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真题-汇总-名词解释与问答题-有标准答案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7305377 上传时间:2020-10-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毒理学真题-汇总-名词解释与问答题-有标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毒理学真题-汇总-名词解释与问答题-有标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毒理学真题-汇总-名词解释与问答题-有标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毒理学真题-汇总-名词解释与问答题-有标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毒理学真题-汇总-名词解释与问答题-有标准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毒理学真题-汇总-名词解释与问答题-有标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毒理学真题-汇总-名词解释与问答题-有标准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alformations 畸形:指发育生物体解剖学上形态结构的缺陷。实际安全剂量 virtually safe dose VSD 即为可接受危险度的外源化学物暴露剂量。指低于此剂量能以99%可信限的水平使超额癌症发生率低于10-6,即100万人中癌症超额发生低于1人。Metabolic activation代谢活化:一些外源化合物经过生物转化后,毒性非但没有减退,反而明显增强,甚至产生致癌变、致癌和致畸作用,这种现象称为代谢活化或生物活化。可接受危险度水平acceptable risk level 对于致癌性,一般认为某化学物终生暴露所致的危险度在百万分之一或以下,为可接受的危险度,这一水平

2、即为可接受危险度水平.致突变作用 mutagenesis 外来因素,特别是化学物引起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能力,而且此种改变可随细胞分裂过程而传递。Reative oxyen species(ROS) 活性氧:氧中心自由基,氧的非自由基衍生物,含氧功能基团化学物,和氮中心 (含氧)自由基(RNS)急性毒性:指机体(人或实验动物)一次接触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化学物后在短期(最长到14天)内所发生的毒性效应,包括一般行为、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以及死亡效应。共氧化:氧化物酶催化的外来化学物生物转化。它包括氢过氧化物的还原和其他底物氧化生成脂质氢过氧化物。酶的诱导:有些毒物可使某些毒物代谢酶系

3、合成增加并伴活力增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指环境中天然存在或污染的可模拟天然激素生理、生化作用,干扰或抑制生物体内分泌、神经或免疫系统功能,产生可逆或不可逆生物学效应的化学物。首过效应:由于肝脏具有代谢外源化学物的功能,未被代谢的原型和代谢产物离开肝脏随体循环分布到全身。这种未到体循环就被肝脏代谢和排泄的现象称为受过效应。绝对致死量:指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毒性:具有对细胞和组织产生损伤的能力移码突变:指改变从mRNA到蛋白质翻译过程中遗传密码子读码顺序的突变,通常涉及在基因中增加或缺失一个或两个碱基对。靶器官(target organ):是指外来化学物可以选择性直接发挥

4、毒作用的器官,就称为该外来化学物的靶器官。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经肝胆排泄到肠腔内的葡萄糖醛酸等结合物由于水溶性高,不易被肠道重吸收,会从粪中最终排除。但是在下段肠道中,经粘膜和肠内菌从的水解酶的作用下,结合物会被分解,外源化学物再次游离,被肠道吸收经肝门静脉重新进入干政。这种现象被称为肝肠循环。肠肝循环:化学物随胆汁排到肠道中重吸收经门静脉重新入肝的循环过程。血脑屏障:保障血液和脑之间正常的物质交换和阻挡非脑营养物质进入脑组织。是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形状胶质细胞组成,内皮细胞与别处的不同,并且细胞接合非常牢固。内皮细胞胞质中的单胺氧化酶等代谢酶活性较

5、高,也担负着酶屏障的机能。血脑屏障上存在的载体P-糖蛋白能将一些外源化学物主动运出大脑,也成为血脑屏障的功能性成份。风险鉴定:是指根据接触量评估,危害鉴定和危害确定的有关资料,对某一特殊人群已知的或潜在的健康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后产生一种异常或病理性免疫反应。自身免疫:是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或细胞抗原性失去免疫耐受性,导致自身免疫效应细胞和自身抗体产生,称为自身免疫。毒物(toxicant / poison):是指在日常接触途径和剂量下即能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的化学物。最低观察到损害作用的剂量(lowest observed adverse

6、effect level,LOAEL)指在一定时间内,某种外源化学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用最现代先进的检测方法检测出某项灵敏指标发生轻微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最大无作用剂量(maximal no-effect level,MNEL):也称为未观察到作用剂量(no-observed effect level,NOEL),亦称为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no-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 指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后,根据目前认识水平,用最灵敏的试验方法和观察指标,未能观察到对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最高剂

7、量。最高剂量中毒(poisoning):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中毒(poisoning):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R. K2 F f/ B4 V) H a f! ?毒效应谱(specryum of toxic effect):机体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可引起多种生物学变化,称为毒效应谱。如:机体对外源化学物负荷增加;意义不明的生理生化反应;亚临床改变;临床中毒;死亡。适应(adaptation):机体对一种通常能引起有害作用的化学物显示不易感性或易感性降低。抗性(resistance):一个群体对于应激原化学物反应的遗传机

