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福建省南安市初中语文学业质量检查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1858

上传人:凹** 文档编号:147064028 上传时间:2020-10-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福建省南安市初中语文学业质量检查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1858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年福建省南安市初中语文学业质量检查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1858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年福建省南安市初中语文学业质量检查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1858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年福建省南安市初中语文学业质量检查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1858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年福建省南安市初中语文学业质量检查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1858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福建省南安市初中语文学业质量检查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185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福建省南安市初中语文学业质量检查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1858(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福建省南安市初中语文学业质量检查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2014年南安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卷(本卷共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友情提示:请认真作答,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学校姓名考生号 一、积累与运用(29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7分)夜晚华灯绽放时,在高大婆su的刺桐树掩映下,整座城市流光溢彩。走在红墙白瓦的闽南建筑街头,耳边丝管悠悠、还有几声锵锵的鼓点,街角处不时飘来一()南音、一()梨园、一()茶香。如果是节日,花样众多的花灯便四处绽放,欢快激越的拍胸舞点燃全城激情,让人仿佛一下穿越千年,恍然又回到了那个“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当年“东

2、方第一大港”。(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绽放()婆su()(2)根据要求答题。(3分)三个括号里的词,最恰当的分别是()。A.首节壶B.曲折壶C.折曲缕D.支折道“东方第一大港”加引号是表示()。A.特定称谓B.讽刺、否定C.引用、简称D.着重指出划线句“还有几声锵锵的鼓点”在句中不够简明、连贯。应改为:(3)“让人仿佛一下穿越千年”是比喻句吗?请用语法或句意说明理由。(2分)2.诗文默写。(12分)子曰:“其恕乎!,(论语)蒹葭苍苍,(诗经),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潮平两岸阔,(次北固山下),恨别鸟惊心。(春望)人不寐,(渔家傲)枯藤老树昏鸦,(天净沙

3、&秋思),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至若春和景明,一碧万倾。(岳阳楼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分)叙事散文应选取触及心灵或记忆深刻的人物、事件作为素材。朱自清在背影开头便深情地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个“背影”具体指的是;鲁迅在风筝中,忆及二十年前所做的“对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深感懊悔并自我反省,“这一幕”具体指的是。4.综合性学习:泉州方言闽南语。(8分)【认识闽南语】闽南语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在世界数千种语言中位列第21名。据不完全统计,闽南语在世界上近100个国家流传,会说闽南语的人有7000万人以上,其中

4、大部分分布在闽南、台湾及东南亚国家的华人地区。泉州方言如同古汉语的一块化石,诗经用到汉字1710个,其中跟泉州方言用字相近的有1622个,占94.85。以泉州方言表演的南音、梨园戏、提线木偶等非物质文化入选联合国“非遗”项目。(1)根据以上内容,说说学习和推广闽南语有哪些重要意义?(2分)【泉州方言探究】从方言词语中可以了解到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或经济现象,看下面的几个泉州日常用语,说说你的发现。(2分)“脱草鞋”意思是为归侨接风洗尘;“过番”意思是出国。“番”的古字是“蕃”,古代把外国称作“番国”、“番邦”,泉州方言中与“番”相关的用语还有许多,比如:番客(侨客)、“半男番”(侨客的孩子)、

5、番囝(外国人);从外国进来的东西,有许多也把它冠上“番”字。例如:番薯(甘薯)、番茄(西红柿)等等。(2)从这些方言词语中,我发现【现状与建议】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远离“地瓜腔”,即使自身普通话不标准,在家也和孩子说普通话。有的家长认为说不标准的普通话掉价,是素质低的表现,因此也限制孩子学闽南语。现在的年青一代所掌握的闽南语词汇越来越少,大多对闽南语一知半解,蝴蝶、蜻蜓、萤火虫等词汇的闽南语都不会讲,只能用普通话直译。在泉州网上,一些网友甚至发出帖子,直言“恐怕再过两三代人后,没有多少泉州人会讲闽南语了。”(3)这些现象反映了目前闽南语的什么状况?对此你有什么建议或看法?(4分)现状:建议(或看

6、法):二、阅读(61分)(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5-9题。(17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

7、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似与游者相乐今天下三分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心乐之()潭中鱼可百许头()7.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山不加增B.以其境过清以塞忠谏之路也C.其岸势犬牙差互其真无马邪D.乃记之而去宋之地方千里8.翻译句子。(6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9.两段多次出现“乐”,联系文段

8、分析比较,柳宗元的“乐”与欧阳修的“乐”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3分)人类可以冬眠吗佚名据科学调查,实际上,所有的动物在冬天都会由于低温的影响,变得不爱动弹。因为这时的食物非常缺乏,而身体又需要保存热量。在冬眠时,动物的体温会降到极低,它的新陈代谢、氧气需求和呼吸也会大大减少。不过,大部分动物都不会一直这样沉睡下去。它们会偶尔起来上个厕所、吃一些食物,或者伸展一下身体,来保证肌肉不会萎缩。有记录表明,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类也能够进入冬眠一样的状态。2006年10月,一位日本人在攀爬雪山时失踪,24天后才被救援人员发现。他被发现的时候,医生确定他身体的

