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历史复习简答题-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147142744 上传时间:2020-10-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历史复习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历史复习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历史复习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历史复习简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历史复习简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历史复习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历史复习简答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列举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四次战役?这些战役的经验教训对今天战争有何借鉴意义?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 项羽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赤壁之战 208年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淝水之战 383年 东晋以少胜多 打败前秦 启示 :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团结就是力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能轻敌。 二 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何影响? 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1)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2)丝绸之路在今天仍是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在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好好利用。

2、三 秦汉与匈奴的关系 1秦与匈奴以战为主表现: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2 西汉与匈奴有战有和 (一)战的表现 (1) 汉武帝时、组织强大的骑兵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2)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取得漠北战役的胜利、此后、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西汉国力强盛)(二) “和”的表现:1 汉元帝时、昭君出塞、汉匈和亲。作用:边境安定了较长的时间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3 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以和为主、各民族友好相处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四 秦汉分别如何管理边疆地区?1秦:秦始皇

3、命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开发南疆,兴修灵渠。2 西汉:(1) 汉武帝时、组织强大的骑兵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2)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取得漠北战役的胜利、此后、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西汉国力强盛)(3)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共同作用:安定了边疆局势,促进了经济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五 说出秦汉三国时期,今新疆和台湾地区与内地联系的典型事例?感想?(1)汉与新疆:a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b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4、,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开通丝绸之路,促进了新疆地区经济的发展。(2) 三国与台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感想:自古以来,新疆和台湾地区就与大陆联系密切,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任何形式的独立和分裂行为都不得人心,必定失败。六 三位改革家 1春秋初期的改革:管仲改革。 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作用: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 战国后期的改革:商鞅变法。 目的:富国强兵,确立封建统治。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

5、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有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魏晋南北朝时,少数民族的改革家孝文帝。 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北魏的发展。 内容:a迁都洛阳;b社会生活方面: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通婚。C政治方面:用汉官制,律令;d学汉礼法,尊崇孔子。 作用: 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北魏的发展。(评价)4 这些改革的启示:改革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能富国强兵。要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中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努力提高综合国力。七 (1) 商鞅变法的背

6、景是什么?答: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将新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 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2)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为确立 封建统治 ,发展 封建经济 ,使国家变得富强。(3)商鞅变法的内容是什么?1、国家承认 土地私有 ,允许 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 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 军功 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废除 没有军功的旧贵族 的特权;3、建立 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4)商鞅变法的意义和结果是什么?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 , 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逐步成为 战国后期最富强的 封建国家。5)商鞅变法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

7、?为什么?答:成功了。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一场变法的成与败,主要看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了,而不在于实施 变法的人的生还是死。八 ,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1) 该材料是谁说的? 答: 孔子 2) 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 答 儒家学派创始人 3) 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在教育上有什么贡献?答:他提出“ 仁 ”的学说,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教育贡献: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8、。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记载了孔子九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_ 皇帝 ,中央政府 设 丞相 、_太尉 、 御史大夫 ,地方推行 郡 县制 。经济上:秦统一度量衡、货币,把货币统一为 圆形方孔铜钱 。文化上:统一文字,统一后的文字以小篆 为标准文字,后来推行 隶书 。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 。军事上:秦朝统一后,派将军 蒙恬 北伐匈奴,夺取 河套 地区,并修筑了西起 临洮 , 东到 辽东 的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十 儒家思想对我们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如何对待儒家思想?答:儒家提倡“仁”的学说,有利于当今和谐社会的发展

9、,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和发扬。 我们要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十一, 材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 同轨,书同文字”1) 上述引文是谁实施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是秦始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实行 郡县制 ,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2)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答: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作用是: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十二 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1)政治上:接受 主父偃 的建议,颁布 推恩令 ,地方无力对抗中央。(2)在思想上,接受 董仲舒 的意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

10、作为封建正统思想。3文化上:汉武帝在长安 举办 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 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学教育。4军事上:大规模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取得漠北战役的胜利,匈奴无力再与西汉抗衡。影响: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 政治、 经济、军事 和 思想 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十三 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为什么能得到开发?“民勤本业”的表现?影响? 答:原因:a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b北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的原因).c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表现:修建许多水利

11、工程;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十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有哪几个政权曾统一黄河流域? 曹魏 西晋 前秦 北魏 北周 (曹丕)(司马炎)(氐族苻坚)(鲜卑族)十五 在对待儒学方面、秦皇汉武各持什么态度?有何表现? 答:秦始皇反对打击;汉武帝尊崇推行。 表现:秦-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共同的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十六 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中国北方出现过那三次统一局面? 答:a官渡之战后.曹操陆续

12、消灭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北方,后曹丕建立北魏. b. 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前秦曾统一黄河流域。C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十七 材料题: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请回答:a这是鲁迅对哪部书的评价?从哪两方面评价了这部书?答:史记是史学著作的典范、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b该书的作者是谁?司马迁。c记述了哪一时期的史事?从皇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d从创作体例上看,该书有何贡献?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e对此人和此书作评价?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史记成为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十八 近年来“”势力妄图将新疆从我国分裂出去。请你结合西汉对西域加强联系和管理的史实,批驳的倒行逆

13、施? 答:联系:a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密切了汉与西域的关系;b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c开通丝绸之路,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 以上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势力的分裂行为不得人心、必定失败。十九 比较汉初和汉元帝时的“和亲”政策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说明原因。 相同点:都是通过“和亲”政策与匈奴建立和平友好关系。 不同点:汉初国力不足,避让匈奴采取“和亲” 汉元帝时、国力强盛,呼韩邪单于主动请求“和亲”二十 战国、秦、西汉时期,我国思想界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这种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什么?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秦朝、采取法家思想、实行“焚书坑儒”。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的正统思想。 特点:从“百家争鸣的思想自由到思想专制。 说明;思想界的变化是由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决定的,依据社会现状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