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011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考前巩固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7132203 上传时间:2020-10-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2011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考前巩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2011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考前巩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2011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考前巩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2011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考前巩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2011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考前巩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2011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考前巩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考前巩固17 公输一、字词解释。【1】公输盘为( )楚造云梯之( )械,成,将以( )攻宋。子( )墨子( )闻之,起( )于( )齐,行十日十夜而( )至于郢,见( )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 )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 ),愿借子( )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 )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 )固( )不杀人。”子墨子起,再( )拜曰:“请说( )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 )有?荆国有余于( )地而不足于民。杀( )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 ),不可谓

2、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 )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 ),胡( )不已( )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 )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 )我于( )王?”公输盘曰:“诺。”【2】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 )其文轩( ),邻有敝舆( )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 ),而欲窃之;舍其粱肉( ),邻有穅糟( ),而欲窃之。此为何若( )人?”王曰:“必为( )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 )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 )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 )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 )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

3、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枬、豫章,宋元长木( ),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 )王之( )攻宋也,为( )与此同类。”王曰:“善哉!虽然( ),公输盘为我为( )云梯,必取宋。”【3】于是见( )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 )城,以( )牒为械。公输盘九( )设攻城之机变( ),子墨子九距( )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 )有余。公输盘诎( ),而曰:“吾知所以( )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 )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 )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 )臣守圉之器

4、,在宋城上而( )待楚寇( )矣。虽( )杀臣,不能绝( )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二、 翻译句子。1夫子何命焉为? 2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3宋何罪之有? 4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5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6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7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8虽杀臣,不能绝也。三、 问题解答:比较墨子见公输和楚王时的说理艺术:见公输,墨子先提出“借子杀之”要求并许以“十金”,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连用五个“不可谓”排比句,深入揭露对方“义不杀少而杀众”的矛盾和“义”的虚伪性,层层推进,句句在理,使公输盘理屈词穷。对楚王,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

5、盘相同的策略,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不过,在楚王面前,墨子更注意劝说的婉转和艺术性。先说一个有“窃疾”的人让楚王判断,再运用夸张式的对比,类推出楚国攻宋是和有“窃疾”“同类”的结论。18孟子两章一、字词解释。【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 )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环( )而( )攻之而( )不胜。夫( )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 )不胜者( ),是( )天时不如地利也。城( )非不高也,池( )非不深也,兵革( )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 )而去( )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 )民不以( )封疆之界,固( )国( )

6、不以山溪之险,威(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 )助。寡助之( )至( ),亲戚( )畔( )之。多助之至,天下顺( )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 )于畎亩( )之中,傅说举( )于版筑( )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步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 )天将降大任( )于( )是人( )也,必先苦( )其( )心志,劳( )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 )乱( )其所为,所以( )动( )心忍( )性,曾( )益其所不能。人恒( )过,然后能改;困( )于心,衡(

7、)于虑,而后作( );征( )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 )则( )无法家( )拂( )士,出( )则无敌国( )外患者,国恒亡。然后( )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二、翻译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三、 课文解读。1、 整体把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用概括的战争例子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

8、,阐明了“人和”的实质。短文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最能决定战争的胜负。2、整体把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第一段用排比的修辞方式,使文章读来气势逼人,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先用了6个“于”、5个“举”字,来概括列举6位名人的事例,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再用6个“其”字表明了“上天”为了磨练、锻造可以担当大任的一代圣君或一代贤臣的良苦用心。第二段,则从个人经受磨难的作用谈起,讲到一个国家的处境,这以点带面、从小到大的写法,也堪称经典,给人以深刻的启示。19 鱼我所欲也一、字

9、词解释。【1】鱼,我所欲( )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 )取熊掌者也( )。生,亦( )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 )于生者,故不为苟得( )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 )有所不辟( )也。如使( )人之所欲莫( )甚于生,则( )凡可( )以( )得生者何不用( )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 )也?由是( )则生而( )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 )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 )耳( )。 【2】一箪食

10、,一豆羹,得之则( )生,弗得则死。呼尔( )而与( )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 )而与之,乞人不屑( )也。 万钟( )则不辩( )礼义而受之,万钟于( )我何加( )焉( )!为宫室( )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得( )我与( )?乡( )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 )宫室之美为( )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 )亦( )不可以已( )乎?此之( )谓( )失其本心( )。二、翻译句子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3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5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7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9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三、整体把握全文:这篇文章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