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我从不教孩子孝顺我只教他如何去爱

上传人:凹** 文档编号:146958996 上传时间:2020-10-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安:我从不教孩子孝顺我只教他如何去爱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李安:我从不教孩子孝顺我只教他如何去爱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安:我从不教孩子孝顺我只教他如何去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安:我从不教孩子孝顺我只教他如何去爱(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安:我从不教孩子孝顺,我只教他如何去爱曾经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个火热的评论:父母讲得过你的时候和你讲道理,讲不过你的时候和你讲伦理。让很多网友深有同感,面对父母的强势,我们无法反驳,一旦反驳就会称为不孝;但是不反驳压抑在心中的难受又真实存在,好矛盾那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与解决,下面的文章中会让我们找到答案!01孝顺是一个过时的观念这是早年李安导演拍完父亲三部曲的喜宴之后,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段话:与父母的关系,能够彼此相爱就够了,不必要制造一个阶级观念。你一定要小的服从大的,但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你都要尊重他,他的性取向、他的爱好,他的任何东西你都要尊重他、接受他,这是和平相处的一个基准。我觉得孝顺是一

2、个过时的观念。当然跟中国人讲,几百年也讲不过去,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存在。可是在我的思想里面,我已经不教小孩孝顺这个东西,只要他感受到我的爱,爱我就够了。李安提到,中国自古以来的所谓孝顺,其实是有一个不平等的阶级观念在里面,认定小孩一定要服从家长,要顺,它跟现在的普世价值中的平等冲突,是一种过时的观念。父母跟孩子的关系,说到底也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也应当平等自由,没有高低阶级之分。看到这个观念的时候,很多人豁然开朗,如释重负这些年,因为违背父母意愿而产生的罪恶感终于开始消散。父母和孩子都是平等独立的人,孩子的想法也应当获得尊重,不听父母的话不是不孝顺,不是忤逆,那只是个人的自由选择罢了。

3、说实话,作为一个不怎么听话的小孩,生活在一个普通家庭,从小背负的成长压力特别大。大人们总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给你规划好人生轨迹,一旦你做出了另外的选择,不懂事的帽子就扣在了头上,并会施加各种压力,甚至把养育你的辛苦作为一个杀手锏,每次谈不拢就放大招。孩子真的不是父母的附属品。02育儿先育己父母首先需要把养育的注意力从孩子转向自身,唯有改变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以充满爱、价值感、尊重人际界限、拥抱改变的积极状态,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也就是说,好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应该更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姿态,应该努力去成为一个充满爱与责任、独立而且追求自我价值的人,成为小孩模仿的榜样。而不是一味对着孩子指手

4、画脚,用一些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小孩。毕竟,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扇窗户。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在最近两年已经讨论得很充分了。大量影视的矛盾主体都是人和原生家庭的关系。比如去年大热的欢乐颂,樊胜美极度扭曲的原生家庭环境让她变得不幸,即便樊胜美再努力,再拼,最终还是成为家庭的牺牲品。让观众看得无比愤怒而心疼,甚至在豆瓣出现了父母皆祸害的夸张言论。很多父母喜欢把我这辈子都是为了你之类的话挂在嘴边,把一生的重量都压在孩子身上,这样的爱,太沉重,让人喘不过气。这种思想包袱笼罩下的小孩,很容易闷闷不乐。03不要认为父母的给予都是理所应当当然,期望父母平等地对待我们,那么我们也要学会正确地对待父母。独立

5、自主,不向父母索取,不认为父母的给予都是理所应当,对于养育之恩,要心怀感激。传统文化宣扬长幼尊卑,大多数父母显得很强势,而他们的强势,需要的是包容,而不是指责、埋怨。看到很多关于母亲强势毁灭家庭的言论,想替我强势的妈说几句话。我承认有个强势的母亲是挺不好过,但如果你用爱去解释她的强势,就会让彼此的感受变得美好。我曾把一篇关于强势妈妈对家庭毁灭的文章转发给我妈,她没有回复我,两天后才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后来才知道她看完这篇文章哭了,难过了两天不知道该跟我说什么。我那时选择站在对立的角度,用一篇文章来责怪她的行为,而非女儿的角度理解她,这很残忍。父母要理解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意识到它们不同年龄段的行为都有其正当性,就会对他们的行为更加宽容。反过来,我们不也应该这样去包容她们吗?爱和理解,尊重和沟通,在任何关系中都适用。和父母产生矛盾的时候,不妨试着脱离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孝顺枷锁,让爱而非血缘成为这段关系的纽带,把父母当做朋友,用沟通代替指责,争取把给彼此的伤害降到最低。编者后记:让孩子感受到爱,比爱孩子更重要,而真正的爱是以尊重为基础的。教育需要第三方,这个第三方可以是孩子敬重喜欢的人,也可以是一个词语,这个词语叫做尊重。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当生命被尊重时,才会更加的自由与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