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地理图表的阅读》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7303057 上传时间:2020-10-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地理图表的阅读》教育教学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案例——《地理图表的阅读》教育教学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案例——《地理图表的阅读》教育教学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案例——《地理图表的阅读》教育教学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案例——《地理图表的阅读》教育教学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案例——《地理图表的阅读》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地理图表的阅读》教育教学案例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地理图表的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作者: 日期:2 读图析图绘图突破地理教学重难点教学案例图像教学实现地理135高效课堂青龙县木头凳高级中学 周云侠新课程的实施,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个很大的冲击,为适应新的教育要求,有效地实施新课程,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该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引导和激励学生想学,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为此要求教师改变教的方式,以问题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高效课。近年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以能力立意,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在这一点上与135课堂模式中强调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对学生学习能力,解决问

2、题能力的培养是不谋而合的。对于地理学科而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读图、析图和绘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和能力,在教学中加强绘图训练,是突破地理教学难点的有效措施。在地理的135课堂教学过程中,地图的教学是教学环节中的核心也是重中之重。前苏联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把图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巴也会说话了。”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地图中往往包藏了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地理图片在地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学生普遍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采用绘图训练教学法,从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与绘图能力入手,引

3、导学生在读图时挖掘地图中所包含的知识点,通过绘图练习来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同时也真正实现了135高效课堂教学。读图析图绘图训练教学基本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四步法”,充分利用地图,把地理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引导学生尽量挖掘图中的信息,掌握地理事物间的联系,把繁杂的地理事物化为直观的地理图像,进而感知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规律。我们的做法是:1、引导读图。多采用自主学习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读出图中所隐含的地理知识点;2、质疑提问。学生对有疑惑的内容质疑,然后师生解答。若仍有关键知识点遗漏,教师点拨;3、学生总结。根据以上讨论环节学生总结图中所表达的地理现象或地理规律

4、;4、动手绘图。学生绘制重要图表,小组内批改,小组间交流讨论,推举出三到五篇范本供班内学习使用。教学片段(一):地球运动地理意义利用导学案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结果。问题一地球产生昼夜的原因是什么,昼夜为什么会交替。生:地球是不透明的,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因此地球的不透明就使地球上有了昼和夜的分别。地球又处在不断的自转,所以昼夜就会不断交替。师: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学生关于昼夜交替的原因的分析,加深学生印象问题二读太阳光照图回答什么是晨昏线?晨昏线的特点?生:地球是不透明的。任何时刻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天,即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另一个半球是黑夜,即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5、,也就是中间的大圆圈,叫晨昏线,或者叫它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师:晨线和昏线有什么区别呢?(合作探究)生:(讨论)师:由夜变为昼的半圆弧叫做晨线,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昼半球,即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白昼时段;由昼变为夜的半圆弧叫做昏线,昏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夜半球,进入黑夜时段。(多媒体演示)晨昏线还有哪些特点呢生看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生:晨昏线处在不断运动之中,晨昏线的位置在不断向西移动。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晨昏线的位置也在不断地移动,地球自西向东转,晨昏线则自东向西移动。生:晨昏线一定垂直于太阳光线,并过平面图中的中心。巩固提升:学生完成导学案中晨昏线光照图地绘制,通过动手加深对

6、晨昏线特点的理解。最后学生展示自己的晨昏线光照图,再由学生自己纠错打分。这一环节学生非常踊跃,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片段(二):气候的形成与分布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结果问题一,讨论探究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有哪些?(这个问题综合性较强对于学生难度较大)展示地球表面太阳辐射分布图和地球表面降水量分布图给学生以提示。生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生:与太阳辐射有关。纬度低,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纬度高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带。师:非常好,温度与纬度有关,那降水又主要受什么影响呢?生:主要受大气环流的影响,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决定它控制地区的水热状况。师:分析的太好了,那我们哪组同学派个代表给大

7、家绘制一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呢,并标注出它们的性质?(居然一下子踊上好几个同学,最后留下了三个同学绘图)绘图后学生点评。生:周友画的最准确也美观,张雅丽画的没有知识性错误,就是不够规范,风向倾斜角度太大了,李鑫的南北半球盛行西风偏转的方向画错了。师,林媛媛就是位专业的老师啊,评的太到位了。我们黑板的空间有限,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图要画,所以只能留下一幅图。那接下来我们要画什么图呢?问题二(见导学案)气候的形成分布示意图。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导学案中示意图,推举代表在黑板上完成示意图,再由学生评价,归纳出画图要领。生:要注意每种气候类型分布的纬度位置,要考虑影响大陆东西两岸的大气环流不同的.生:还要注意

8、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问题三,对比实际气候分布图,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生:有很多地方和我们画的示意图不一样啊!师:(故作惊讶的)是吗,哪不一样啊?生:赤道不都是热带雨林气候啊,还有高山气候我们这个图上也没有(大家纷纷发表意见)这时候我趁热打铁,究根刨底再加一幅世界地形图的展示就解决了问题。生得出结论:下垫面不同使气候类型分布更加复杂化。教后反思 1、注重引导学生论证:在得出一个新结论后,都会及时追问学生一个问什么,如何分析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做有利于展示学生自我对话,发展思维过程,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这也是135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

9、。2、将学生自己绘图和多媒体图像教学与地理课堂教学进行融合,课堂容量大,有利于增加课堂知识密度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如在气候一节的教学中大量引入了相关的地理图像,真正是学生温故而知新。这节课在学生的讨论中就结束了,原先备的课没有完成。但是下课后我却觉得特别激动,因为在课堂中学生全然没有了以往被动学习的“痛苦感”,他们的思维是那样的活跃,语言是那样的美妙,讨论是那样的激烈。如果没有采用学生绘图和多媒体课件根本无法达成教学目标。利用大量的学生绘制的示意图,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始终关注“学生”(心里始终有学生),关注“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的发展),关注“过程”即学生的学

10、习过程。如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并对学生的分析做出评析。始终把学生作为主角的地位,这样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更大的空间。通过这节课我对135高效课堂更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们所说的高效不仅仅是完成了多少“量”,更要看我们完成的“质”,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理解了多少,会用了多少。3、怎么看待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通过学生绘图教学的尝试使我真正懂得了学生不仅仅是老师教学的对象,还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者和生成者,如果说书本知识是“静态资源”的话,那么师生互动中产生的资源则是“活性的资源”,如果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活性资源”的意识,并能重视它、挖掘它,那么对我们老师本身的要求就更高了,我们不能把心思仅仅放在教材、教案上,而更多的应是放在学生身上,更多的去研究学生、发现学生,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更有意义,更加生动,学生才成了课堂中的主人,才是真正的把课堂换给了学生。在读图析图绘图的教学实践中,以下几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1、如何做到让学生多质疑多提问,增加学生之间的对话,如何让学生自我反思还需进一步加强。2、在绘图环节中,给优秀生展示的机会多,后进生参与少,应设置有梯度的绘图训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我们的互动课堂中收获成就感。3、在巩固提升环节应注意与高考题目的联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