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9-环境化学-课件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47270189 上传时间:2020-10-08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2109-环境化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02109-环境化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02109-环境化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02109-环境化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02109-环境化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2109-环境化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109-环境化学-课件(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化学,教学目的,环境污染、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破坏等环境问题,威胁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协调发展,必须在科教兴国战略引导下,加快培养有创业、敬业精神的、高质量的环境科学技术与管理专门人才。,环境化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相继出现的环境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教学目的,了解环境化学的研究领域及发展趋势、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获悉当今重大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从事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掌握潜在有毒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积累、归趋规律;污染物的来源及其生物效应;有

2、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教学大纲,3,2,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4,土壤环境化学,环境化学进展,5,第一节 环境问题,第一章 绪 论,第二节 环境化学,第三节 环境污染物,1.1 环境问题,1.1.1 环境和环境问题,1.1.2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1.1.3 环境污染,1.2 环境化学,1.2.1 环境化学的定义,1.2.2 环境化学的发展,1.2.3 环境化学的分支学科,1.2.4 环境化学的任务,1.2.5 环境化学的特点,1.2.6 环境化学的研究方法,1.2.7 环境化学的发展方向,

3、1.2.8 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1.3 环境污染,1.3.1 环境污染物,1.3.2 环境污染物的类别,1.3.3 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1.3.4 环境效应及影响因素,1.3.5 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的 迁移转化过程简介,水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第二章 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第三章 水环境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第四章 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第五章 水体污染物化学,第一节 水质概况,第二章 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第二节 天然水的组成,第三节 天然水的性质,2.1 水质概况,2.1.1 水资源和利用,2.1.2 水循环,2.2 天然水的组成,2.2.2 水体定义,2.2.1 水的特性,2.

4、2.3 天然水的组成,2.3 天然水的性质,2.3.1 碳酸平衡,2.3.2 天然水中的碱度和酸度,2.3.3 天然水体的缓冲能力,2.3.4 天然水的硬度,水环境化学,第二章 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第三章 水环境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第四章 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第五章 水体污染物化学,第一节 水环境中的溶解沉淀 作用,第三章 水环境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第二节 水环境中的氧化还原作用,第三节 水环境中的配合作用,第四节 水环境中固液界面的相互作用,3.1 水环境中的溶解沉淀作用,3.1.1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3.1.2 硫化物,3.1.3 碳酸盐,3.1.4 水溶液中不同固相的稳

5、定性,水环境化学,第二章 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第三章 水环境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第四章 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第五章 水体污染物化学,第一节 水环境中的溶解沉淀 作用,第三章 水环境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第二节 水环境中的氧化还原作用,第三节 水环境中的配合作用,第四节 水环境中固液界面的相互作用,3.2.6 水中有机物的氧化,3.2 水环境中的氧化还原作用,3.2.1 电子活度和氧化还原电位,3.2.2 天然水体的pE-pH图,3.2.3 天然水的pE和决定电位,3.2.4 无机氮化物的氧化还原转化,3.2.5 无机铁的氧化还原转化,水环境化学,第二章 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第三

6、章 水环境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第四章 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第五章 水体污染物化学,第一节 水环境中的溶解沉淀 作用,第三章 水环境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第二节 水环境中的氧化还原作用,第三节 水环境中的配合作用,第四节 水环境中固液界面的相互作用,3.3 水环境中的配合作用,3.3.1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3.3.2 羟基对重金属离子的配合作用,3.3.3 氯离子对重金属的配合作用,3.3.4 腐殖质的配合作用,3.3.5 有机配位体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水环境化学,第二章 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第三章 水环境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第四章 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第五章

7、 水体污染物化学,第一节 水环境中的溶解沉淀 作用,第三章 水环境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第二节 水环境中的氧化还原作用,第三节 水环境中的配合作用,第四节 水环境中固液界面的相互作用,3.4 水环境中固液界面的相互作用,3.4.1 水中颗粒物的类别,3.4.2 胶体颗粒的性质,3.4.3 水环境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3.4.4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水环境化学,第二章 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第三章 水环境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第四章 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第五章 水体污染物化学,第一节 分配 作用,第四章 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 的迁移转化,第二节 挥发作用,第三节 水解作用,第四节 光解

8、作用,第五节 生物降解作用,第六节 有毒有机物的归趋模型,4.1 分配作用,4.1.1 分配理论,4.1.2 标化分配系数,4.1.3 生物浓缩因子(BCF),4.2 挥发作用,4.2.1 亨利定律,4.2.2 挥发作用的双膜理论,4.2.3 C. T. Chiou挥发速率,4.4 光解作用,4.4.1 直接光解,4.4.2 敏化光解,4.4.3 氧化反应,4.5 生物降解作用,4.5.1 生长代谢(Growth metabolism),4.5.2 共代谢(Cometabolism),4.5.3 生化反应,水环境化学,第二章 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第三章 水环境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第四章 水

9、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第五章 水体污染物化学,第一节 水体污染物的类别和来源,第五章 水体污染物化学,第二节 水体中无机酸、碱和盐类污染,第三节 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第四节 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第五节 地下水污染,5.1 水体污染物的类别和来源,5.1.1 水体污染与自净,5.1.2 水体中的污染物,5.1.3 水体污染物的来源,5.1.4 水处理方法,5.2 水体中无机酸、碱和盐类污染物,5.2.1 来源、危害和治理方法,5.2.2 矿山含酸排水,5.2.3 水体中氰化物污染,5.2.4 营养盐污染,水环境化学,第二章 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第三章 水环境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第四章 水环

