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合肥高新专业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选择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7329265 上传时间:2020-10-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论合肥高新专业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略论合肥高新专业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略论合肥高新专业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略论合肥高新专业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略论合肥高新专业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选择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略论合肥高新专业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论合肥高新专业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选择(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略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选择 作者: 日期:2 导言 开发区的综合评价及模式开发区的产生和发展虽然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开发区为1574年建立于意大利热内亚湾的雷格亨自由港区),但对开发区本身的大规模系统化研究则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内容多偏重于高新技术产业区。一、开发区的综合研究1、开发区的区位条件魏心镇等人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点,将高新区的区位条件分解为智力基础、政策作用、自然条件、工业基础、社会条件和基础设施等6个主层因素,在此基础上又选择22个分层指标,分析结果表明6个主层要素中智力因素居于首位,首次为政策作用和工业基础。美国学者张庭伟在分析了美国高科技

2、工业园区的选址后,提出了高新区选址的10个原则:靠近大学和科研机构;优惠的地方政策;靠近投资机构;较低的启动资金;寻找发展中的新区;基础设施良好;服务设施便利;吸引专业人才;具有创业精神的城市气氛;整体生活质量优良。2、开发区的产业结构开发区的产业不仅要以第二产业为主,同时也应该发展第三产业。杨新年在对国内外有关开发区产业结构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概括和分类:一是支柱产业论,提出开发区最重要的工作是采用多项措施加快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二是改造传统产业论,主张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渗透改造、提高,促进开发区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相互发展、共同进步;三是先导产业论,建议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产品和管理,直

3、接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产业,实现产业发展上的跨阶段飞跃;四是产业结构优化论,强调在合理调整区内既存产业结构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开发区在整个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的龙头作用;五是产业发展的次序和优先选择权,认为开发区产业发展应有一个发展次序和有限选择的问题。3、开发区发展的态势李梦玲、赵希南总结高新区有聚集、孵化、扩散、渗透、示范等5大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分设两套指标体系评价来发区现状和未来发展条件,前者包括空间规模、经济实力、人才实力、开发效益等4个评价要素,后者包括资源条件、技术条件与区位条件三个要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发区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实现“二次创业”,力求自身的可持

4、续发展,成为开发区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张召堂在总结全国开发区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将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分为载体指标和主体指标两大类,其中载体指标用为反映开发区在载体开发、推广、服务等方面的状况,包括7个二级指标、63个三级指标;主体指标用来反映开发区主体的产出水平及起变化趋势,包括18个三级指标。4、开发区的竞争力研究开发区特别是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兴起导致开发区之间的竞争日益残酷。如何在多变的技术和市场竞争中提升开发区自身的竞争力开始成为当今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宁越敏等人借用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的产业竞争力理论,从生产要素、市场需求条件、

5、相关支撑产业以及政府和机遇等方面对中国沿海开发区竞争力进行分级和评价,指出开发区自身的竞争力要素禀赋不同是导致开发区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孙万松、孙启萌从开发区的角度提出“城市竞争力三角循环模型”,阐释开发区是城市招商引资和跨越式发展的载体,是城市发展的稳固的载体,充分利用园区,推动城市竞争力的成长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实践各国创办园区的初衷。二、开发区发展模式开发区究竟选择何种发展模式,是直接关系到开发区建设兴衰成败的关键性问题。白克明将国内外高新区发展模式归纳为优势主导型、优势导入型、优势综合发展型三种类型。周承剑根据世界高新区的发展轨迹,将高新区发展分为几种模式:(1)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

6、自发形成的模式;(2)以高技术产业为核心,但一般由政府规划和创建;(3)以高技术产业为核心,通过国际合作共同组建形成的模式;(4)以大学、科研机构为中心建立的研究开发型企业模式;(5)以传播、经营和销售高技术产品为主要目的和经营机制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模式。同时认为中国高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正逐步向创新与孵化器型、研究与开发型和出口加工型三种类型转化。牟宝柱认为:(1)现有智力密集区建立的高新区,选择科学园模式;(2)基础设施条件好、国家重点发展的科技、工业基地建立的高新区,选择科学城模式;(3)工业基础雄厚、大型企业所在地建立的高新区,选择技术城模式;(4)外向型经济发达、对外联系多且方便的大中

7、城市建立的高新区,采用高技术加工区模式;(5)若干高新区集聚的大范围空间,选择高技术地带模式。钟坚综合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开发区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概括,具体如下表所示。世界开发区发展模式分类划分的依据类型发展优势优势主导型优势导入型优势综合发展型形成工程自发型政府计划型混合型投资主体政府投资型民间投资型混经济型经济活动外向型内向型双向型学 科单一专业型多学科综合型管理体制政府管理型民间管理型混合管理型 综上所述,开发区的理论研究正伴随着开发区的实践而逐步走向深入,并在开发区的“二次创业”的发展进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就当前而言,尽管研究者对开发区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大量细致的探讨

