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5编号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德育方法研究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6959966 上传时间:2020-10-0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8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75编号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德育方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075编号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德育方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075编号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德育方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075编号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德育方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075编号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德育方法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75编号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德育方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75编号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德育方法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德育方法研究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德育方法研究 【摘要】【摘要】现代网络的普及,带来的知识信息大爆炸以及网民的成倍增加,尤以青 少年为主。中学生上网人数越来越多,因此互联网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 人生观的形成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受其影响,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以 及交友方式都打上了网络的烙印。 给我过的中学生德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 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在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形势下中学德 育的新方法可能采取的方式。 【关键字】【关键字】网络环境,中学,德育方法 一、本选题的研究意义一、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

2、值体系、 建 设和谐社会文化的指导思想,把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作为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和建设和谐社会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这一指导思想的提 出对当前中学德育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由于我国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无处不在的网络传播环境便成为中学 生重压之下获取“休息” 、 “解放”的主要诱惑因素。在第 1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 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中学生网民人数在网民中所占比例为最高,达到了 32. 3% .据历年的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中学生网民的发展呈线形增长, 上网冲浪已成 为学生的流行时尚。与其他因素相比,网络对我国中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影响是 巨大的,一

3、方面网络开辟了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形成了新的网络道 德规范和行为标准,促使他们在政治倾向、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心 理发展等方面表现出新的发展与提升。 另一方面网络又以人机对话或计算机为中 介的交流形式,容易使学生趋向孤立、冷漠和非社会化;容易破坏中学生已经积 淀到心理层次的思想价值和文化, 对他们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政治信仰的建立产 生重大负面影响,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使之作为一柄 “双刃剑” 摆在学校德育工作面前, 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网络传播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流手段、更 加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为人们道德发展的推动力。同时网络传播也拓

4、展了道德的 内容和形式,使得道德范畴本身从外延和内涵上得到扩展,由注重纯粹、抽象伦 理问题转向与现实紧密相联的具体问题, 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力求使网络道德自 身完整和补充。另一方面,网络传播对道德主体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人情 淡漠现象严重、网络犯罪等,成为道德失范的诱因和滋生土壤,尤其对未成年人 群体的道德发展和价值影响尤为深刻和突出,给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中学德育面临的形势极其紧迫,给我们学校家庭 的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难题和挑战。面对不可阻挡的中学生上网热潮,如何对其 进行正确引导,已经成为当前大家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研究网络传播下的中学德育教育,

5、 在理论上可以充分认识和分析网络传播对 我国中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各种影响, 把握网络传播对中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脉 搏, 有利于德育理论的发展和学科体系的完善, 有利于优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实践中,通过了解网络对我国中学 生道德品质发展的各种影响, 不仅有利十进一步研究基于网络传播对中学生道德 品质发展的规律,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开展中学德育工作,为学校教育 服务。总之,研究网络传播对我国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和改善中学生德育工作 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第一,有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的研究领域,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 想政治教育理论。长

6、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二中全会以来,我国在马克思主 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 形成 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对于网络传播与德育教育工作的研究,还处于刚刚起 步阶段,研究的领域不宽,进展不够大。本课题从网络传播的这一研究角度,对 如何有效利用网络传播手段, 在中学实施网络德育教育进行了较为综合的研究探 索,有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的研究领域,有利于德育理论的发展和学科体 系的完善。 第二,通过分析研究网络传播对中学生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对中学德 育的负面影响,探索和思考网络传播带给中学德育工作的新课题,在此基础上提 出利用网络传播加强和改善中学德

7、育工作的对策, 对不断提高中学德育教育的实 效性,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三,从实践维度来看,深入研究网络传播对中学德育的影响,探索中学德 育功能机制及网络传播下中学德育对策,有助于拓宽中学德育渠道,提高德育实 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文献综述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一)概念界定 1、网络环境、网络环境 关于网络环境,大多有大小两种角度的说法,从小的角度说网络环境可以理 解为 “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 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 。本组在研究过程中把网络环境范围更加细化,界 定为能够对中学德育工作产生影响的网络工具和网络信息资源。 2、

8、中学德育、中学德育 本组研究课题中的中学德育界定为高中学校德育,即高中教师通过有目的、 有计划、有系统地对高中生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使其形成一定 社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 互联网是近二十年开始在世界上发展和普及起来的,目前,国外对互联网的 研究,主要注重网络技术层面的研究,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并不多。经过对 国外一些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发现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主要包括: 第一,对人心理因素的影响研究。在 1994 年,纽约精神病医生依凡金伯 格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心理障碍,称之为“网络成瘾症” 。此后,许

9、多心理学家 开始这方面的调查和研究。 如美国心理学家 David Greenfield 博士发现:“电视 总有结束的时候,而互联网给人的那种无边无际却能使你更加深陷其中无法 自拔。 ”其中美国心理学家 Kimberiy.S.Ymtg 在宾夕法尼亚州成立了网络成瘾研 究中心。 网虫综合症的作者、美国匹兹堡大学心理学家金伯利S扬博士经 过问卷调查分析, 也提出了鉴别网痴的几项标准, 并指出网恋已经导致家庭离异、 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失业甚至犯罪等社会问题。Patricia Wallace 在 1999 年 著的互联网心理学 ,也阐述了很多关十网络带给人们的心理冲击,包括攻击 心理、网络成瘾心理等内

