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面防水层及路基防水层施工专业技术交底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7303237 上传时间:2020-10-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面防水层及路基防水层施工专业技术交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桥面防水层及路基防水层施工专业技术交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桥面防水层及路基防水层施工专业技术交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桥面防水层及路基防水层施工专业技术交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桥面防水层及路基防水层施工专业技术交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桥面防水层及路基防水层施工专业技术交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面防水层及路基防水层施工专业技术交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桥面防水层及路基防水层施工技术交底 作者: 日期:2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沪昆客专贵州段工程指挥部技 术 交 底 书工程名称沪昆客专CKGZTJ-12标交底编号2016-001工序名称路基封闭层及桥面防水层部位名称桥梁路基施工单位局指所属各项目部日期2016/4/25一、工程概况沪昆客专贵州段CKGZTJ-12标,全段全长48.32km,桥梁总计19座,路基5.85km,现部分工点已进入桥梁防水层及路基封闭层施工阶段,为保证施工质量,对该工序进行技术交底。二、编制依据桥梁地段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图路基地段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图铁路混凝土桥涵防水层三、交底内容1、桥面

2、及桥台防水层1)桥面及桥台防水层类型我标段防护墙内范围桥面防水层采用甲种A类防水层:由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高聚物改性沥青基层处理剂共同构成防护墙以外部分桥面防水层(含桥梁道床板板间10cm宽排水槽)采用乙种防水层:由聚氨酯防水涂料构成。2)防水层铺设a.施工准备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对结构混凝土基层面进行验收,基层表面应符合TB/T2965规定的要求。基层必须保证平整、干净、干燥、无凹凸不平、蜂窝及麻面。平整度用1m长靠尺检查,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且不大于3mm。如表面有蜂窝麻面需做填补处理,处理时应先清楚蜂窝麻面中的松散层、浮渣、油污等,并使之湿润,再用M10水泥砂浆填补平整,在水泥砂浆中可添

3、加类似107胶的水溶性胶粘剂以增加水泥砂浆与基层面的连接。防水层铺设前应清除基层表面的浮浆和灰尘,混凝土基层面不得积水,应保持干净,基层含水率(抹砂浆找平层的)不大于10%。桥面防水层结构示意图b.防水层铺设甲种A类防水层施工防水层铺设施工应在不低于零下20环境下进行,首先在基层上涂刷高聚物改性沥青基层处理剂,涂刷应均匀、不漏底面、不堆积,基层处理剂用量不得小于0.4kg/。当基层处理剂干燥不粘手时方可进行卷材铺贴。在已涂刷基层处理并干燥的层表面留出防水卷材纵横向搭接缝尺寸,将防水卷材基准线弹好,按此基线进行防水卷材铺贴施工。卷材铺贴应从一端开始,桥面横向由低到高顺序进行,铺贴时应采用喷灯或喷

4、枪烘烤卷材底面的沥青层及基层上的处理剂(喷灯以局里卷材30cm左右为宜),烘烤要均匀,将卷材底面沥青溶化后(沥青接近流淌、呈黑亮色为度,不得过分加热或烧穿卷材),即可向前滚铺。为保证卷材与基层的粘结,卷材热熔铺贴过程中,应边铺边滚压排气粘合,滚压工具可采用15-20kg重,1m长,直径约为15cn的钢辊。防水卷材有搭接时,防水卷材纵横向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cm,且上下层卷材应完全热熔粘合,以保证搭接处粘贴牢固,搭接缝处应有自然溢出的熔融沥青。防水卷材应在桥面铺设至防护墙、底座板根部,当卷材铺设至梁体周边收口部位时,滚压后有自然溢出的熔融沥青,采用刮板抹平密封收口。防水层铺设完成后30分钟,即可

5、浇筑保护层混凝土。乙种防水层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时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基层表面不得有明水,且严禁在雨中施工。宜采用喷涂设备将涂料均匀喷涂于基层表面,也可采用金属锯齿板将涂料均匀涂刷与基层表面,涂层厚度不得小于2mm,用量约2.4kg/。涂料主剂(甲组份)、固化剂(乙组分)需按产品说明进行配制,每种组分的称量误差不得大于2%。采用喷涂设备时,设备应具有自动计量、混合和加热功能,加热后出料温度在60-80;采用人工涂刷时应按照先主剂、后固化剂的顺序将液体倒入容器,并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搅拌时间3-5分钟,搅拌时不得加水,必须采用机械方法搅拌,搅拌器转速宜在200-300转/分,配好的涂料应在20分

6、钟内完成,随配随用。涂刷应分2次进行,以防止气泡存于涂膜内。第一次使用平板在基面上刮涂一层厚度0.2mm左右的涂膜,1-2小时内使用金属锯齿板进行第二次刮涂,涂刷时应使用毛刷对防护墙、竖墙等垂直部位先行涂刷,平面部分在其后涂刷。喷涂后4小时后涂刷后12小时内需对涂层采取方霜冻、雨淋及暴晒措施,待防水层完全干固后方可浇筑保护层,且不得使用风扇或类似工具缩短干燥时间。3)保护层施工待防水层完全固化后即可进行保护层施工,保护层采用C40细石聚丙烯纤维网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4cm,实际保护层厚度、流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保护层施工时应在底座板四周预留宽2cm,深度3cm的缝(共4道),在保护层强