8、,有的理论和构想甚至还经过实践的检验,但是大多数研究仅停留在对实践活动的经验性描述和总结,缺乏深层次的理想性思考和创新性观点。具体表现在:(1)在开发区综合评价方面,虽然大多数学者着眼于定性研究,以及统计数据的概括性说明,但仍缺乏行之有效的定量评估体系。(2)在开发区发展模式研究方面,国内学者的研究多停留在对国外相关理论的诠释和国外开发区发展没事的总结上,就如何结合开发区发展实际,构建切实可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开发区发展模式,仍然缺乏创新性见解。(3)在开发区组织管理体制研究方面,多数研究是从行政学的角度切入,缺乏学科交叉,缺乏实证研究,使得目前的研究广度和深度受到很大的约束和限制。第一章 高

9、新开发区经济发展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一、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简史20世纪5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工业园美国“硅谷”问世。进入70年代后,世界新技术革命加速发展,并迅速波及世界各个产业领域。进入80年代以来,科技工业园已是星火燎原,在全世界范围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同年8月又批准实施了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指导性计划火炬计划,旨在推动我国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并把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该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大背景下,

10、安徽硅谷合肥高新区应运而生。1988年3月,合肥市提出了建立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省政府领导认为合肥具有发展高新技术的基本条件,提出合肥宜建科技工业开发区的意见是符合实际的,合肥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众多,设备精良,技术力量雄厚,科研成果多,建立科技工业开发区有利于充分发挥合肥科教优势,促进科学技术喝生产的结合,促进科学技术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把科教优势真正变为经济优势。1989年2月14日合肥市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合肥科技工业园筹建领导小组,与此同时筹备小组又积极争取合肥科技工业园进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列。1990年3月合肥市政府决定成立合肥科技工业园管理委员会。1

11、991年3月6日国务院批准合肥科技工业园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首批批准的2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1997年,被国家批准为对APEC成员特别开放的科技工业园区。如今,合肥高新区作为安徽省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目前已形成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以及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知名企业脱颖而出,大批高科院校及科研机构都在高新区设立有研发及产业基地。二、主要经验和做法二十多年以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特殊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发挥体制创新的功能,不断尝试和探索各种超前的改革和试验,推动了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耀眼的亮

12、点,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1、在投资主体上,坚持比较优势,努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挥资源丰富的优势,经过十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安徽省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相继有 1000 多项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 催生了光电色选机、气象雷达、干扰素的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胶、基因重组葡激酶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 培育了科大讯飞、凯立电子、阳光电源、美亚光电等知名企业,形成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引进了微软合肥技术中心、安徽移动、格力电器、美的、荣事达、三洋等著名企业,并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大领域形成了比较优势。2、在产业选

13、择上,坚持从实际出发,构建区域特色产业群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利用这些优势,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找准定位,努力打造具有产业特色产业园区。3、在启动机制上,坚持滚动发展模式,逐步推动开发区规模和功能的延伸高新开发区的建设在服从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采取滚动式发展,逐步延伸、相对集中、分步到位的做法,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收益以及入区企业产业的税收收入,积累开发资金,逐步扩大开发面积。4、在制度建设上。坚持注重体制创新,逐步形成规范的经济运行和管理体制开发区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不断尝试和探索新体制,积极在行政管理、投融资、社会保障、土地使用制度等方面率先进行改

14、革。在行政管理体制上,开发区管委会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新型运营机制,改变了计划体制下机构垂直对口、人员臃肿、包袱过重的局面。在投资管理方面,坚持以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优质服务为宗旨,采取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辅之以行政措施进行调控,营造出良好的投资环境。在土地使用上,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和转让制度。事实证明,体制创新比起优惠政策对于开发区发展所起的作用更关键、更持久,是保障开发区持续稳定发展的额重要因素。三、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开发区的体制优势有所弱化,体制障碍逐步显现,向旧体制复归的压力日趋增大。一方面,开发区的发展缺乏法律保障。到目前为止,全国、全省尚没有一部统一的开发区

15、法律,对开发区的管理体制、管理职权和运行机制进行明确界定,开发区的建设发展仍依据地方政府规章运作,导致开发区的社会地位和体制、机制、政策缺乏权威性、稳定性和统一性,开发区内“小气候”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极易受到旧体制或外部因素的“侵蚀”、管理手段,但区内区外的两种制度体系始终处于直接的粘合状态,区内的所有活动必然要融人当地,所有职能和事务必然要与区外对接,使开发区原来建立起来的与旧体制的屏障不断地遭到削弱,“小政府、大服务”的模式饱受传统行政体制的频繁冲击,机构不断膨胀,人员越来越多,职能越分越细。随着开发区空间的扩大和社会事务的增多,一些开发区最终选择了“区地合一”, 实现向旧体制的复归。第二章 新时期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战略选择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的基本构想可概括为“发挥优势,优化环境;强基固本,整合创新;聚合要素,承接转移。一、发挥优势 优化环境1、为保证开发区稳步健康的发展,应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