9、新陈代谢已经处于停滞状态。但他确实只是“睡着了”,经过治疗,成功地复苏过来。还有一名掉入冰水中的挪威滑雪者,当时他已没有了心跳和呼吸,体温下降到了13.8,但经过抢救,他仍然成功苏醒和复原。可见,人类自身还是具备冬眠的“潜力”的。人们还发现,当受伤的人进入冬眠状态后,就像被麻醉了一样。不但感觉不到疼痛,而且还可以减少出血,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目前,医生们已经可以用各种急救设备来降低病人的体温,以便外科医生能更顺利地为他们进行手术。但是,让人类“冬眠”的计划还很复杂。首先,咱们人不像动物,天冷了,咱们只要穿上厚衣服就可以照常活动了,就不需要窝在被窝里睡大觉了。久而久之,人类的冬眠“潜能”也就慢

10、慢“退化”了。其次,单纯地用低温来让人冬眠其实是不行的。因为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人体内的细胞就会被破坏,体内的血液和其他液体也会开始凝固,这一“睡”可能就再也醒不过来了。所以,现在用来使人进入冬眠状态的手段,实际跟麻醉差不多,需要使用一定的药物,而到目前为止,这种办法只能使体型较小一些的动物进入冬眠。对体型较大的动物来说,药量小了不起作用,药量大的话又极容易引发危险。至今科学家们还未能成功地在猪、羊等动物身上实现“人工冬眠”。现在人类对冬眠技术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太空旅行方面。为了飞往更遥远的星球,宇航员需要暂时进入一种休眠状态,以便在沉睡中度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漫长时间。否则,到达那些陌生星球

11、的,只能是机器人了。因此,人类仍然在继续努力探索冬眠的秘密,争取在这一领域实现突破。(选自探索与发现2014年4月,有改动。)10.在冬眠时,动物呈现出怎样的生理特征?(2分)11.让人类“冬眠”计划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两个方面?目前,用来使人进入冬眠状态技术手段取得怎样的进展?(6分)表现:_进展:_12.人类探索冬眠技术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13.文章第段画线句中“苏醒”和“复原”能否对换,为什么?(3分)(三)阅读下文,回答14-19题。(23分)四十二粒芝麻顾振威每天放学后,我都拖着饥饿的身子到村口去,双眼痴痴地望着灰蒙蒙的远处,望眼欲穿地渴望着一个熟悉的身影能闯入到视野之中。父亲到平顶

12、山拉煤已有十多天了。生产队在每年的春夏之交都要抽调劳力去平顶山拉煤。父亲是从上海来的知青,身子单薄得像麻秆一样,苍白瘦削的脸上还架副近视眼镜。父亲递给队长一支丰收牌香烟,晃了晃并不粗壮的胳膊,嘿嘿笑道,我不缺胳膊不少腿的,吃了三十多年饭,有的是力气,你就让我去吧!去平顶山拉煤是最累的活了。想想看吧,来回要走1000多里路,1000多斤重的煤车,全凭两条肉腿拖回来,即使是身强力壮的汉子也要累掉几斤肉。队长不解地问父亲,队里的人都怕拉煤,就你不怕,你到底图啥?父亲实话实说,图的是多挣点工分,为家里省点粮食。三个像狼崽一样的孩子,越来越能吃了,我不忍心让他们饿着肚子啊。队长指了指打麦场里的大青石说,

13、去拉煤不是去享福,得有力气才行,你能挪走那块大青石我就让你去。这块大青石少说也有一百四五十斤,置于打麦场中岿然不动。父亲就是父亲,他找了根木棍,找了块砖头,把木棍放在砖头上,轻轻松松地撬走了大青石。队长笑道,你力气虽小,却会使巧劲,我同意你去拉煤了。在我焦灼万分的渴盼中,我终于望见了生产队拉煤的架子车像爬虫一样慢慢蠕动着。我耐心等待着,终于看见了父亲。父亲两手架着车把,车缰绳深深地勒在肩膀上,身子弯得像弓一样,双眼盯着凸凹不平的土路。A随着车子的蠕动,我听到了像老牛一样粗重的喘息声。父亲抬头擦汗的时候看到了我,脸上顿时露出了阳光般明媚的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回家告诉你娘,就说我胜利回来了。我

14、刚回到家里,父亲就大步流星地回来了。母亲目不转睛地盯着父亲。只是十多天,父亲的脸就瘦得像刀削一般,苍白的脸上嵌着一道道煤灰。母亲嗔怪道,人身不是铁打的,你呀,就是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父亲刚在板凳上坐稳,就把我抱到他腿上,又喊来两个弟弟,从怀里掏出一个烧饼,一脸自豪地说,走到漯河车站,队长大发慈悲,买了十多个烧饼,一人分一个。我把它分成四份,你们一人一份。看到我们兄弟三人狼吞虎咽的样子,父亲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母亲把她的那份分成两份,逼着让父亲吃掉一份。父亲狡黠地说,你吃了我再吃。母亲坚持道,咱们一块吃。B父亲把洋火盒大的烧饼捧在手里,嘴巴埋在手心里,鼓动着脸颊。母亲吃了烧饼,父亲嘿嘿一笑父亲手里,赫然躺着他那块烧饼。你咋没吃?你咋没吃?母亲不满地质问道。父亲羞愧地低下了头,嗫嚅道,怎么没有吃?我吃了,整整吃了七天。看母亲愕然得圆瞪了眼,父亲讷讷地说,我真该死,几十岁了还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