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704134 上传时间:2017-1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古诗词三首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3古诗词三首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3古诗词三首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3古诗词三首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3古诗词三首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3古诗词三首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古诗词三首导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6 页23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乡村四月导学案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蚕,桑。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乡村四月3、通过诵读,解读课文,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学流程: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评检测反馈1、自主学习区1、与作者面对面:(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工诗,为“永嘉四灵 ”之一。曾领乡荐 四库提要作 “尝登淳佑癸卯乡荐”, 乐清县志承此,而近人以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个甲子。衡诸翁卷生平,前者过早,后者过尽,疑

2、都不确),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有四岩集。清光绪乐清县志。2、我能给生字注音子规( ) 闲人( ) 蚕桑( )3、二读课文,知内容(尽量用简短的话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4、三读课文,明大意(先了解主要字词意思,再试着用增、删、调、补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重要字词的意思:山原: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子规:杜鹃,又叫布谷鸟。才了:刚刚做完。杂兴:各种兴致。耘田:锄去田里的杂草。绩麻:既缉麻,把麻搓成线。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童孙:幼小的孩子。未解:不懂。供:本课指参加、从事。傍:靠近。诗歌的大意是: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

3、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天空中烟雨朦胧。 四月到了,农民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二、合作探究区1、我能正确正确朗读古诗。并在诗句中用“”划出朗读时需要停顿的地方。绿遍/ 山原/ 白/ 满川,子规/ 声里/ 雨如烟。乡村/ 四月/ 闲人/ 少,才了/ 桑蚕/ 又/ 插田。 第 2 页 共 6 页2、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一句,从中我知道作者主要描写了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等景物,有静有动,诗人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笔把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3、“乡村四月闲人少,蚕桑又插田”“才了”和“又”字充分说明了劳动人民的紧张繁忙,由此,我体会到了:诗人对劳动人

4、民的敬重之心和与赞美之情。3、检测反馈区1、默写乡村四月 2、乡村四月这首诗作者主要描写了初夏 时节的景象;诗中描写山村田园景色的诗句是:,诗中充分说明了农民劳动繁忙紧张的诗句是: 。整首诗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表现了诗人对 的赞美。3、模仿诗人用“才了又”句式,把诗人没写进去的忙写进去。才了 又 才了 又 才了 又 4、我能借助想象,画出诗歌中的 画面:第 3 页 共 6 页四时田园杂兴导学案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昼、耘、绩。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四时田园杂兴3、通过诵读,解读课文,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学法

5、指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学流程: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评检测反馈一、自主学习区1、与作者面对面:(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了解作者)范成大(1126 年 6 月 26 日1193 年 10 月 1 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 ,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知识链接 “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6、。四时田园杂兴共 60 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田园诗:中国古代的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后,唐宋等诗歌中的田园诗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从官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和边塞诗并称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两大词派,前者恬淡疏朴,后者雄浑豪迈。3、看拼音,写汉字。zhu y ( ) yn( )田 j( ) 麻 3、二读课文,知内容(尽量用简短的话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4、三读课文,明大意(先了解主要字词意思,再试着用增、删、调、补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1

7、)重要字词的意思:杂兴:各种兴致。耘田:锄去田里的杂草。绩麻:既缉麻,把麻搓成线。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童孙:幼小的孩子。未解:不懂。供:本课指参加、从事。傍:靠近。(2)诗歌的大意是:白天在外锄地,夜晚在家搓麻。 农家儿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 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种的事情。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桑树下面学着种瓜。 第 4 页 共 6 页二、合作探究区1、 在小组内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 耕田/ 夜/ 绩麻,村庄/ 儿女/ 各/ 当家。童孙/ 未解/ 供/ 耕织,也傍/ 桑阴/ 学/ 种瓜。2、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

8、女各当家”一句中点明时间的词语是: 、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乡村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形,感悟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一句主要写了孩子在 ,句中的“学”字写出了儿童的天真、可爱。由此,我感受到作者对儿童是 赞美。三、检测反馈区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xng xng 高兴( ) 兴( ) 奋 时兴( ) 兴( )趣 dng dng 当( )家 妥当( ) 当( )选 上当( ) 2、辫字组词。 昼( ) 耕( ) 供( ) 绩( ) 尽( ) 耘( ) 拱( ) 债( )傍( ) 3、理解词义。 昼: 耘田: 绩麻: 各当家: 未解: 供: 傍: 桑

9、阴: 4、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第 5 页 共 6 页渔歌子导学案【学习目标】 1、认识 5 个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整首词,还能背诵下来。3、学习渔歌子理解整首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4、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学习重点】识字学词。通过学词、诗句的理解了解本首古词渔歌子,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一、自主学习区1、查:有关作者资料:张志和(唐代诗人)(732 年774 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万字,大易十五卷,有渔夫词五首、诗七首传世。查:有关词的资料:.词牌。【

10、词的调子的名称。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有的词牌原来就是词的题目。如渔歌子就是写渔父的,忆江南就是写对江南的回忆。】初读渔歌子,与前两首诗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2 读:读读词,争取读通读顺之后给生字注音:西塞( ) 箬笠( ) 蓑( )衣 3.重点词语早知道:渔歌子:词牌名,子是曲子的简称。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白鹭:一种水鸟。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笠帽。蓑衣:用棕或草编制成的雨衣。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西塞山附近,白鹭在展翅飞翔。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不想回家。合

11、作探究区 1、再读渔歌子,在停顿处划/ 线。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 山前/ 白鹭/ 飞,桃花/ 流水/ 鳜鱼/ 肥。 青/ 箬笠,绿/ 蓑衣,斜风/ 细雨/ 不须/ 归。 第 6 页 共 6 页2、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后,我不仅知道描写的地点是: ,时间是 ,我还知道这正是 上市的时节。3、读“青/ 箬笠,绿/ 蓑衣,斜风/ 细雨/ 不须/ 归。 ” 后,我知道描写颜色的词语是 , ,描写的景物是: ,描写的人物是 。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一幅这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来): 。我再想想,发现:老翁不是为了钓鱼,而是在享受一份悠闲自得的春光美景。4、让我再好好的品读课文

12、,做一个总结:诗歌描写了四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 细雨等静物。描写颜色的词语明显的有白、青、绿,暗含的有桃花的红色。诗歌表现了渔翁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三、检测反馈区1、请给下列字注音。 鳜( )鱼 箬( )笠( ) 蓑( )衣 2、填空。 (1)、渔歌子是词牌,我知道的词牌名还有: (2)、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将渔歌子的内容以及意境表现出来。 3、通读古诗三首后回答:我能从“ ”想象出山原翠绿、杜鹃啼鸣、细雨如烟的画面。 我能从“ ”想象出小孩在树阴下学习种瓜的场面。 我能从“ ”感受到桃红水碧、鹭飞鱼肥的江南美景。 【学后收获】 学习整首词后,我知道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我还知道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有的词牌原来就是词的题目,也有的在词下作下一小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