10、境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第五章 水体污染物化学,第一节 水体污染物的类别和来源,第五章 水体污染物化学,第二节 水体中无机酸、碱和盐类污染,第三节 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第四节 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第五节 地下水污染,5.3 水体中重金属污染,5.3.1 汞污染,5.3.2 镉污染,5.3.3 铅污染,5.3.4 铬污染,5.3.6 锡污染,5.3.5 砷污染,水环境化学,第二章 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第三章 水环境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第四章 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第五章 水体污染物化学,第一节 水体污染物的类别和来源,第五章 水体污染物化学,第二节 水体中无机酸、碱和盐类污染,第三节

11、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第四节 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第五节 地下水污染,5.4 水体中有机物污染,5.4.1 PTS,5.4.2 有机农药,5.4.3 多氯联苯,5.4.4 多环芳烃,5.4.5 酞酸酯类,大气环境化学 Atmosphere Environmental Chemistry,大气环境化学,第六章 天然大气和重要污染物(温室效应),第七章 大气光化学反应,第八章 平流层化学,第十章 大气气溶胶,第九章 酸沉降化学,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第六章 天然大气和重要污染物,第二节 大气层的结构,第三节 大气中的自由基,第四节 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第五节 地球的辐射平衡和温室效应,6.4 大气中的重要

12、污染物,6.4.1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6.4.3 大气污染物的汇,6.4.4 大气污染物,6.4.2 大气污染物的源,大气环境化学,第六章 天然大气和重要污染物,第七章 大气光化学反应,第八章 平流层化学,第十章 大气气溶胶,第九章 酸沉降化学,第一节 大气的结构,第六章 天然大气和重要污染物,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第三节 大气中的自由基,第四节 大气污染物,第五节 地球的辐射平衡和温室效应,大气环境化学,第六章 天然大气和重要污染物,第七章 大气光化学反应,第八章 平流层化学,第十章 大气气溶胶,第九章 酸沉降化学,第一节 光化学反应基础,第七章 大气光化学反应,第二节 氮氧化物的转化,第四节

13、 碳氢化合物的转化,第三节 二氧化硫的转化,第五节 光化学烟雾,大气环境化学,第六章 天然大气和重要污染物,第七章 大气光化学反应,第八章 平流层化学,第十章 大气气溶胶,第九章 酸沉降化学,第一节 光化学反应基础,第七章 大气光化学反应,第二节 氮氧化物的转化,第四节 碳氢化合物的转化,第三节 二氧化硫的转化,第五节 光化学烟雾,大气环境化学,第六章 天然大气和重要污染物,第七章 大气光化学反应,第八章 平流层化学,第十章 大气气溶胶,第九章 酸沉降化学,第一节 臭氧的作用,第八章 平流层化学,第二节 臭氧的形成,第三节 臭氧的损耗,第四节 南极臭氧层空洞,大气环境化学,第六章 天然大气和重

14、要污染物,第七章 大气光化学反应,第八章 平流层化学,第十章 大气气溶胶,第九章 酸沉降化学,第一节 酸雨的研究概况,第九章 酸沉降化学,第二节 降水的化学性质,第三节 酸雨的形成,第四节 酸雨的危害,大气环境化学,第六章 天然大气和重要污染物,第七章 大气光化学反应,第八章 平流层化学,第十章 大气气溶胶,第九章 酸沉降化学,第一节 气溶胶的定义和分类,第十章 大气气溶胶,第二节 气溶胶的源与汇,第三节 气溶胶的粒径分布,第四节 气溶胶粒子的化学组成,第五节 气溶胶的危害,第六节 气溶胶的来源分析,土壤环境化学,第十一章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第十二章 土壤污染化学,第十三章 土壤污染控制,第一

15、节 土壤组成,第十一章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第二节 土壤性状,第三节 土壤的基本性质,一、土壤矿物 二、土壤有机质 三、土壤水 四、土壤空气,11.1 土壤的组成,11.1 土壤组成,第十一章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11.2 土壤性状,11.3 土壤的基本性质,一、土壤剖面 二、土壤颜色 三、土壤质地 四、土壤结构 五、土壤密度 六、土壤分类,11.2 土壤性状,11.3 土壤的基本性质,一、土壤的胶体性质,二、土壤的阳离子交换,三、土壤的配合作用,四、土壤的氧化还原,五、土壤的酸碱性,六、土壤的缓冲作用,第一节 土壤污染物,第十二章 土壤污染化学,第二节 土壤中N、P的迁移转化,第三节 土壤中重金

16、属的迁移转化,第四节 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转化,土壤环境化学,第十三章 土壤污染控制,土壤污染现状,重金属污染土壤约2000万公顷 农药污染土壤1300-1600公顷 污染比较严重的耕地约2000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5,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固定作用 通过各种手段降低污染物的迁移性 和生物有效性,缓解危害。 去除作用 将污染物从土壤中移去,从根本上 解决问题。,土壤污染修复方法,第一节 土壤污染物,第十二章 土壤污染化学,第二节 土壤中N、P的迁移转化,第三节 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第四节 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转化,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第十三章 土壤污染控制,土壤污染缓解作用,土壤污染的生态毒理诊断,第四篇 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与生态效应 Biological & Ecological Effects of Chemicals,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与生态效应,第十四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第十五章 微生物对水环境中化学物质的转化,第十四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污染物对生物系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