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发展趋势及热点领域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7417907 上传时间:2020-10-09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4.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发展趋势及热点领域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发展趋势及热点领域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发展趋势及热点领域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发展趋势及热点领域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发展趋势及热点领域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发展趋势及热点领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发展趋势及热点领域(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发展趋势及热点领域 中 国 新 一 代 信 息 技 术 产 业 展 望 之 七 编号:DT-CYNC/DZXXZZ(V1.0) 主要价值:主要价值: 本产业内参主要面向各地方政府、产业地产商以及关注电子信息制造产业的利益相关者。 协助地方政府了解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发展趋势及未来机会,抓住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风口,更好的规划电子信息制造产 业的集聚发展。协助产业地产商了解电子信息制造的发展趋势、产业结构和投资特征,更好地发掘电子信息制造产业 发展的商机,合理参与电子信息制造项目投资。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从全球来看,电子信息制造

2、业沿美国日本韩国/中 国台湾中国大陆东南亚/南亚的路径不断迁移,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格局调整过程中,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保持总 体平稳、转型加快的运行态势,电子信息制造产业收入规模已达世界第一,但由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整体处于产业链 附加值低的中后段,行业整体利润率较低。未来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均需向高附加值的中高端制造方向升级。 从产业细分领域看,电子信息制造产业的主要细分领域包括新型显示设备、通讯传输设备、智能视听设备、智能可穿 戴设备、智能安防设备、汽车电子设备、医疗电子器械等。在全球经贸复杂环境的刺激下,我国在产业链上的位置升 级速度有所加快,产业链整合能力持续攀升。 从园区分布看,目前国内已

3、形成了以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区域、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区域、以京津为核心的环渤海 区域和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部分中西部区域等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 编号:DT-CYNC/DZXXZZ(V1.0) 3 编号:DT-CYNC/DZXXZZ(V1.0) 一、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态势一、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态势 产业界定 电子信息产业链 发展历程 全球市场和格局 中国市场和格局 政策解读 发展趋势 二、电子信息制造产业细分领域发展特征二、电子信息制造产业细分领域发展特征 集成电路 新型显示设备 通讯传输设备 智能视听设备 智能可穿戴设备 智能安防设备 汽车电子设备 医疗电子器械

4、三、电子信息制造产业格局及园区案例研究三、电子信息制造产业格局及园区案例研究 园区分布格局 案例链接1:合肥新站高新区 案例链接2:遂宁康佳电子科技产业园 案例链接3:新郑智能终端产业园 案例链接4:威海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 01 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发展 现状及市场态势 产业界定: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集信息制造、应用服务及软件开发为一体的科技型产业集合 电子信息产业指为了实现制作、加工、处理、传播或接收信息等功能或目的,利用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所从事的与电子信息产品相关的设 备生产、硬件制造、系统集成、软件开发以及应用服务等软硬件的集合。 从行业领域方面来看,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包括计

5、算机设备制造业、通信和网络设备制造业以及其他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 业(包括计算机服务、移动电子端服务和软件服务),信息开发业(包括软件产业、数据库开发产业,电子出版业、其他信息内容业)。 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信息开发业 电子信息设备研发制造 通信网络设备研发制造 元器件、仪器仪表制造 电信及网络传输服务 互联网信息服务 智能终端及软件服务 网络数据库/模型开发 信息内容制造 开源软件及操作平台 5 电子信息产业链:由通信传输、信息软件、电子核心产业以及集成应用产品构成 通 信 传 输 信 息 软 件 电子核心产业集成应用领域 接入设备 小/微基站 天线 射频器件 光模块 核心网 同轴

6、电缆 频/基带 微波通道 双绞线 光缆/光纤 以太网交换机 数字程控交换机 智能IP交换机 操作系统 开源软件 数据存储 数据安全 容灾备份 辅助制造 执行管理 集成制造 产品管理 过程控制 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 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传输设备 交换设备 基础软件与安 全服务 工业软件行业 解决方案 嵌入式软件 液位传感器 能耗传感器 速度传感器 射线辐射传感器 热敏/温度传感器 锂离子电池 电源适配装置 充电线缆/装置 分布式电源 浪涌脉冲 模拟集成电路 数字集成电路 数/模混合集成 膜集成电路 混合集成电路 大屏/面板显示 移动显示/触控 电子纸成像 OLED显示/触控 AMOLED 显

7、示 传感设备 电源及充电 集成电路 新型显示设备 电阻、电容器 电位器 机电元件 激光器件 分立器件 关键元件与模组 消费电子 专用电子 仪器与特种设备 通信电子设备智能试听设备数控设备 智能可穿戴设备电子计算机设备数码影像电子 家用电子电器信息存储设备金融/商业电子 医疗电子器械汽车电子智能安防设备 服务机器人能源电子装置无人机产业 电工机械设备光学/激光仪器电子测量仪器 环境监测仪器电子工业模具 军工电子设备 6 发展历程: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呈现价值链分工的态势 次数时间转出地转入地转移背景转入地承接后发展情况 第一次 转移 20世纪60-70 年代 美国日本、德国美国