10、容。 第二,对网络伦理的研究。在国外,网络道德研究的主要工作表现为将不断 出现在电子信息网络中的各种社会问题揭示出来并赋予伦理意义加以讨论。在 70 年代中期,著名伦理学家 W迈纳提出,计算机伦理学应作为哲学的一个独立 学科存在。1985 年泰雷尔贝奈姆的计算机与伦理学和詹姆斯摩尔的 什么是计算机伦理学的发表,标志着网络伦理问题正式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 视。同时在一些发达国家,还成立了专门的网络伦理研究机构。如美国华盛顿布 鲁克林计算机伦理协会从 1992 年开始每年都召开有关计算机伦理的年会,美国 乔治业州律师协会计算机法律部设有网络伦理研究会等, 这些机构为网络用户制 定了一系列相应规则。比

11、如,著名的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制定了“计算机伦理十 诫”和美国加利福尼业大学关于网络伦理的声明提出了六类不道德的行为类型 等。 计算机网络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媒介,将全世界各个国家联系起来,不同的文 化形态、思想观念在网络上或交融或冲突,使“媒介文化帝国主义”和“殖民文 化”的形成成为可能。互联网上流通的大部分信息为英语信息,这种语言的侵略 使许多青少年忽视了对自己民族语言的学习。另外,网络上信息传播的自由已经 超越了文化、政治、军事、经济、地域、民俗等方面的绝大部分限制,这样必然 形成以少数发达国家语言、思想、文化为核心的全球传播体系。西方发达国家的 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对中国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极

12、大的冲击和潜移默化的影 响, 这些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以及德育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 因此, 网络环境在一定意义上比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还要大, 要让青少年从各种各 样的思想旋涡中走出来,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就要针对网络社会的特点改进 我们的德育方式。 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 网络技术虽然在我国起步很晚,但随着网络在我国迅猛的发展,网络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关于这一课题的相关研究己有许多专著、研究 论文和学位论文。主要包括: 第一,网络伦理的研究,这方面研究有影响的专著有严耕、陆俊、孙传平合 著的 网络伦理学 、 钟瑛的 网络传播伦理 等, 学术文章或论文主

13、要有黄寰 网 络伦理危机及对策 、温伟东网络传播的伦理建构等。主要立足于我国的网 络伦理问题,运用传播学、伦理学、政治学等理论来探讨网络伦理冲突调节和网 络伦理规范的价值建构等内容。 第二,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这方面的专著较有影响的有谢海光主编的 互 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与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案例 ,他从政治学、社 会学、文化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等视角分析了互联网对思想政治工作尤其 是对大学生带来的挑战。此外,罗洪铁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专题研究中强调了 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巨大影响, 张敏在 互联网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双刃剑 中分析了互联网在意识形态、舆论导向的控制能力、文化管理等方面

14、给思想政治 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 这些研究都涉及了网络与德育, 着重于研究网络的发展给青少年带来的有益 或不良影响,以网络为平台,进行德育工作,分析网络化给道德带来的问题及成 因分析、建议与对策,分析网络化给学校德育带来的变化,把学校德育作为变量 来分析,从制度管理、规范等方面来谈网络与德育的相关话题等等。角度各有不 同,但都注重于宏观研究,注重于整体探讨网络对学校德育的影响和冲击,从而 提出相应的对策。 这些研究在总体上显得不够深入,在研究的系统性上还有差距,表现在:第 一,在德育的研究对象上,专家学者更多注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和青少年的思想 政治教育,而对中学德育专题研究较少;第二,专家学者

15、们的研究成果多是集中 在加强网络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上,对网络传播的 两面性认识不足,忽视网络传播的积极作用,侧重于探讨其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和德育教育的危害。在实施的对策上片面追求网络传播的堵、防,而对科学的疏 导和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研究较少。本小组认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思想政 治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学科体系的完善。因此,本小组从学生个体出发,注重微观 研究,在借鉴已有成果的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年级、家庭条件、背景、个性特 点、思想趋势来研究学校德育的具体方法。 三、研究设计三、研究设计 (一一) 本选题的研究方法本选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坚持以面对现实、理论联系实际和

16、创新发展为研究方向,综合运用教 育学、心理学、哲学及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等多学科知识,对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 育问题进行多视角透视,坚持实证方法与规范分析相结合,以实际调查为基础, 结合文献分析法、 访谈法, 运用现代统计分析工具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科学手段。 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可保证对课题进行多路径、多层面的系统分析。 在网络环境下,现代中学生的思想、思维方式以及接收的信息量与以前相比 都是不相同,要根据中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与传统德育方式不同的新方法,尊重 学生人格,关注中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方法的开放性。 从学生年级来看,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升学压力大小不同,上网频率、时 间长短、关注内容有所区别,受网络环境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对于不同 年级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德育方法。对高年级要以时事为依据寻找合适的方 法,低年级要从其所关注的非主流、明星、游戏等等寻找方法。 从学生家庭条件和背景来看, 家境好的学生和家境不好的学生对于同一网络 信息资源所产生的价值取向是有差异的, 因此对不同家庭条件和背景的学生要采 取不同的德育方法。 (二二)具体操作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