7、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时,采用聚氨酯密封胶填充封闭。另在保护层纵向间隔4m、同时沿纵向在中间作一宽度约1cm、深约保护层厚度的断缝,在保护层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时,采用聚氨酯密防水涂料将断缝填实、填满,防水涂料不得污染保护层及桥台。保护层混凝土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抹刀抹面。抹面时不得加水,抹面次数不宜过多。保护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采取保水养护,洒水次数应能保持表面湿润。当环境相对湿度小于60%时,自然养护应不少于28天;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自然养护不少于14天。2、路基封闭层及路面防水层1)长度大于30m的路基段封闭层及路面防水层示意图如下:路基直线地段无砟道床封闭层及防水层

8、示意图路基曲线地段无砟道床封闭层及防水层示意图 直线段A点详图 曲线地段A点详图路基地段线间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并采用10cm厚C25素混凝土封面,直线地段线间填充层顶面两侧设置2%的排水坡,如路基设置有线间集水井时,封闭层两侧顶面设置2%倒坡,同时至集水井处设置纵坡将线间水排至集水井内。曲线地段线间填充顶面设置倒坡,同时至集水井处设置纵坡将线间水排至集水井内。线间C25素混凝土封闭层应每隔不超过5m切割“30mm(深度)*20mm(宽度)”的横向假缝,C25素混凝土与道床板或支承层或底座纵向交界处,预留“30mm(深度)*20mm(宽度)”的纵向缝。横向假缝与纵向缝内采用聚氨酯密封胶填充。2)

9、长度小于30m的路基段封闭层及路面防水层示意图如下:刚性路基直线地段无砟道床封闭层及防水层示意图刚性路基直线地段无砟道床封闭层及防水层示意图封闭层直线地段线间填筑C25细石混凝土封面至轨道板顶面,由中心向两侧填筑成不小于2%的排水坡,通过道床顶面排水;曲线地段线间填筑10cm厚细石混凝土形成由两侧向中心不小于2%的排水坡,无砟轨道系统利用线间集水井进行排水;在直线段与缓和曲线交界地段,由直线段线间封闭层往曲线线间最近一个集水井过渡,保证在有无纵坡时过渡区段的封闭层都形成从直线到曲线的仙剑排水坡,并满足排水需求。线间C25混凝土封闭层应每隔不超过5m切割“30mm(深度)*20mm(宽度)”的横

10、向假缝,C25混凝土与道床板纵向交界处,预留“30mm(深度)*20mm(宽度)”的纵向缝,横向假缝与纵向缝内采用聚氨酯密封胶填充。2)桩板路基段封闭层及路面防水层示意图如下:桩板路基直线地段无砟道床封闭层及防水层示意图桩板路基曲线地段无砟道床封闭层及防水层示意图线间及道床班风填筑100-155mm厚C25细石混凝土,在相邻单元道床板间形成流向板缝的2%纵向排水坡,铁路线间汇水通过道床板间板缝流出,在有纵坡地段线间同样设置成流向板缝的2%纵向坡。板缝间设置0.7%的横向坡,将线间水排至道床两侧。排水示意图如下:桩板路基排水示意图线间C25混凝土对应每个道床板板缝处切割“30mm(深度)*20m

11、m(宽度)”的横向假缝,C25混凝土与道床板纵向交界处,预留“30mm(深度)*20mm(宽度)”的纵向缝,横向假缝与纵向缝内采用聚氨酯密封胶填充。4)路面防水层路面防水封闭层靠近无砟道床侧按照下图进行施作,其余部分参考路基封闭层及路面防水层示意图。路面防水封闭层采用C25细石混凝土,厚度10cm,C25细石混凝土中添加纤维材料(聚丙烯纤维0.9kg/m)和抗渗微晶防水剂(掺入水泥用量10%的抗渗微晶),要求细石混凝土不得有渗漏或者积水现象。横向施工岩纵向按间隔3m设置,施工缝深度10cm,宽度1-2cm,缝内采用沥青灌注或高强聚丙烯材料进行填充;与无砟道床支承层纵向接缝处预留“30mm(深度

12、)*20mm(宽度)”的纵向缝,缝内采用聚氨酯密封胶填充;与电缆槽纵向接缝处预留“50mm(深度)*30mm(宽度)”的纵向缝,缝内采用沥青灌注或高强聚丙烯材料进行填充。混凝土防水层在电缆槽侧连接侧应与电缆槽顶面平顺连接,必要时设置倒角与电缆槽顶面顺接。三、施工注意事项1、桥面保护层、路基线间封闭层及路面防水层施作时应按照交底要求预留纵横向断缝、假缝及道床板两侧缝;2、防水卷材焊接及铺设质量应符合图纸及交底要求;3、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应按照交底要求及其他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养护;4、桥面保护层、路基线间封闭层及路面防水层混凝土及填充材料应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同时对原材料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进场检验;5、施作假缝、段缝填充施工时应注意不得污染混凝土;6、施作桥面保护层、路基线间封闭层及路面防水层应注意对已完成的道床、底座板等进行保护。编制: 交底人: 接底人:日期: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