8、集中于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研发环节, 将生产环节外移,逐渐成为全球电子信息 技术产业的风向标。 全球 70% 的半导体光刻机由日本制造, 德国供应了其中最核心的光学元器件。 日德掌握核心技术。 第二次 转移 20世纪70-80 年代 日本、德国韩国、台湾、 香港、新加 坡 日德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飞速发展,掌握核 心技术,面临着产业的进一步升级,需要 扩大海外市场。 韩国整合创新形成全产业链模式。台湾 形成世界级半导体制造基地,负责切割、 封装、测试等。 第三次 转移 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 亚洲四小龙 中国沿海亚洲四小龙综合生产成本上升,东南亚金 融危机爆发,使得生产成本低、拥有广阔 市场的中

9、国成为转移地首选。 我国形成软件和集成电路规模发展局面, 具体包括的设计、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 制造基地,但设计和制造水平仍待提高。 第四次 转移 21世纪中国沿海中国内陆、 印度、东南 亚 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繁荣,综合生产成本上 升,同时有产业升级的需要。 中西部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较快。以 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地区可能会取代中 国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制 造基地。 全球市场和格局: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格局已进入调整阶段 8 电子信息产业正在从全球化走向区域化 从全球产业分布情况来看,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 体依然是电子信息产业的主导,继续保持技术

10、研发和产品设计 领域的优势; 包括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依托其生产能 力和工艺水平的不断提升,在世界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地位不断 上升,并逐步向电子信息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升级。 美国在云计算、互联网服务、软件、半导体等处于全球领先地; 日韩以电子元器件、半导体,其中日本偏向电子元器件、韩国 侧重半导体; 中国台湾以半导体代工及电子元器件为主; 中国大陆以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互联网服务等为主; 越南、印度承接部分组装与零组件业务。 24.21 24 23.8 23.64 7.3 7.2 7.15 7.14 26.81 27.00 27.08 27.22 14.01 13.87 13.

11、82 13.69 22.06 22.32 22.49 22.69 020406080100 2017 2018 2019 2020e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电子产品市场份额(单位:%) 美国日本中国西欧亚太其他国家和地区 亚太新兴市场快速成长,传统发达经济体份额下降 从地区层面看,美国、西欧和日本等传统发达经济体受宏观经济 活动乏力影响,市场份额将延续小幅下滑态势;以中国为代表的 新兴市场国家在产业格局中所占比重呈上升态势; 从国家层面看,中国、美国和日本稳居电子信息产品产值与市场 规模的前列,亚太其他国家和地区市场规模将保持较高速增长。 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研究会,东滩顾问整理 发展历程:中国

12、电子信息产业呈现东部地区向东南沿海再向中西部地区、越南转移的态势 1978-1990年1990-1999年2000年以来 产业转移:在改革开放初期,电子信息 技术产业的重心位于北方地区。改革开 放的实施使得东南沿海地区最先开放, 并且靠近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达的香港 地区及台湾地区,具有天然的禀赋。 市场化转型:国家实现改革开放,电子 信息制造业实现市场化运营。 产业转移:呈现价值链梯度分工的特点, 劳动密集型的组装加工环节向中西部地区 转移,研发、销售等高附加值环节在东部 发达地区植根发展。 规模化发展:国家对重点领域出台了多部 政策,大力扶持产业发展,我国电子信息 制造业实现整体规模化发展。

13、 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 移,正在形成以重庆、武汉、郑州、长 沙、合肥等中心城市为重心的新发展格 局。 代工跟随:通过代工切入全球电子产业链 分工,采用技术跟随的方式,紧盯行业龙 头企业。 中国市场和格局:电子信息制造行业规模稳定增长,珠三角地区较为突出 10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2017,东滩顾问整理 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平稳增长: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 规模呈平稳增长的态势。2014-2018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 业务收入逐年增加,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电子 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4.20亿元,较2017年增长9.0%。 6.4 7

14、.5 8.5 9.3 10.3 11.3 12.18 13.03 14.2 0 2 4 6 8 10 12 14 16 201020112012210320142015201620172018 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统计(万亿元) 广东省是电子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近年来,我国珠三角地区 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增长速度较快、产品出口比重较高,电子 信息制造业相对较为发达。据工信部2018年12月发布的中国 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2017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广东 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指数为78.64分,位居全国第一。 78.64 75.62 73.34 72.12 71.3 70.3 70

15、.1370.1 69.86 69.71 65 70 75 80 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福建四川重庆湖北山东 中国各省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指数TOP10 中国市场和格局:电子信息制造市场规模达世界第一,但行业利润率较低 11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收入规模已达世界第一:2018年,我国电子信 息制造业整体运行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育新”的特点。据 GII research 统计,2018 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市场份额约为 27.00%, 保持全球第一的稳固地位。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高,但利润率低:由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 整体处于产业链附加值低的中后段,国内厂商主要为劳动密集型, 大部分产品附加值低,行业

16、整体利润率较低。据中国电子信息行业 联合会统计,2019 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 收入为 11.4 万亿元,利润总额为 5,013 亿元,行业平均利润率约 为 4.40%。 4.41% 4.14% 4.45% 4.91% 5.03% 5.31% 5.51% 4.51% 4.40% 0% 1% 2% 3% 4% 5% 6% 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 行业平均利润率(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研究会,东滩顾问整理 45,149 25,484 25,153 24,693 10,959 2,612 476 7,474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2018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各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统计 (单位:亿元) 中国市场和格局: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的重构已经开始 12 国内龙头企业向海外扩张:中美科技脱钩将可能加剧全球电子信 息制造业第四次转移,美国对我国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的出口限 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