过对污染物的 分析我们发现它的成分如下:据我们的了解,下游文县以及其他县的饮用水均是取自白水江,所以污染问题是应该被当地政府所考虑的。下面就上述几个问题提出一些建议:社区内的垃圾应采取集中处理,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过 程中,设置相应的垃圾堆放处。所述几个社区均是处于白水江的上游,由于他们的基础 设施不完备,无法处理垃圾,所以应将收集的垃圾运往文县, 由市政局或城建局来统一处理。当地有ggf的投资项目,可以在下一个项目中提出有关 垃圾处理的议题,在社区内试行垃圾分类回收。从垃圾成分 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活厨余垃圾以及人畜粪便占很大比例,所 以可

15、以考虑做堆肥,从而减少垃圾虽,也可以消除废弃物对 水质的影响。此外,建议发展回收产业,由专门的人员负责 上门收购村民家中的有买卖价值的废品。先从孩子身上抓起,培养他们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用 小孩的行为影响其家长,或许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4森林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共存与冲突人口众多的现状,对于保护区内的各个利益群体来说都 是巨大的挑战,传统的单纯的保护无法维持下去,我们必须 更多地了解森林、社区两大系统相互作用的情况,才有可能 理解社区、政府参与对于自然保护的作用,从而提出更好的 建议。森林对社区居民的影响在考察的区域中原始森林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可概括为“出”与 “入”两种关系。在由森林与人构成的二元系统 中,两个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显著,归纳如下:原始森林的输出包括对水资源的影响,对空气质虽的影 响,对农业质H的影响和对当地生产方式文化的影响。原始 森林对水资源的影响可分为水质和水虽两个方面。原始森林 对整个白马河流域地表水流H和地下水的米补平衡都起着 重要的作用。由于区内年降水虽大,时间分布集中,有雨季 之说。因此原始森林对地表水的季节分配有重要的调节作 用,保证了白马河的稳定水流。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效净 化,白马河水质良好。同时从直观的感受来说,区内空气质 虽很好.原始森林对当地气候条件、水资料状况和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