8、构改变,以至与未暴露的群体相比有更多的个体对该化学物不易感性。耐受(tolerance):对个体是指获得对某种化学物毒作用的抗性,通常是早先暴露的结果,也用于在暴露前即具有高频率的抗性基因的群体。速发性毒作用(immediate toxic effect):某些外源化学物在一次接触后的短时间内所引起的即刻毒作用迟发性毒作用(delayed toxic effect):在一次或多次接触某外源化学物后,经一定时间间隔才出现的毒性作用。不可逆作用(irreversible effect):是指在停止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其毒性作用继续存在,甚至对机体造成得损害作用可进一步发展。过敏反应(hypersens

9、itivity):也称之为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是机体对外源化学物产生的一种病理性免疫反应。特异体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通常是指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一种遗传性异常反应。: j% p5 L! g% Q) 0 s+ j+ * Y. U 3 c5 S A. U Q% s选择毒性(Selective toxicity):指一种毒物只对某种生物产生损害作用,而对其它种类生物无害;功只对机体内某一组织器官有毒性,而对其它组织器官不产生毒性作用。剂量(dose):通常是指机体接触化学毒物的量或给予机体化学毒物的量。接触剂量(exposure dose

10、):又称外剂量,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的剂量,可以是单次接触或某浓度下一定时间的连续接触。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又称内剂量,是指外源化学物穿过一种或多种生物屏障,吸收进入体内的剂量。到达剂量(delivered dose):又称靶剂量或生物有效剂量,是指吸收后到达靶器官的外源化学物和/或其代谢产物的剂量。绝对致死量(absolute lethal dose ,LD100):指引起一群个体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指引起一群个体50%死亡的剂量,也称致死中量。是通过统计学方法计算所得。最大耐受量(maximal toler

11、ance dose,LD0):指在一群个体中不引起死亡的最高剂量。半数效应剂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是指外源化学物引起机体某项指标发生50%改变所需的剂量。半数毒效应剂量(median toxic effective dose,TD50):指毒物引起机体某项指标产生50% 损害效应的剂量。最小有作用剂量(minimal effect level,MEL):也称中毒阈剂量(toxic threshold level)或称最低观察到损害作用的剂量(lowest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LOAEL)指在一定时间内,某种外源化学物

12、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用最现代先进的检测方法检测出某项灵敏指标发生轻微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指不同剂量的外来化学物与其在个体或群体中所表现的量效应大小之间的关系。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指不同剂量的外来化学物与其引起的质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急性毒作用带(acute toxic effect zone,Zac):半数致死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Zac=LD50/Limac慢性毒作用带(chronic toxic effect zone,Zch):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Zc

13、h=Limac/Limch独立作用(independent effect):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同时或先后进入机体,由于各自毒作用的受体、部位、靶器官不同,且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亦不相互干扰,从而表现为各化学物的各自毒效应,这种情况称为独立作用。相加作用(additional joint effect):几种化学物混合后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表现为各单一化学物分别产生毒效应强度之和。协同作用(synergistic effect):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同时或相继进入机体,表现出的毒效应强度大于各自单独作用之和。加强作用(potentiation joint action):一种化学物对某器官或系

14、统并无毒性,但与另一种化学物同时暴露时使其毒性效应增强。拮抗作用(ahtagonistic effect):两种化学物同时或先后进入机体,其中一种化学物可干扰另一种化学物原有的生物学作用,使其减弱,或两化学物相互干扰,使混合物的生物学作用强度低于两者单独作用之和,称为拮抗作用,亦称为减毒作用。室(compartment):是毒物动力学的数学模型,其含义是假设机体是由一个或多个室组成,为有界空间,外来化学物随时间变化在其中运动。它不是解剖学部位或器官,也不是生理功能部位,而是理论的机体容积。毒代动力学(toxicokinetics):又称毒物动力学,是利用动力学原理和数学方法,定量的研究外源性化

15、学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毒效动力学(toxicodynamics):主要是研究化学物的活性形式到达靶组织,作用于受体,并产生毒效应的一个毒理学分支。速率过程(rate processes):化学物浓度或剂量在体内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血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plasma concentration-time curve,AUC):血液中化学物浓度与时间作图,其曲线下面积。单位为mg/Lh,g/mlmin。它反应毒物吸收量。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外来化学物在机体的分布相当于血浆浓度时所占的体积。单位为ml/kg或L/kg。它不是真正的容积,而是根据血浆浓度推测的化学物分布状况。Vd=D/C或Vd=D0/C0。消除速率常数(elimination constant,Ke):单位时间内体内毒物被清除的百分率。单位为h-1。Ke值越大,说明消除速率快。清除率(clearance,CL):单位时间内从机体清除的表观分布容积。单位为L/hkg或ml/minkg。相反应(phase biotransformation):肠内菌丛的水解酶将由相反应后的结合物水解的反应。脂/水分配系数(lipid/water part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